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9138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三) 表达技巧 【艺术技巧】高考诗歌表达技巧n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 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 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 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 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 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 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 述题为主。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高考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 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 素。表达方式随语

2、言表达的产 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分类:(一)记叙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 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 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 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 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 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书愤)记叙的作用: 1、使意境具体深邃 2、使形象生动丰满 3、为下文作铺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蜀相)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 楼)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3、,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早发白帝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 人庄)(二)议论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 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 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 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 助表达手段。 议论运用到诗歌中,说白了就是抒情,所以诗 歌鉴赏中,不必谈议论。宋代诗人好以议论入 诗。例如高中课本中陆游的书愤的最后两 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 议论抒情。议论的作用: 1、画龙点睛 2、表明观点 3、突出主旨两情若是

4、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 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 贺南园)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 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菊花)(三)描写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 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 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 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 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 艺术感染。 诗歌中主要应用的描写方

5、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 写哀、哀景写乐等。 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深化主题(四)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 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 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 、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 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 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 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 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

6、要表达方式 ,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 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借事抒情(用现实之 事或历史典故) 抒情的作用: 1、刻画人物 2、突出中心 3、渲染气氛 4、增强力量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 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表达更为鲜明、生动 、有力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 或某段文字。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设问、反问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1、比喻(1)比喻的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

7、质 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 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 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 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 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 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 览古)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 题湖上)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 题)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 溪棹歌 )暗喻。典型

8、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 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 ”“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 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白居易九江 春望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孟郊百忧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 洞庭)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 ,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 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 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 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 存在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可怜孤

9、松意,不与槐树同。(元稹松树)一丝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苏轼春日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 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 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 刚出浴的美人。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小雅天保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元稹江 楼月)比喻的作用: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2、对偶(1)对偶的特点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 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

10、对偶形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道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庾信咏怀)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高适送李少 府贬峡中王少府长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燕歌行)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 燕歌行)助我者少,啖我者多。(无名氏孤儿行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 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 等关系的对偶形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11、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 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 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 ;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 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 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A:本句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李商隐杜 工部蜀中离席) B:邻句对: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

12、有灵犀一点通。 c:隔句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可殊。(郑谷遇裴晤 员外)(3)对偶的作用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富有 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 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 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 ,便于传诵记忆。 3、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 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

13、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苏轼春日)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 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东门行)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 首)(崔与钱:崔群、钱徽;李与元:李固言、元稹)(3)比拟的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把描写的人、物、事表现 得更生动、形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 烈的感情,从而

14、引起共鸣。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 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 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 泪的去了。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 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诗歌中排比格只能用在古体诗里。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3)排

15、比的作用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 奏鲜明,语势磅礴,畅快淋漓。5、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 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 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自问自答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白居易采地黄者)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自问不答我本太山人,何为客淮东?(曹植盘石篇)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无名氏子夜吴歌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张毯用千两丝。 (白居易 红线毯)谁家起宅第?朱门大道边。 (白居易伤宅) 设问的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6、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 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 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 ,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鲍照代东武吟)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谢眺玉阶怨)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无名氏古绝句四首)(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