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5481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学习目标: 1.说明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2.阐释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3.阐释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4.阐释系统科学理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5.论述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演变规定性定义教育技术是什么 ?一般地说,教育技术指的是一项专门技 术,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和 技术方法。教与学过程中应用的媒体技术和方法的 总称。教育技术的学科性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简称AECT)的94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

2、nology i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 行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上大学做什么?2.学习是什么?3.怎样学习?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客观主义的感觉论 二、传播理论 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客观主义的感觉论夸美纽斯:人是通过观察事物本身,从事物的本源来获取知识。裴斯塔洛齐:感官印象是

3、一切知识的基础。戴尔:学习知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1.拉斯威尔的“五W”传播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谁说什么通过什 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 么效果传播理论 传播是利用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传者的过程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教学效果教学目的教学环境(Why)(Where)“7W”教学传播模式传播理论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译码干 扰信 道反 馈信源编码信宿信源/教师信宿/学生媒体贝罗模式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 教学理论: 1.行为主义 1.程序教学 2.认知

4、主义 2.目标分类 3.认知行为主义 3.结构-发现 4.建构主义 4.先行组织者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行为主义学习实验1.行为主义基本观点: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 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 S-R, S代表刺激, R代表反应)联结。学习要遵循三个 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强 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 为的研究。在多种强化方式中,立即强化(个体表 现正确反应,立即提供强化物)优于延 缓强化,部分强化由于整体强化。认知主义2.认知主义基本观点: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 ,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 体的认知结

5、构)。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 同化(A)于认知结(T)之中,才能引起对 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似电脑。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 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特点:重智能的培养;重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 习。 1.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 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2.观察的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情境” “协作” “会话”“意义建构”建构主义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1.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

6、。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 建构的。(学习者的主动性) 2.学习是一种协商的过程。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个 人经验不同,对世界的看法必然不同。只有通过社会 协商和时间磨合才能达到共识。 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景的体验。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 自己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 (对情景的创设) 4.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5.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 得知识的过程。(受需求、欲望、感情、价 值等作用) 基本观点: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 性的形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

7、体,必须受 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 己;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 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特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是人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保持( 外部、内部),学习的结果即教学目标,可分为言语信 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 技能等五大类。学习发生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 件。教学就是安排外部条件,以促进内 部学习过程的发展。言语信息:能将所学表示出来。智力技能: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对认知过程的调节控制能力态度: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况技能:身体的有组织运动(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赞可夫(1901-1977)是前苏联心

8、理学家、教育学家 、教育科学院院士。 基本观点:“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 般发展”。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 学”。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 “桃子”。 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 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 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鲁纳(J. S. Bruner,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 基本观点: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

9、 基本结构;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力上是正确的方 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要学得 好,必须采取发现法。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美国60年代的中小学教学改 革有重大影响,促进了数学、物理等学科教材按照结 构课程理论重新编制。但那次改革并不成功。他过分 强调学习者主观努力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学习者自 身条件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他的上述第个观点是 脱离实际的;他倡守的发现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费时太多。(3)巴斑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巴斑斯基(1927-1987)是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 副院长。基本观点: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 、方法来考察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 成的

10、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 ;教学最优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的教学时 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巴斑斯基提出了十条教学原则和 教学方法体系。巴斑斯基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较全面。科学地剖析 和阐述了教学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最优地制定教学方 案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但他的条目 太多,不一熟记和运用。四、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观、系统理论、 系统方法系统观: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 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为系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是有机整体, 自成一个系统,并可与其外部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 统。其各个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子系统。 一

11、般系统论:一套相互联系的概念与原则,(系统的概 念,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有机相关性原则、动态性原 则、有序性原则)。 系统方法: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 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实现某种功能)整体性(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层次性(有层次结构)相关性(各部分之间的影响)适应性(与环境的联系)案例一某位物理老师教大学二年级,新设计了一套 教学方案,并配备了教学中所用到的教科书 、录像、试验用书等资源研究的问题:采用用何种媒体形式的教材有 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验设计:使用教科书讲第一单元“力”用教学录像片讲第二单元“运动”结论:测验结果第一单元比第二单元成绩好 。

12、因此,用教科书上课比用教学录像片教学 效果好改进: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两组,用教科书 教第一组学生两个单元,用录像教第二 组学生两个同样的单元两组用同样的试卷测试结论:第一组比第二组成绩差。用教学 录像片上课比用教科书教学效果好结果是否可信?为什么?问题:教师与学生在某问题上的价值观 有何不同?研究设计:从参加暑期成人教育培训班 的教师中选取150人,从某大学在校生 中选取150人,通过面谈,自由提问, 观察得出一系列结论。结果是否可信?为什么?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指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哲学方法: 指导思想实践方法:管理操作程序。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管理操作程序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解决问题六个步骤: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修正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