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4755887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册同步测试卷-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练习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校本练习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 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 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 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A. B. C. D.2.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清初,满洲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相互仿效;至清后期,满洲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满洲长袍则在汉族的达官贵妇中流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旗袍”

2、因满洲为“旗人”而得名 B旗袍的流行反映了清朝文化专制的加强C清中期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满汉矛盾相对缓和D旗袍的流行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融通3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 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A.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B.民族经济的工业化C.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传统服饰

3、的西洋化5.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选项蝴蝶拍翅膀产生的风暴A社会风俗的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C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 1929 年的大危饥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6.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4、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7.午战争后, “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8.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 B

5、.东厢房 C.西厢房 D.北向南房9.1885 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人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人内” 。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A.形成平等观念 B.外争权益,内省公德C.树立规则意识 D.口诛笔伐,愤懑宣泄10.19 世纪 60 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 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

6、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引进了西有工业革命成果汉语受到严重冲击A. B. C. D.11清末的上海, “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12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 20 世纪20 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

7、“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13.下图为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照片。这种新式婚礼的出现,是因为洋务运动的诱导 西方文明的传入 义和团运动的推动 辛亥革命的影响A. B. C. D.14.1908 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

8、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A. B. C. D.15.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上述评论反映出A.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B.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16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

9、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71902 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 ;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 。这表明当时中国A.男女的婚恋观不同 B.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C.男女地位基本平等 D.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18.“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10、。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 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D.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19. 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村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 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 “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 。这体现了当时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 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20.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

11、知学校 地点 特色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 上海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119581962 年间,上海家庭妇女参与工业生产景象盛行一时,短时间里,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B.妇女冲破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男女平等C.妇女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D.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22下

12、表为 20 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 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从表中可以看出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23.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

13、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 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24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 。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 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A. B. C. D.25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 20 世纪20 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 “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 。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26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