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9499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过新课程审视学生评价作为学习“促进手段”的学生评价周 彬E-mail: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062)学术思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1作为一种“信息力量”的学生评价评价是一种“信息力量”。不管个体设置目标,还是评估自我能力, 信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称这种作用为“信息力量”,它是隐性的, 但往往具有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比认识自我与选择目标更重要呢?在学校教育中,谁掌握了学生评价的机会,谁就拥有了这种“信息 力量”。如果把它用于行政,学生评价就演变成一种管制学生的权 力;如果把它用于教学,就演变成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策略;如果 把它用于学习,就演变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力量。当大家认为教育本身并不具

2、有内在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时,就无法承 担教育教学责任;于是把这种责任依赖于某种外在的权力,或者是 行政权威,或者是所谓的专家权威。当依赖于外在权威时,教师必 须交出“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就让学生评价最终依赖于行政或者专 家,从而演变成一种管制与控制学生权力。2作为一种“管制权威”的学生评价o学校教育具有三种功能:养育、教育与工具。在传统思想中 ,养育的好坏由家长评价,教育的好坏由教师评价,工具的 标准由外在权威评价。当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与规律性 都失去信心时,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都投降于外在权威评价 ,学校教育功能被限制为工具功能,这就是高考自上论。v学校教育如何发挥贴标签功能:从望子成龙与望

3、女成凤,到 只要有份工作,哪怕扫大街还是看厕所都行。学校成绩单每 年催生两三百万的大学生,但也催生了“望校生畏”的劳动 者。v某高中化学教师让毕业多年的同学重做高三化学试卷,平均 分18分,而且得分多是规律性而不是记忆性的知识点上。3传统测试性评价的五大误区兼论外在权威对教育的不可靠性o测试性评价确保测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v基础教育本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而养成能力,考试不得强 化了学科知识,还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排斥学生获 得其它有用的知识。o测试性评价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公平的?v根据科尔曼报告,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主要是家庭,10% 归功于学校,因为试卷代表着一定阶层的文化。把不同基础 的

4、学生置于同一评价标准中,注定多数人将成为失败者。o测试性评价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依据?v引导教师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无法引出教师智慧与有效教学。4传统测试性评价的五大误区兼论外在权威对教育的不可靠性o测试性评价是激励与督导学生学习的工具?v学生把横向比较而非纵向比较做为自我评价标准,他看不到自己 进步(退后),只感觉到自己失败(成功)。同时,学生对学校 与家长的厌恶,主要来自于他们对考试而不是对学生生活(早恋 的产生)与进步的关心,百分制考试注定了学生在学校与家长面 前永远不可能是成功者,因此考试成为学校与家长永恒的话题。o考试成绩确保学生进入好的大学与寻找到好的工作?v截止到2003年6月30号

5、,我国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约有50%失业 。谁出的考试题目,它就希望参加考试的人以后象他一样,这就 会阻碍学生象其它职业发展,因此中国培养了太多的学究,缺少 太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或者应用性人才。5不同“学习假设”下学生评价的功能v行为主义假设:关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对于学习过程作为 黑箱处理。桑代律的效果律认为,学生看到学习成绩就会更 加努力。此时,学生评价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情况,如机械 记忆与运动技能。v联想主义假设: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同化与顺应新 知识的过程,如何将新旧知识相联想成为学习的本质。学生 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数量的积累,较少关注知识的应用。v建构主义假设:学生的成长是自我建构的

6、过程,学生的学习 是自我建构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评价不但关注学生行为变 化与知识数量,更关注对学生知识应用,关注学生知识建构 过程的影响与建构策略的使用。6学生评价基础理论从行为主义转向建构主义l由原来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过程是全 面评价,结果是终点评价,前者是教育,后者是工具)l学生从被动反应转变成积极的意义建构(学生最了解自己, 也最容易激励自己)l注重元认知(自我监控和学会学习的技能)和认知技能(动 机和别的影响学习和成功的因素),注重学生的建构能力, 而不是记忆能力。l转向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从零散的知识点积累转 向知识的重构与应用。7让学生参与“学生评价”催生学

