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7095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小学童英语学习之学习动机(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國小學童英語學習之學習動機 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報 告 者:吳 怡 欣 中華民國九十四十一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研究所 專 題 報 告壹、前言國際 國內政策 國內英語環境 學習動機 因此,本文將在文獻探討部分先簡介台灣目前英語教學現況;其次說明學習外語的模式;接著探討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最後提供提升引起英語學習動機的原 則與策,希望能藉由從解學習者的角提供 對國小教育者些許幫助。 一、國小英語學習現況 二、第二外語學習模式 三、學習動機的探究貳、文獻探討根據 國民中小學九一貫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英語課程強調營造自然 、愉快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之 學習興趣和基本溝通能。為維持學生

2、之學習動機且增加學習 負擔,教材之份及難易宜適中,學 生之學習興趣與吸收能應勝於教學進 之考。一、國小英語學習現況九一貫英語課程分成國中、國小階段實施 ,其主要的目標,有下列三點: 1. 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通能。 2.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 3. 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之認 。*國小階段以聽、說為主Gardner的社會教育模式(Socio- Educational Model)、Schumann 的文化涵養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Krashen第二語言獲得監控模式(Monitor Model of SLA)二、第二外語學習模式 Gardner (197

3、4,轉引自張玉茹,民86, 頁861) 提出社會教育模式,然後經 過一再修正,在 1983最後一次修 正,提出如圖 2-2-1 的模式。其是由四 大部份所組成:社會環境個別差語言習得情境結果(一) Gardner的社會教育模式Gardner(1955) 將第二語言學習動 機的範疇分為五大部分:目標特點(goal salience)、誘發(valence)、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e)、適合歸因(adaptive attributions)、動機為(motivational behavior),Schumann:為學習個體是否能成功地文化 涵養(亦即語文習得), 端看學習者與目 標

4、語言的文化之間的社會距離( social distance)與心距離( psychological distance) 整個文化涵養是以社會因素為主,心因 素為輔,唯有當社會因素未具決定性之際 ,心因素才會有所影響。 文化涵養亦會影響學習者的口語互動( verbal interaction)與第二語言輸入的 質。(二)Schumann 的文化涵養模式(三)監控模式 1.習得與學習假設(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2.學習的自然順序假設(The Natural Sequence Hypothesis) 3. 語言監控假設(The Monitor H

5、ypothesis) 4. 情感過濾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語言輸入假設(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從 Gardner 的社會教育模式與 Schumann 的文化涵養模式:整體社會大 環境影響學習第二語言的熟程,也影 響到個別差。 Krashen 的監控器模式:第二語言 習得的因果變項導源於輸入假設與情意過 濾。教師應要提供易讓學生解的輸入, 同時要創造一個低情意過濾的教學情境, 進而增強學習者動機、提高自信和減低焦 慮。 (一)動機意涵與學習的關係 (二)學習動機的分與 (三)外語的學習動機 (四

6、)影響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 (五)提昇學習動機的原則與策三、學習動機的探究 1. 動機的定義 動機(motivation)是指引起個體活動, 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 標的內在程(張春興,民83,頁291)。 Keller動機強弱的四個要素 Maehr 與Archer動機包含四個要素(一)動機意涵與學習的關係綜合以上對於動機的定義與要素,動機乃是 維持個體朝向某學習目標前進的內在動, 而這樣的內在動的強弱與個體本身的興趣 、意圖、期望有關;而持久性與堅持則與 目標和個體的關性及動後的結果有關。 因此,提到動機一詞,常與需求 、誘因、目標、期望、價值 等詞產生密的關係。 2. 動機

7、與學習動機的關係但動機對於學生的學習結果卻具有決定性 張春興(民83,頁292)曾說明,學校教師抱怨 學生缺乏動機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有些學生動 機太多,結果把學校特別強調的讀書型背後的學習動 機反而忽。學習動機(motivation to learn)是指引起學生學 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 所設定的內在心程。(張春興,民83,頁296) 。總而言之,學習是一種主動吸收的過程, 是一種滿足個體需求的程。缺乏動機,學 習就難以發生,任何學習活動也難以產生效 果,學習的效果也間接與動機的強弱成正比 。因此,對於學習動機的解有助於教師釐 清學生在課室中學習表現背後的驅與 ,如此

