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58723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冲刺提分作业本二必修非选择题必修30题4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必修 3030 题题 4 4 练练(A)(A)1.(2017 北京海淀二模,8)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 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 ,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 (2)秀丽隐杆线虫的 A 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 A 基因和 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 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 ,说明 A 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 (填“增强”或“减弱”)。由 组实验结果分析,Z 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 (3)为进一步探

2、究 Z 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 组别 敲除 Z 基因转入 Z 基因突触数目相对值组-25.1组+-34.3组+24.9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2实验结果说明 Z 基因 。 据此分 析,图中第 4 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 2 组的原因是 。 2.(2017 辽宁沈阳育才学校八模,29)下图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1)据图分析:胰岛 B 细胞通过 方式分泌激素甲,能调节这一过程的信息分子有 。 ( 2)处于 N 点状态时,除了上图所示的调节外,下丘脑还会通过调节,增加 (激素名称)的分泌,这一分泌过程属于 调节。

3、(3)激素甲作用于靶细胞后,可增加靶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载体,其生理意义是 。 3.(2017 重庆巴蜀中学三模,30)广西巴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该县百岁老人血液中硒含量高出正常人 36 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组别A 组B 组C 组饲喂的饲料适量含硒的鼠粮?等量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用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处理小鼠两周,测得体内抗体含量+注:“+”越多表示抗体含量越高3据表分析,B

4、 组小鼠应饲喂 ;硒增强了小鼠的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依据是 。 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产生的 可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 4.(2017 河北保定二模,31)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具 2 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 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1)实验步骤: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 A、B 两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 A、B 两组幼

5、苗上。 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实验中,如果 A、B 两组各选用 1 株幼苗进行实验, (“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其原因是 。 必修必修 3030 题题 4 4 练练(B)(B)1.(2017 重庆八中适应测试八,30)图 1 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部分神经联系;图 2 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 1图 24(1)图 1 中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处,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这属于反射吗? 。请说明理由 。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2

6、)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图 2 中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 。 (3)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 (填“高”或“低”)。高温条件下抗洪抢险的 解放军战士因大量出汗而未补充水分时,机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将 ,以维持水平衡。 (4)为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豚鼠进行了实验,按下表做处理:向豚鼠皮下注入等量的 SRBC(山羊红细胞);7 天后,分别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适量脾细胞悬液与 SRBC 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 SRBC 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

7、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组别一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相对含量甲手术损毁下丘脑前部120.20乙正常组120.40向豚鼠皮下注入的 SRBC,在免疫学上可称为 。从实验中可看出脾细胞悬液会引起 SRBC 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 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 。 为使实验更科学严密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穿刺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 2.(2017 河北衡水中学七调,30)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5(1)寒冷

8、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增多,该过程是通过 调节来实现的,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 的功能。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测验指标是 。 (2)从图中可看出,抗体 A 和 (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但前者 (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 A 的分泌。 (3)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 C 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 X 分泌 及细胞 Y 的 过程来减少抗体 A 的产生。 3.(2017 四川成都七中 6 月热身考试,31)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甲乙(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

9、的主要机制是 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 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 T 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 。 (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 。 4.(2017 河北衡水中学三模,30)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10、mm)若干,均分为 8 组,分别浸入 7 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24 h 后,测量每组切段平均长度,结果见下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6生长素浓度(mgL-1)待测样液00.0010.010.1110100切段平均长度(mm)106.56.88.21012105.5(1)上述实验遵循的原则有 (填两项),由上述结果可初步判断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 (2)上述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 。 (3)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 0.1 mgL-1还是 10 mgL-1,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方法,写

11、出实验思路,并预 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 预测结果及结论: 。 7答案全解全析答案全解全析必修必修 3030 题题 4 4 练练(A)(A)1. 答案 (1)传出 突触前膜 外负内正(2)持续重复收缩 增强 2、4、5(3)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Z 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 A 基因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解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引

12、起肌细胞收缩。(2)由图可知,仅 A 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 A 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 A 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 2、4、5 组实验结果可知,Z 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3)第和第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 Z 基因,结果转入 Z 基因的第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 Z 基因的第组,由此可见 Z 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结合第(2)题和第(3)题的可知,图中第 4 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 2 组的原因是 Z 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 A 基因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2. 答案 (1)胞吐 神经递质、葡萄糖

13、(2)肾上腺素 神经(3)促进靶细胞加 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解析 (1)激素甲表示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其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的;调节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2) N 点状态,即血糖较低时,能量供应不足,此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乙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升高;同时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升高。(3)激素甲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可大量激活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 答案 (1)摄取、利用、储存(2)等量不含硒鼠粮(也不含免疫增强剂) 特异性 A 组小鼠体内的抗体含量明显

14、高于 B、C 组淋巴因子 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说明硒也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即能够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储存。(2)根据以上分析,B 组应该加等量的不含硒、也不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根据表格分析,A 组小鼠体内的抗体含量明显高于 B、C 组,而抗体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8的,说明硒 增强了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在体液免疫中,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4. 答案 (1) 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高度(株高)(2)B 组(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 A 组(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3)会 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误差较大解析 (1)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题干是为了探究大豆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关系,是否含有赤霉素是自变量。A 组是对照组,应喷洒蒸馏水,B 组是实验组,应喷洒等量的赤霉素溶液。因变量是大豆植株的高度,故应测植株高度。(2)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