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73248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师资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育学(教师资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育学(教师资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育学(教师资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育学(教师资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师资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师资格)(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发展过 程特别注意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以及主 要思想。 学习目标识记: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理解:教育与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应用:用教育学的理论分析相关教育现象 考点与重点提示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接社会文化、传递生 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1、广义: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 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

2、育、社会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 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 度,又称制 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 到非制度化 三个 阶段(1)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 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主要指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的、按 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朝

3、末年的“废科举 ,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 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 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 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改学堂为学校 。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美蓝本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 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及思想:库姆的非正规教育思想和伊里奇的非学 校化观念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

4、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 发展;(二战前双轨制)(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 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2、特点:强制性、公共性、普及性 3、实施: 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与奥地 利,1805年初等义务教育法案,19世纪中后期到20 世纪中叶普及中等义务教育。我国1986年4月12日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

5、新的 ) 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年满6岁,实行“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县级政府为主进行管理。(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夏代:最早学校的形态。痒、序、校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 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 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 显学。隋唐:科举制度兴起。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易经 、礼记、春秋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教育 :

6、婆罗门教、佛教控制 (3)古代埃及教育: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4)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古希腊(雅典、斯巴达); 古罗马(僧侣教育与骑士教育: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 、天文、算术、几何、音乐;) 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3、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19世纪中后期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 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 ,政治道德教育普遍

7、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二战以后的教育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郎(法 国)上世纪60年代提出(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概念 (一)古代教育思想 1、中国 论语最早的教育著作,集中体 现孔子教育思想。学记世界最早的教 育专著 2、西方 苏格拉底: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 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文艺复兴后 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维多里诺、伊拉斯谟 、拉伯雷、蒙田孔子(论语)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贤人”、”君子”,”克己复礼为仁 ” 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教学思想:启

8、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行结合,学以致 用。学记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社会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课内与课外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与“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 弗抑,开而弗达”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长善救失;不凌节而施(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年)独立形态教育学萌芽的 标志,泛智 卢梭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全面和谐教育 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康德 哥尼斯堡大学第一个讲授教

9、育学福禄倍尔 人的教育 建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斯宾塞 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规范、独立的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第一部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完整的教育理论体 系教育学专著,传统教育之父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言人,实用主义教育 、儿童中心,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改造,在做中学(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1939)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的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平行影响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布鲁纳 教育过程结构课程论 发现法 布罗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根舍因 “范

10、例式教学”阿莫纳什维利合作教育学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科尔伯格 道德发生阶段论“两难故事法”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现代教育流派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实验教 育学 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德)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美)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与金蒂斯、布厄迪尔( 美)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前制度化、制度 化、非制度化;趋势教育的发展:古代:学校出现、特点近代:特点现代:特点二、教育学概念 古代教育思想:论语、孔子、学记 苏格拉底 形成与变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 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 与教育 当代教育学发展:凯洛夫

11、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领导权(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 ) 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人才(不起决定作用 ) 舆论力量 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规模和速度结构变化内容和手段相对独立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人力资本理论三、教育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受教育者数量和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研究科学体制化科学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知识观学习观与教育观为实现教育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个性化、自主化、民主化网络教

12、育:平等开放、自主选择、跨年龄、跨时空四、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双重文化) 学校文化:定义、特性: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传递文化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其缩影 校园文化:定义、构成:物质、组织与制度、精 神 学生文化: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 性、 互 补性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概念及特点动因:内发论外铄论相互作用论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互补性、差异性二、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概念作用:物质前提,可能性差异造成差异性成熟制约发展的水平与阶段不起决定作用 成熟:格式耳双生子实验 环境: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差异;环

13、境有积极与消极;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决定论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加速个体发展 具有即时价值与延时价值 开发个体特殊才能与个性 “教育万能论” 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人的价值发现、潜 力发掘、力量发挥、个性发展四、普通中学促进发展的特殊任务初中生(13、14岁16、17岁):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总体特征:身体剧变 、内心发现、自我觉醒、独立加强。教育: 帮助起飞。尊重、丰富内心、形成自我、 青春期保健教育 高中生(16、17岁-19、20岁):未来。认识 与价值问题;调节生活与心理状态;理想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概述:概念 意义:教育的根本

14、问题,出发点与归宿作用:导向、激励、评价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普遍 与特殊)、教学目标(抽象与具体) 二、基本依据: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理想、 我国教育目的直接依据马克思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1999年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 素质教育: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基础性 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涵义及任务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一、学生 (一)本质属性:(简答)1.学生是人:能动 性、情感性、创造性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与成人不同的身心 特点、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可能

15、性与 可塑性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具有发展的需要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能动的教育对象 :学习为主要任务、教师指导、规范化学 习(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1989.11.20儿童权利公约 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基本原则 :儿童权利最佳、尊重儿童、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无歧 视四原则学生的身份与法律地位: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2.学生的合法权利:宪法、婚姻法、教育法(1995.9.1)、义务 教育法(1986.4)、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11)对学生权 利作了规定 人身权与受教育权: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与荣誉权。 学生的义务:遵守法纪、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努力学 习完成规定的学业;遵守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二、教师(一)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1、性质: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教育者,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 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