8、方能掌握學生與學習的助,進而 提昇學習的興趣與成就。(二)學習動機的分與 1. 學習動機的分動機的種依學生所表現出動機的差性 有多種的分。 依動機的產生源分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es)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es) 依學習者的偏好程分普遍型學習動機(general motivation to learning)與偏重型學習動機(specific motivation to learn)2.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派別林林總總,外分為為 、認知、人本、社會學習四大取向。茲簡 述如下:(1)為取向的學習動機(2)認知取向的學習動機(3)人本取向的學習動機(4)社會學習

9、取向的學習動機(三)外語的學習動機 一般外語的學習動機大致有種主要的分法, 茲分述如下:1.融合性(intergrative)動機和工具性(instrumental)動機2. 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與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在台灣的外語學習是屬於FL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環境,也就是指一、種 語言在學校當成一個課程或科目教,通常必 須學習。多學生的學習與習場地通常 侷限於學校,無法直接體驗目標語的社區與文 化。因此,在台灣的外語學習環境比較強調的 是有關升學、就業、商業、資訊的獲得、溝通 等方面

10、的需要而學好外語的工具性動機。 儘管外語學習動機會因為語言情境的同而產 生同的結果,在台灣的外語教育常有過強 調工具性動機的傾向。(四)影響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 Ellis(1985, p99) 整合Gardner 與Lambert 的研究發 現: 1. 動機和態是決定學習者所能達到學習熟 的主要的因素。 2. 最成功的學習者通常是那些擁有天賦和有高 學習動機的人。 3. 課堂之外並無廣泛的使用性,則整合性動機較 為有用。而如果該地區將L2 視為第二語言的角 色,則工具性動機對學習該語言比較有效。 4. 動機的型與程強地受到社會學習情境的影響 。 綜上所述,影響外語學習動機的因素眾多 ,而台灣學

11、習英語的環境以學校為主體, 因此在校的學習環境、教材教法、師生互 動、學習成就感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 的動機強弱。當然家庭中父母的態、社 會對英語的重視與宣導程也是影響學習 的動機因素之一。(五)提昇學習動機的原則與策 1. 提昇學習動機的原則教師為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滿足 一些基本的需求: (1)課堂教學必須是有組織的,並能夠避免經 常遭受干擾而中斷; (2)教師必須有耐心支持學生,避免僅以懲罰 、責罵、或羞辱的方式處學生的過錯; (3)學習任務必須是值得的(林生傳,民88, 頁275)。 而Klausmeier(1985,轉引自林生傳,民88, 頁276-280)提出幾項教師可以激

12、勵學生的原則 如下:(1)建立學習導向的環境 (2)善用學生的需求及內在動機 (3)使學生對學科教材具有興趣 (4)幫助學生設定及達成適目標 (5)幫助學生增加承擔學習活動的責任 (6)提供必要的回饋及外在控制 另外,為建立或維持好的學習環境 而使用具體的獎勵或懲罰是有必要的。 過,通常獎勵的效果優於懲罰。因為懲罰 能阻止某種為的出現,但能培養 另一種好為;懲罰會帶給人痛苦,而 會帶與其他愉快的愉快結,而使 學生對學習環境產生緊張或恐懼(張春興 ,民83,頁186)。 綜合以上的述,茲整出幾點提昇動 機的教學原則如下:教學前擬定適合學生的學習目標。 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與師生關係。 教材應與學生

13、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依學生先備知,協助架構鷹架。 盡給予學生正面或努的回饋。 運用教學多媒體,活化教學方式。 指導學生用學習策與有效方法。 採與設計多元評方式與作業。 2. 提昇英語學習動機的策Brophy(1987)三十一個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的策: (1)建立先前條件*4 (2)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期望*4 (3)提供外在性誘因*3 (4)激發內在性動機*10 (5)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10、結語台灣已經吹起全民學英語風潮,但國小學生學習英 語的風氣與動機並未隨著這股風潮而提高。學習動機既 是影響學業成就的主因,教師應該除解第二語言獲 得的原則外(Nancy D Bell, 2004,p50),還要明白引起 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沒有教會的學生,只有會教的師,以目前推 英語學習的況而言,一般學生至少要學英語五以 上,能於起步時,讓學生對該語言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與態,透過師用心的指導與心的課程、教學設計 ,再加上師生、同學間好的互動,才能使學生應用英 語豐富人生、擴展視野。報告完畢,謝謝!更多资源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