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6998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通论 语气词;词头,词尾(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古汉语通论 第十四节 语气词; 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1什么是语气词 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 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 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 2语气词的分类 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 句末三类。 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最 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 其。 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 。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 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 类语气。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 ”“哉”等。(一)夫(f) 说文:“夫,丈夫也。”本义为“ 丈夫”、“男子”,读阴平f,是名词。 “夫”作虚词,读阳平f,西周时已产

2、 生。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夫” 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 后,罕有其例。“夫” 的其他虚词用法 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 代汉语已不用。 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 指示代词“夫” 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 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 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 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现代有的人说话 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 质一样。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 可不译。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 (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 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 (3)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 (x)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

3、 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禦 寇) 穷闾:贫穷偏僻的里巷。阨:通“隘” ,狭窄。槁:干枯。项:脖子。馘:脸。 槁项黄馘:形容人面黄肌瘦的样子。 2用于句尾。“夫” 作语气词用于 句末,配合文义表示感叹、判断、 疑问等语气。 用于感叹句末,表示感慨、赞叹、 悲哀等语气。有时为了加强感叹语 气,将谓语提前,主语放在后面。 可译为“呀、啊”等。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5)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 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论 语子路) 无恒:古人认为没有恒心是不吉 利的。因此不能充当治病的巫医。” (6)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 弓下) 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判断或肯

4、定语气 ,亦兼有感叹的意味。可译为“了”、 “啊”等。例如: (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 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8)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 之言夫。(孟子告子上) 用于疑问句末,表示是非疑问或测度 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吧”等。例 如: (9)孔子曰:“吾歌可夫?”(史记 孔子世家) (10)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鼓 缶,谓侍者曰:“仁人亦乐是夫?”( 新序刺奢)(二)其 语气词“其”字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 委婉的语气。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希望、祈请语气,有“大概”、 “恐怕”、“还是”等意思。例如: (1)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 年) (2)吾其被发左袵矣!(论语

5、宪问) 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3)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 公四年) 2加强反问语气,和“岂”、“难道”的语 气相似。例如: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 然?(左传隐公元年) (2)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 公十年) (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 公五年) (4)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三)惟(唯、维) 说文:“唯,诺也。”“唯”用作应对之 词,本义是答应,所以从口。 说文:“惟,凡思也。”尔雅:“ 惟,思也。”“惟”的本义是思考的总称, 即思惟,所以从心。 尔雅:“维,系也。”本义是维系,所 以从糸m。 1在记叙文中,往往用在全文的 开始,表示提示,引出主语或年

6、月 日。例如: (1)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尚书泰誓上) (2)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尚书洪范) 2“唯”字一般还可表示期望的语气 ,有“希望”、“请”的意思。例如: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4)唯荆卿留意焉。(战国策 燕策三)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帮助判断语气。 (1)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 僖公五年) 祭祀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是芳 香的。 (2)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 鄘风柏舟) 髧:发垂貌。两髦:即把头发分 成两股。仪:配偶,对象。 (3)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 厥:其,指冀州。那里的土是 白壤。 判

7、断句中,“惟”、“维”可译为“是” ,但不应理解为判断词,而是语气 词。(四)矣 用于句尾,其基本用法是表示报道 口气,所谓报道,即把事物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情况过去已经怎样 了,现在怎样,将来会怎样,当作 一种新情况告诉别人,用法相当于 现代汉语的“了”“啦”。 (1)舟已行矣。(吕氏春秋察今 ) (2)今老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 (3)小敌去,大敌来矣。(冯婉 贞) (4)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五)乎 A语气词“乎” 说文:“乎,语之余也。”“乎”的 语气词用法是其本义,最早约产生于 西周时期,在古汉语中,“乎”可以表 示一般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测 度疑问语气、反诘疑问语气、感

8、叹疑 问语气和祈使语气等各种语气。 唐宋以后,随着“吗”、“呢”、“吧” 、“罢”、“啊”等新的语气词的出现 和大量使用,“乎”逐渐在口语中少 用,而只用于仿古的书面语中。到 了现代,则除了一些凝固格式(如 “不亦乐乎”)外,基本消失了。 1“乎”表示一般疑问语气 “乎”表示一般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例如: (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 国策赵策四) (2)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论语微子) 2“乎”表示选择语气 用于并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问句的句末 ,让人选择其中一个作答。“乎”可译为“ 呢”。例如: (3)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 矣。(论语子罕) 执:专持,专掌。 (4)

