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6580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淮阴侯列传上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 ) 2不能死,出我袴下( ) 3于是信孰视之( ) 4俯出袴下,蒲伏( ) 5虏魏王,禽夏说( ) 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 ) 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 )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 9背水陈( ) 10诸将莫信,详应曰( ) 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 12右倍山陵( ) 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 ) 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 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 16上怒曰:“亨之”( )一、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 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 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 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 5虏

2、魏王,禽夏说(同“擒”) 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 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隐蔽) 9背水陈(同“阵”,摆阵 ) 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 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 12右倍山陵(同“背”背后) 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 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 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 16上怒曰:“亨之”(同“烹”)二、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为动词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未至三十里,止舍 又不能治生商贾 2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一样 信乃

3、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在夜里 英俊乌集 像乌鸦一样 众辱之曰 当众 3使动用法 水上军开入之 使进入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使退避 4名词用作动词 深沟高垒 5意动用法 羞与绛、灌等列 亭长妻患之 吾哀王孙而进食 6形容词用作名词 恐吾至阻险而还 二、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为动词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给吃 未至三十里,止舍 宿营 又不能治生商贾(做生意,做买卖) 2名词作状语 欲东下井陉击赵 向东 师事之 像对待老师一样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在夜里 英俊乌集 像乌鸦一样 众辱之曰 当众 3使动用法 水上军开入之 使进入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使退避 4形容词用作动词 深沟高垒 深挖 ,

4、高筑 5意动用法 羞与绛、灌等列 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 亭长妻患之 以为患,把当作祸患 吾哀王孙而进食 认为可怜 6形容词用作名词 恐吾至阻险而还 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2愿君留意臣之计 3我哀王孙而进食 4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5山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6然乃行营高敞地 三、古今异义词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 衣服。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2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 心。) 3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 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 和右面。) 5山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

5、乌集(古义:崤山以 东 英雄豪杰;今义:山东省 俊美并有英气。) 6然乃行营高敞地(古义:谋求;今义:出征时 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四、 一词多义 常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 (2)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 方 (1)车不得方轨( ) (2)信方斩,曰( )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 ) (2)韩信使人间视(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四、 一词多义 常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同“尝”,曾经) (2)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经常) 方 (1)车不得方轨(并列) (2)信方斩,曰

6、(将) (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方圆) 间 (1)从间道绝其辎重(小路) (2)韩信使人间视(暗地里)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杂)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若望仆不相师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4)赵军望见而大笑 (5)信由此日夜怨望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 (2)竟漂数十日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望 (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希望 ) (2)若望仆不相师(抱怨) (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观察) (4)赵军望见而大笑(看见) (5)信由此日夜怨望(恨) 竟 (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然) (2)竟漂数十日

7、(一直) (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然)绝 (1)绝云气,负青天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吾奇兵绝其后 (4)从间道绝其辎重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6)秦之纲绝而维弛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 (2)其实不过数千 (3)今将军故过之 (4)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绝 (1)绝云气,负青天(穿过)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3)吾奇兵绝其后(断绝) (4)从间道绝其辎重(拦截) (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交) (6)秦之纲绝而维弛(败坏) 过 (1)信尝过樊将军哙(拜访) (2)其实不过数千(超过) (3)今将军故过之

8、(拜访) (4)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责备)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过错,有过错 ) 五、虚词积累 1以 (1)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2)今乃辅以张耳 (3)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且 (1)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 (2)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3)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虚词积累 1以 (1)信与张耳以兵数万(率领) (2)今乃辅以张耳(用,靠) (3)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凭) 且 (1)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将) (2)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又) (3)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况且)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但)乃 (1)今乃辅以张耳(又) (2

9、)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才) (3)信乃使万人先行(于是,就) (4)然乃行营高敞地(还是) (5)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是) 然 (1)然竟以胜,此何术也(然而) (2)然,臣固教之(是的 ) (3)然乃行营高敞地(然而)六、特殊句式 1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成安君者,儒者也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信钓于城下 4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何为为我禽 乃为儿女子所诈 不得推择为吏 信方斩 5 何为为我禽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大丈夫不能自食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成安君者,儒者也 此乃信之所以为 陛下禽也 2定语后置句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10、 3状语后置 信钓于城下 4被动句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何为为我禽 乃为儿女子所诈 不得推择为吏 信方斩 5宾语前置句 何为为我禽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大丈夫不能自食三、质疑探究1、关于蒯通游说,淮阴侯列传有这样一段记述,读完后你认为韩信对刘邦 的是否忠心?v齐人蒯通以相人说韩信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 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 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v蒯生曰:“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 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v“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

11、汉,汉人震恐:足 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后数日,蒯通复说曰韩信 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2、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结合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加以分析。 3、太史公评论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谋 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三、成果展示 1、忠心耿耿(知遇之恩) 2、( 1 )功高震主。(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干 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心情很复杂,

12、也 很真实。 3、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 时密谋叛逆。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反话: “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 肝人所宜出哉!”(李笠)四、点评提升1、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一种独 特的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韩信与刘邦、吕后的矛 盾,完全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更替之间,开国帝 王与开国元勋始而互相依存,继而互相戒备,终 于无情屠杀功臣的普遍规律。“拜将台埋伏着断 头台,封侯路埋伏着葬身路。”是这种现象的真 实写照,数千年历史,新朝代建立后未屠戳功臣 的不过东汉、唐、宋而

13、已,奈何!2、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韩 信 话题1: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材料加工:同一样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评价 。在我的记忆里,“能屈能伸”这个词好像就是因为韩信才创 造出来的。似乎,“韩信“就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对能屈能伸 的最有力的说解: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看看人家韩 信,当年能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后来还不是当上了刘 邦的大将,比追随汉王多年,身经百战的樊唉和周勃还厉害 ! 事实上,在强权面前不做任何的抵抗而采取韩信的办法,双 膝跪地从别人的裤档下爬过去,只能说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的 耻辱,算不上什么光荣的事情。试想,如果韩信后来毫无“成 就“,只是一个浑浑匪熏过日子的

14、小混子,那么,人们会不会 转而评价说:“那是一个从年轻时就不知廉耻的东西。“但是 ,我们却把韩信从地痞无赖的胯下爬过去的行为夸奖成多么 了不起的举动,是不是因为韩信后来有权得势了?生活中常 常有“豆腐渣“变成“一朵花“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感情惹 的祸。(可耻的韩信节选)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 :“运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随便几个战役都是经典:“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木婴渡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四面楚歌“、“十面 埋伏“等,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发生转折的时候改变自己,最终成了 悲剧英雄。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

15、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 持理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 ,洞悉时势变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 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 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 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 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 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当时韩信洞悉事情 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会身死人手 ,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2003年北京市高考优 秀作文转折节选)话题3:性格与命运 材料加工:韩信之死令人扼腕叹息,探究其悲剧成 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论证的焦点,或集中于对 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或是对韩信反叛 与否的辩驳,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韩信 悲剧的构成,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只是 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当归为韩信自身的人格缺 陷。韩信既有知恩图报的善良,也有睚眦必报的狭 隘;既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才略,也有居功自 傲、利令智昏的市井之气。这种英雄才气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