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90061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言xx 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径 1023310311,北纬 23242410,国土面积 3789KM2,县境内最高海拔 2515M,最低 230M,主要农耕区海拔 13001400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全年无霜期长达 324 天,年降雨量 800mm,日照时数 2301.8 小时,日光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甘蔗种植,发展甘蔗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辖 8 镇 6 乡,141 个村委会,1066 个村民小组,县内交通方便,县乡柏油路、水泥路纵横交错,国道 323 线,蒙宝铁路横

2、穿县境中部,省道晋(宁)思(茅)线由北向南直穿县境,公路、铁路北达昆明、玉溪,南通河口连接东南亚各国,北距省城昆明 200 公里,南距州府蒙自 70 公里,正在修建的鸡(街)石(屏)和通(海)建(水)两条高等一级公路,将进一步改善 xx 的交通状况。2002 年全县总人口 49.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2.6 万人,为总人口的 86.0%,耕地面积 44.6 万亩(土地详查 103 万亩),其中:稻田 20 万亩,旱地 24.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1.3 万亩,总产 15.8 万吨。工农业总产值 135856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43267 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 31.8%,农村

3、经济总收入 18650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719 元,财政收入 16510 万元。一、项目概述xx 甘蔗种植历史悠久。资料显示,清嘉庆年间(17981820 年)即有甘蔗种植。xx 甘蔗发展经历了 5080 年代初计划经济时期;8090 年代末的“双轨期”;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的市场经济时期。1998 年全县甘蔗面积 61410 亩,总产 292487 吨,平均单产 4.8 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3 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 50456 亩,预计总产 19 万吨。我县目前有县属制糖企业两个,即 xx 糖业有限公司,始建于 1976 年,1984 年完成扩建并投入生产,日处理甘蔗

4、1500 吨;曲江糖业有限公司,始建于 1976 年,1983 年完成扩建并投入生产,日处理甘蔗 1000 吨。两个制糖企业年处理甘蔗量 3033 万吨,目前年入榨量仅为年处理量的 50%左右。我县的甘蔗良种经历了三次大的更新,50 年代推广第一代甘蔗良种台糖 134,印度 419 等;70 年代推广第二代甘蔗良种云蔗 71/388,川糖61/408 等;80 年代推广第三代甘蔗良种桂糖 11 号,福引 8 号等;90 年代推广第四代甘蔗良种闽糖 69/421,粤糖 79/177,新台糖系列等。从 90 年代末至今,由于撤并蔗糖管理机构、甘蔗技术推广机构等种种原因,全县境内至今没有建成一个有规

5、模的甘蔗良种基地,导致甘蔗良种的引试、推广速度缓慢,全县甘蔗品种老化、退化问题突出,2003 年甘蔗良种的推广面积仅占植蔗面积的 32.5%,成为全县甘蔗单产低,糖分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纵观 xx 甘蔗、制糖企业、甘蔗良种的发展过程,由于历届县委、政府对甘蔗产业的高度重视,在蔗农及蔗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蔗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蔗农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由于市场无秩竞争,糖价一路走低等多种原因,导致蔗价不稳,挫伤了蔗农积极性,甘蔗面积、农业产量、工业入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了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二、项目建设的依据为重振富民又富县的蔗糖产业,根据 2003 年

6、 6 月 28 日国家四部委部局第 23 号令蔗料暂行管理办法,云南省政府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关于报请审批(云南省糖业整合总体方案)的请示的批复,批复要求作为直接责任人的各产糖区政府,加大对糖业整合各项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进一步规范糖料收购秩序推进糖料及食糖的产业化经营。省农业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调结构、保增收”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农业发展的五大重点产业,把“巩固和提高甘蔗和茶叶两个传统产业”列为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县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xx 巩固发展蔗糖产业有潜力,有基础,群众有积极性。县委以建发200325 号印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xx 县蔗糖产业的实

7、施办法,从 2003 年至 2004 年榨季种植甘蔗年度开始,一定四年不变,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扶持力度,下大力气狠抓甘蔗良种推广,建设甘蔗良种基地,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提高甘蔗科技含量,建设“三优”吨糖田基地,提高甘蔗糖份,提高甘蔗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全县蔗糖业持续稳定发展,继续为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作出贡献。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 甘蔗良种面积小,品种搭配不合理。2003 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 50456 亩,其中:良种面积 16400 亩,占植蔗面积的 32.5%,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为 3.3:2.1:4.6。由于全县没有甘蔗良种基地,良种后备资源匮乏,甘蔗良种更新困难,

8、导致甘蔗单产低,糖分含量低,出糖率低,经济效益低。3.2 县境内两家糖业公司,可日处理甘蔗 2500 吨(其中:建糖 1500 吨,曲糖1000 吨),每年按 100 天压榨时间计算,可处理甘蔗 2533 万吨,目前两家糖业公司的年入榨量仅为年处理量的 50%。甘蔗原料严重不足,而且原料质量差,导致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3.3 蔗糖产业链长。xx 糖业公司于 2000 年投资 7100 万元,建成年产 3 万立方米的石膏刨花板生产线。投产以来,市场看好,蔗渣板热销,甘蔗的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但由于甘蔗原料不足影响蔗渣产量,从而影响两条生产线的生产。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4.1 xx 属于南

