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73918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作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内容 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调查: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调查:主要了解一个地区或某一生 活小区在一定时间内某种作物上的病虫种类发生时间发生 数量及危害程度等。 病虫、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分布的调查):病虫、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分布的调查):查明一种 病害、害虫或益虫的地理分布,以及不同分布区的数量对 比。 发生消长的调查:发生消长的调查:为了掌握病害、害虫或益虫发生时期 和发生数量及其变动的情况。 受害程度的调查:受害程度的调查:以植物受害程度表示的有被害率、被 害指数、损失率、商品率等。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二).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方

2、法病虫害的调查可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和调查研究三 种。 一般调查:当一个地区有关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资料 很少时,应先作一般调查。调查的内容广泛,有代表性,但 不要求精确。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一般在植物病虫害发生的 盛期调查12次,对植物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程度进行初步 了解。病虫害 名称植物名称 和生育期发 病 地 块12345678910表1-14 植物病(虫)害调查表调查人: 调查地点: 年 月 日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 重点调查:这次调查较前一次的次数要多,内容要 详细和深入,如分布、发病率、损失程度、环境影响、防治 方法和防治效果等。调查地点:病虫害名称: 发病(被害)率:田间分

3、布情况:寄主植物名称: 品种: 种子来源:土壤性质: 肥沃程度: 含水量:栽培特点: 施肥情况: 灌、排水情况:病虫害发生前温度和降雨: 病虫害盛发期温度和降雨:防治方法: 防治效果:群众经验:其它病虫害:植物病(虫)害调查表调查人: 年 月 日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三).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取样方法 抽样调查是田间实际调查最基本的方法。要使所取 样本尽量接近全局的实际,必须坚持均匀、有代表性, 切忌带有主观片面性。但由于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环境因素比较复 杂,因此要使取样结果与全局实际情况的差别减少到最 低程度,还必须根据取样的原理,确定采取适宜的取样 方法,以期用最少的人力、物力

4、,达到最大程度地代表 全局实际。 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图1-61 田间调查各种取样方法示意图1.五点式(面积)2.棋盘式3.单对角线式4.五点式(长度 )5.分行式 6.双对角线式 7.Z”字形 8.平行线式 随机取样:五点 式取样、棋盘式取样、单 对角线式取样、双对角线 式取样、“Z”字形式取 样、平行线式取样等。 典型取样:即主 观选定一些能代表全局的 样本。 分段取样:当全 局中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 具有明显的差异时,可采 取这种取样方式。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 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 取样。或者,在离田块四边410步远的各处,随 机选

5、择5个点取样,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 块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 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 取样方法是在田块的某条对角线上, 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 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的两条 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两 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 样法,但误差较大些。 棋盘式取样法 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成许多小区 ,形如棋盘方格,然后将调查取样点均匀分配在田 块的一定区块上。这种取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 的病虫害调查,能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平行线取样法 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 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

6、准确性较高。 “Z”字形取样法 (蛇形取样)取样的样点分布于田边多 ,中间少,对于田边发生多、迁移性害虫,在田边 呈点片不均匀分布时用此法为宜,如螨等害虫的调 查。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昆虫种群田间分布受种类、虫期、虫口密度的不同 而变化,同时还受地形、土壤、植被及寄主作物种类、栽 培方式、农田小气候等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进行 害虫田间调查取样,必须根据不同的分布型选择相适应的 取样方式,这样才能使取样具有代表性。昆虫在田间分布型,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随机分布型:五点式、对角线、棋盘式取样,均适用于 这种分布型的害虫。 核心分布型:这种分布型是不随机的分布,取样点数量 可多一些而

7、取样点可小一些。 嵌纹分布型:调查取样时个体在各取样单位中出现机会 不相等。这种分布型的取样数量应多一些,每个样点可适 当小一些。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取样单位根据害虫种类或虫态以及作物种类和栽培方式不同,确定 合适的取样单位是田间抽样调查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常用的 单位有: 长度; 面积; 体积; 重量; 时间; 植株及 植株上部分器官或部位; 诱集器械。取样数量取样数量越多估计值越接近实际情况,但取样过多必然会 浪费人力和物力,如过少又会使调查结果不准确。取样数量的 多少,决定于害虫田间分布均匀程度及虫口密度大小。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四)病虫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在对植物病虫害发

8、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时,经常要用 发病率、病情指数、被害率、被害指数等来表示植物病虫 害的发生程度和严重度。 植物病害调查结果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 植物虫害为害结果统计被害率;被害指数; 损失率;商品率 。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发病率:按照植株或器官是否发病进行统计, 以调查发病田块、植株、器官占所有调查数量的百 分比。发病率= 100%如大白菜病毒病,调查200株,发病株为15株 ,发病率为15/200100%=7.5%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病情指数:植物病害发生的轻重,对植物的影响 是不同的。如叶片上发生少数几个病斑与发生很多病斑 以致引起枯死的,就会有很大差别。因此,仅用发病

9、率 来表示植物的发病程度并不能够完全反映植物的受害轻 重。将植物的发病程度进行分级后再进行统计计算,可 以兼顾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程度,能更准确地表示出植 物的受害程度。病情指数的计算,首先根据病害发生的轻重,进行分 级计数调查,然后根据数字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 100%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现以黄瓜霜霉病为例,说明黄瓜霜 霉病的病情指数,其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以下;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以下;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以下;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下; 一、

10、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如调查黄瓜霜霉病叶片200片,其中0级25片、1级75片、 3级50片、5级40片、7级10片。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越大,病情越重;病情指数越小,病情越轻。 发病最重时病情指数为100,没有发病时,病情指数为0。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被害率:表示植物的植株、茎秆、叶片、花和果 实等受害虫为害的普遍程度,不考虑受害轻重,常用被 害率来表示。 被害率= 100%被害指数:许多害虫对植物的为害只造成生物产 量或单株产量的部分损失,植株之间受害轻重程度不等 ,用被害率表示并不能说明受害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与 病害相似的方法,将害虫为害情况按植株受害轻重进行 分级,再用被害指数

11、来表示受害情况。被害指数 100%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损失率:被害指数只能表示受害轻重程度,但不直接反映产量的损失。产量损失应以损失率表示。损失率=损失系数被害率/100其中:损失系数= 100%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商品率:园艺植物产品的商品性要求很高,有时会对产量的损失可能意味着商品价值的彻底丧失。一般的商品率指能够符合市场一般要求以上的产品商品性。其计算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市场要求而定。 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与计算调查取得大量资料,必须去粗取精、整理综合 分析,进一步指导实践。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 平均数计算法是调查统计分析上用得最多,而且很重要的

12、一个数量 指标,它集中代表了样本的归纳特征。计算法是把各个 取样单位的数量直接加在一起,除以取样单位的个数所 得的商,即为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X式中:X均数n取样单位个数Xn变数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 加权平均计算法如果在调查资料中,变数较多,样本在20个以上,相 同的数字有几个,在计算时可用乘法代替加法,即将变数 值相同出现的次数为权数(用f表示),用各变数与权数乘 积的总和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称加权平均。X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例如,在苗圃育苗播种前,调查地下害虫数量,用对角线 取样20点,每个样点面积为1m2,各样点检查蛴螬数结果为:1 3 2 6 5 2 3 3 3 04 2 0 2 2 4 2 5 1 2 加权平均时,先整理出权数如下:变数(X)0123456权数(f)2274221代入加权平均公式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