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5967 上传时间:2017-03-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必修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点 击 1. 牛顿运动定律 2. 牛顿定律的应用 3. 超重和失重 4.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考 情 播 报 :惯性、相互作用力、质量等 . 定律、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和应用 . 磁感应现象等解决实际生活、 生产和科学中的力学问题 . 1复习时应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熟练地按照这一思路 和方法解决经常遇到的问题 (动力学两类问题,超、失 重问题及临界问题 ),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本章涉及到研究问题的方法较多,如理想实验法及整 体法、隔离法等,要认真领会这些方法,并且将知识 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 一、牛顿第一定

2、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 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使用范围: 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处于 参 考系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3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定 律 (2)指出力不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惯性 惯性 惯性 维持 改变 4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 状态或 状态 的性质 (2)惯性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 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3)惯性的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的

3、大小 表现在运动状态 的难易程度上 (4)惯性大小的量度: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的 物体惯性大, 的物体惯性小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固有 无关 改变 质量 质量大 质量小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 “ 原状 ” 或反抗 “ 改变 ” 两种形 式表现出来 2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 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惯性大小 仅由质量决定 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 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 2内容:

4、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 相互 相反 同一条 相等 1牛顿第一定律演绎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 ), 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 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 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大的物体运 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 所受合外

5、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 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 F 0时的特例 4惯性定律与惯性的不同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是物体 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无关惯性的 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本领的大小,只与质 量有关 (2)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 动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的 “ 理想实验 ” 为基础,经过 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理想状况下 的规律 . 2惯性不是力,它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的力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变速运动时

6、,不 存在惯性 C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 时惯性大 D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 无关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 唯一量度,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速度大小及变化都 无关 答案: D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其 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 “ 场 ”

7、 力定律内容可归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三同三 不同 ” “ 三同 ” 是: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出现、存在、消失 的时间相同 “ 三不同 ” 是:方向不同;作用的对象不同;作用的效 果不同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对应 名称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平衡 不同点 受力 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相同点

8、方向大小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比较 内容 1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最直观的方法是看 作用的物体,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的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 ) 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B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 解析: 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员起跳过程,是由静止

9、获得速度的过程,因而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合力竖直向上,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答案: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 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 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 “ 自然状 态 ”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思路点拨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10、原因 课堂笔记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逐渐停下来,故 A、 B、 有 答案 D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惯 性的意义,以及影响运动的因素 . 如图 3 1 1所示,水平力 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作用力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作用力 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思路点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最显著区别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合力

11、为零 课堂笔记 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体对墙壁的压力的受力物体为墙壁,不可能与对物体的作用力 体的重力与墙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均作用在物体上,且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可知, 答案 等大反向的两个力不一定是平衡力,也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时还要判断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10分 )一个箱子放在 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 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 质量为 M,环的质量为 m,如图 3 1 2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此时箱子对地面压力大小为多少? 思路点拨 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只要以箱子为研究对象求出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即可得到答案 解题样板 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 3 1 3(甲 )所示,环受重力及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 (乙 )所示,受重力 面对它的支持力 环给它的摩擦力 由平衡条件知: (3分 ) (2分 )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为 (3分 ) (2分 ) 答案 求解某力时,如果直接研究其受力物体,因受力情况 复杂或未知量太多,不能求解时,可以反过来求其反作用 力,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解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视频课件/素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