7、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责任评价前提是了解学生,而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外在评价往往是结 果评价,只有学生自我评价才是过程评价,才具监督效力。学生有机会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时,他们才会承担学习责任,责任 不但对学习结果而且对学习过程也有监督与激励的作用(每个月 收集学生自我评价,每学期收集学生自我设计,并定期返还)。当学生有机会参与评价过程时,他们更认可自己的优缺点,这是 自己发现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更正缺点的自 觉性(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学生,而不是按标准批改学生作文 ,数学题目的批改同样适用,不过学生也得用红笔)。当学生有机会对评价过程进行评价时,他们会对下一次的评价准 备得更加充分。

8、(让学生把对考试过程和成绩的意见表达出来, 给他们陈述失败的理由,也让他们明确了自己失败的原因)8让教师将“学生评价” 作为协助学习的策略q教师的职责是教育而不是贴标签,因此学校只能对学生采用形成 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评价教师实施学生评价的标准,是看“教 师实施的学生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q对学生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动机与学习 效率。是否对学生进步情况很好反馈(效果率),是否诊断出学 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问题激励)。q对教师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增进教学动机与教学 效率。是否全面(评价内容全面)而又真实(评价方法多样)地 了解学生,是否有利于改善教学策

9、略。q对家长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利于家长协助与监督学生 的学习。是否为家长提供学生成长中的优势与劣势信息;即使只 是考试成绩,又是否通报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分数比较的意义)9教师协助学生学习的“学生评价策略”v通过简短的访谈与问卷调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本周内 ,你在学习上感觉最成功的是什么;你在学习上感觉最失败的是 什么;你在学习上感觉最困惑的是什么;你在学习上觉得最需要 改进的是什么?v通过简短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本周内, 你觉得教师教学上最成功的是什么;教学上最失败的是什么;让 你觉得最困惑的是什么;教师教学最应该改进的是什么?v整理学生的访谈与调查结果,与

10、学生公开讨论,认可学生与自己 的成绩,坦承学生与自己的不足。并利用家长会等其它机会,将 学生的自我评价传输给家长,有利于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也可避免自己对学生的武断评价。10让家长将“学生评价”作为关心学生学习的策略o教育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综合体,家庭教育是 影响学生成长的核心因素。学生往往是“为了家长而学习”或是 “讨厌家长而不学习”。o家长对孩子的“学生评价”可能会远离学科成绩,但更为全面与 真实,而且更富有情感性、针对性与感召力。当然,教师要有 放弃“学生评价”权威的心态,其实放弃权威也就转让了部分责 任。o让家长在学生自我设计上写评语,让家长定期给自己孩子一份 评语

11、,既可以增加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又利于学生从家长 处获得关心与学习动力,还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变“家 长签字”为“家长寄语”,两字之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1关注“学生评价” 对学生发展的引导功能v人的行为动机有两种,一是缺少什么,一是可得到什么。前者是 需要,后者是目标,需要很多但不一定都能满足,目标往往取代 需要成为行为动机。因此,在知识需要与学校评价标准之间,后 者对学生学习动机起决定性作用。v学校对学生评价什么,学生就会乐于去追求什么,(如果追求得 到,他们会加油;追求不到,他们会放弃),他们也乐于放弃不 评价他们的东西(只关注成绩,他们就会为自己寻找评价生活的 标准,因此追星成

12、为时尚)。正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才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对学生进行真实的评价。v谁拥有学生评价的机会,学生就乐于去“讨好”谁。为了让学生成 为一个和谐的个体,就需要给予各方评价他的机会,包括教师、 家长、同学以及高考。当高考至上时,他们就谁也不讨好,而变 得自私起来。12走向世俗的“学生评价”!o学生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学术研究,为我 所用虽然世俗,却足以完成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职责。o评价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能够达到评价目的就行。v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参与,可汇集 与协调不同教育主体的“信息力量”,帮助学生获得多方支持。v评价内容多样化,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 观的评价,可真实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促学生全面发展。v评价方法多种化,强调考试、测验、访谈、调查、观察的共同 使用,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能得到多种评价手段的考评。o学生评价是一种力量,可能抑制也可能促进学生学习;可能让 学生单向度发展也可能全面发展;可能对学生学管制也 可能对学生学习提供多重主体的支持。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