9、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 ?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 3“乎”表示测度疑问语气 “乎”字用于测度问句的句末,助测度疑问 语气,句中一般有表示测度的副词“得无” 、“得非”、“无乃”、“其”等与之相呼应。 可译为“吧”。例如: (5)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 乎?”(左传僖公五年) (6)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论 语雍也) 4“乎”表示反诘疑问语气 “乎”用于反诘问句的句末,助反问 语气。句中一般须有表示反诘的疑 问代词(如“何”、“孰”、“谁”等) 或语气副词(如“岂”、“不亦”、“ 其”、“宁”等)与之相配合。可译 为“吗”、“呢”。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10、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8)(项伯对项王曰:)“沛公不先破关 ,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 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史 记项羽本纪) (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 涉世家) 5“乎”表示命令、祈使等语气 “乎”用于祈使句的句末,表示命令 、祈请、劝戒、禁止等语气。常与 句中的“愿”、“请”、“惟(唯)”、 “其”等语气副词相呼应。可译为“ 吧”。 (10)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 。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 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 六年) (11)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战国策齐策四) 6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悲愤、赞颂

11、等 语气,可译为“啊”、“呀”等。例如: (1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 子曰:“唯。”(论语里仁) (13)文子曰:“甚乎!其城杞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文子说:“为杞国筑城这件事太过分 了啊!” B介词“乎” 作用与“于”相同。 (1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 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 我而感到拘束。乎:比。 (1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C词尾“乎” 放在词尾一节讲。二、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是词的附加成分,不是 一个独立的词,没有词汇意义,只 有语法意义,如表示词性、凑足音 节。有的连语法意义也没有,有些 词头也

12、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是真 正有音无义了。 (一)关于词头 1有 “有”字作为词头,最常用于专有名词的前 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 部族名等。例如: (1)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 殷。(尚书召诰) 监:鉴戒。我们不可不鉴戒夏代,也 不可不鉴戒殷代。 (2)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 大宗师) (彭祖得到它道,)从有虞氏 时代开始,一直活到殷周。有虞:即有 虞氏,古部落名。传说其首领舜受尧禅 ,都蒲阪。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五伯:五个霸主,指夏昆吾,殷大彭 、豕韦,周齐桓公、晋文公。五个霸主 贯穿殷周。 (3)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有扈:即扈,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名,

13、在今陕西省户县。因反对禹及启所建立的 新制度而被伐。 (4)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 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 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 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人。 “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例如: (5)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 语为政) 施:推及,延及。 (6)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 ) 孔甲:夏王。扰:顺。有帝:上帝。 (7)摽(bio)有梅,其实七兮。(诗召 南摽有梅) 梅子落了,在树上的只有七成啦。摽:落 下。 “有”字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例 如: (8)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 邶风击鼓) 忡:忧愁貌。

14、(9)桃之夭夭,有蕡(fn)其实。 (诗周南桃夭) 蕡:大。桃树年轻长得好,结的 果儿大得妙。夭夭:美盛貌。2其 “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 的前面。例如: (10)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 鼓) (1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n)。(诗 经邶风北风) 雨雪:降雪。雱(pn):雪盛的样子。 (12)八月其穫,十月陨萚(tu)。(诗经 邶风北风) 萚:草木的叶落地。陨萚:指叶子落下来。(二)关于词尾 “然”字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 样”、“那样”。当“然”字放在形容 词后面的时候,它的指示性就减轻 了,变成了词尾的性质。这就是说 ,词尾“然”是由指示代词“然”演变 而来的。一般可译为“的样子” 或“地”。 (1)辛垣衍怏然不悦。(战国策 赵策三) 怏:郁郁不乐,形容词。 (2)硁硁(kn)然小人哉!( 论语子路) 硁硁:浅陋固执的样子。 (3)夫子怃然。(论语微子) 怃:怅然失意貌。 (4)填(chn)然鼓之。(孟子梁 惠王上) 赵岐注:“填,鼓音也。”填:像声 词。填然:填填地(响),咚咚地(响 )。 (5)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 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赵岐注:“油然,兴云之貌。”即盛 兴貌。沛然:充盛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