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759147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 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 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笛卡儿波普尔一元论认为世界只 有一个本原,因而 世界是统一的,大 多数哲学家都是一 元论者。 二元论认为世界不 是统一的,世界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本原。在哲学史上 只有少数哲学家是 二元论者,有代表 性的人物是笛卡

2、儿 和波普尔。 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水”泰勒斯“火” 赫拉克利特火木水土金西方物质观东方物质观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不彻底性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 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 感觉所复写、摄 影、反映。首先,坚持了彻底的唯物 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 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坚持了彻底的可知 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

3、论,同 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最后,坚持了辩证的、历 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 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 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 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 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主体。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 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 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两种基本情形: 一、没有发生相

4、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机械运动性质变化运动位置移动位置未动性质未变性质变化静止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承认并肯定相对静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5、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 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 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 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 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 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 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 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

6、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 此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和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时空的有限性,具体事物在时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 体事物是有始有终的。具体事物在空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 具体事物的体积是有限的。 时空的无限性,物质整体在时空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 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的无限性是指整 个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 。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和无限发展的, 所以宇宙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7、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世界的共相和本质是在时空中有规律 的不断运动着的物质。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 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 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 ,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 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 界 物 质 统 一 性 原理意识 多样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1)、感觉证明 (2)、实践证明 (3)、科学证明 (4)、哲学证明 特殊层面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一、物

8、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理论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的基 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 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实践意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 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僵化和无序。 、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 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在实践中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

9、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及其构成要素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要素 实践的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实践的客体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实践的手段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结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3、实践的运行机制 实践就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手段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1、实践的特征第一、客观现实性 第二、自觉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形式第一、生产的实践第二、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践

10、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分化 1、实践首先造成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分化 2、实践进一步造成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劳动形成了人与自然界不同的本质实践又把人和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 3、实践还造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四)、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一、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 第二、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三、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的涵义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和稳定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

11、点是: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二)、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三)、规律的层次性 规律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三种基本类型。一般规律就是普遍适用于客观世界的共同规律。 特殊规律就是普遍适用于客观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层 次的规律,它是一般规律在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体现。 个别规律就是仅仅只适用于个别领域和个别层次的具 体规律,它是特殊规律向微观方面的进一步拓展,相对于 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它又可以叫微观规律。 三、客观规律性与

12、主观能动性 (四)、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的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 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 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四)、现象与本质 2、现象与本质的的辩证关系 首先,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其次,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联系和辩证统一的。 1、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深 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 同的东西。 3、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4、现象比

13、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 1、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2、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四)、现象与本质 3、现象与本质的的辩证关系的意义 1、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质与现象 相互区别,现象不等于本质,本质不等于现象,由此决定 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2、它说明了科学认识的任务和途径。科学的任务在 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科学认识的途径和方法则是从事物 的现象入手,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 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 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 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 质,这才是可

14、靠的科学 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 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由 事物的内部矛盾所决定的本质的联系。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 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 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的外 部矛盾所决定的非本质的联系。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开偶 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 然性的纯粹的偶

15、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原理的意义 第一,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 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 第二,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人 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 。 第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 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六)、社会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 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社会规律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规律

16、。离开人类的活动就没有社会规律;由此决定了社会 规律只能是宏观层次上的统计性规律;是长期发展过 程中显示的趋势性规律。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六)、社会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 社会规规律和自然规规律的区别别社会规规律 自然规规律与人的活动动的关系 依赖赖人的活动动 存在于人的活动动之外所依存的物质质运动动形 式人类类社会运动动形式机械的、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显现显现 的时时空形式显现显现 在人类历类历 史的总过总过 程中存在于个别别的自然事 件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六)、社会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2、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 第一,社会发展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唯物 史观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包括两条最普 遍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对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科学概括,它的基本内容是: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既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