9、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春秋相连,夏无长冬”的气候特点。耕地土质肥沃,耕地面积土地详查 103 万亩,发展甘蔗空间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2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蔗糖产业,成立了 xx 县蔗糖产业领导小组,抽调县乡科技人员,强化甘蔗科技推广工作,提高甘蔗科技含量。并出台了关于巩固和发展 xx 蔗糖产业的实施办法,提出“三个一工程”,即:用三年的时间,甘蔗品种全面更新一次;合理调整甘蔗品种结构,使早、中、晚熟品种达到 3:4:3,糖份提高一个百分点;制糖企业提前一个月开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4.3 县境内两家糖业公司吃不饱,开不足,加之多年来的投资建设,与

10、蔗糖产业相关的酒精、蔗渣板、石膏刨花板等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县继烤烟之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除烤烟外还没有任何产业可以替代。该项目的建设,可提高我县甘蔗单产及糖分,为制糖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打下坚实的基础。4.4 科技推广网络健全。县级有糖业办公室、农推所,乡镇级有农推站、村级有农科员和带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农民协会、研究会和一大批种蔗能手,完全有能力承担。4.5 种蔗历史悠久,广大蔗农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种蔗经验,历史上曾有辉煌的发展时期。1998 年植蔗 6.14 万亩,总产 29.6 万吨,单产 4.8 吨。在蔗田套种,增加单位面积效益上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五、市场分析白

11、糖是大众消费品,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目前我国人年均食糖消费量为 6千克,而世界人均年消费水平在 18 千克以上。也就是说我国人均消费食糖的水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食糖消费量会逐年提高。发达国家的饮食以牛奶、咖啡、面包为主,食糖需求量多。我国喝牛奶、咖啡、豆浆的人数逐步增多,食糖需求量呈上升的趋势。从我国食糖市场供求关系看,全国年食糖消费需求约 750 万吨,产糖约 850 万吨,略显过剩 100 万吨。走私糖的冲击和糖精生产过量,形成对食糖市场强大的冲击,使我国食糖市场进入低谷时期。为保护我国的蔗糖产业,国家采取了强有

12、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一是打击走私糖;二是关闭部份糖精厂,限制糖精代用品的滥用;三是关闭缺乏竞争力的部份糖厂;四是刺激消费。这些措施的实施收到明显成效,使我国食糖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步趋于平衡。预测 2003 年2004 年榨季,全国食糖产量 750 吨和全国食糖需求量大体平衡。一度低迷的食糖市场也由此出现新的转机,白糖价格将会逐年平稳上升,而且全国食糖生产出现“北糖南移”、“东糖西移”的趋势,这是发展蔗糖生产的一个好时机。六、发展思路及目标xx 县委、政府为了重振我县既富民又富县的蔗糖产业,狠抓甘蔗良种推广,调整甘蔗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提高甘蔗科技含量,建设“三优”吨糖田基地,提高甘蔗糖分,提高甘

13、蔗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全县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继续为蔗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作出新的贡献。按照上述发展思路,xx 县蔗糖产业发展目标:2007 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6 万亩,农业产量 33 万吨,工业入榨量 30 万吨,甘蔗良种推广达到 90%以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例 3:4:3。年度计划由发展计划局和农业局确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计划统筹安排,列为蔗区乡(镇)的考核目标。七、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7.1 建设规模及建设地点7.1.1 建设规模:500 亩。7.1.2 建设地点:xx 蔗区羊街农场。7.1.3 建设时间:20042005 年。7.2 建设内容7.2.1 良种繁育基地建

14、设 通过两年努力,建成 500 亩标准化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其中:早熟品种 150 亩,中熟品种 200 亩,晚熟品种 150 亩。甘蔗平均单产 8吨,每年提供优质良种 4000 吨。7.2.2 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国内表现较好的甘蔗新品种 R6408,桂糖 16 号、17 号和新台糖 26 号等 15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适合 xx 种植的优良新品种。7.2.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支砌三面光沟渠四条,长 8 千米;架设 100mm 的镀锌水管 1000 米。通过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基地的给水问题。7.2.4 机防建设购买机动喷雾器

15、 10 台,对甘蔗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7.2.5 科技培训通过甘蔗栽培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蔗水平,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计划举办甘蔗科技培训 30 期 5000 人次,印发技术资料 4000 份。八、主要技术方案8.1 提高整地质量,开好植蔗沟。8.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提高植蔗质量。8.3 施足基肥,追施分蘖肥,重施攻茎肥并进行大培土。8.4 推广蔗田套种,提高蔗田单位面积效益。8.5 加强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8.6 适时收砍,保证收砍质量。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1 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投资 250 万元(详见表二),具体安排如下:9.1.1 良种繁育基地。面积 500

16、 亩,投资 50 万元,为总投资的 20%,均为财政资金,用于购买种苗、农药、农膜、化肥、水费等生产性费用的投入。9.1.2 新品种试验示范。投入资金 15 万元,为投资总额的 6%,均为财政资金,用于种苗、化肥、农药、农膜、用工及水、电等生产性费用支出。9.1.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60 万元,为总投资的 64%,其中财政资金 90万元,自筹资金 30 万元,投劳折资 40 万元。9.1.4 机防建设。投资 5 万元,为总投资的 2%,均为财政资金,用于购置机动喷雾器及零配件。9.1.5 科技培训。投资 20 万元,为投资总额的 8%,均为财政资金,用于甘蔗科技培训和印发技术资料等的支出。9.2 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 250 万元(详见表二)。其中:财政资金 180 万元,为投资总额的 72%;自筹资金 70 万元(现金 30 万元,投劳折资 40 万元),为总投资的28%。在财政资金中,省级 100 万元,州级 30 万元,县级 50 万元。9.3 资金投入计划项目投资 250 万元(详见表三),分两年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