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5409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3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课件4(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正确使用实词 考试说明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正确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正确使用熟语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是在动态语言环境中 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 判断或选用近义词的能力。词语的使用还离不开语 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语境加以判断, 这里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 。所选的实词多是媒体常用,生活中常见但又易 混淆的词语,试题多表现为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 音又近义的实词辨析填空客观题。v2、正确使用虚词。v虚词是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 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

2、词、助词、 叹词和拟声词六类。v虚词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 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 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v3、正确使用熟语。v熟语指固定的词组,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 格言、歇后语等。v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 正确理解熟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 语,包括能够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v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的新考点。2004年考纲中 把原来成语改为熟语,意味着词语范围的扩大,意味 着高考更贴近生活实际,意味着中学生必须进一步走 向生活。命题前瞻:(预测今后词语考查趋势) 1、考查词语的题量渐趋收缩,这与第一卷选择题整体上 呈减少趋势不无关系

3、,因而实词和虚词可能组合考查。 2、考查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考查形式仍然以客观选择 题为主,也可能出现填充题、判断题、修改型等主观应用 性题目。 3、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是不变的宗旨,命题将更贴近生活 实际,新词新语是首选内容。 4、对虚词的考查每年各有侧重,重点为副词和关联词。1、虚词:v考查近义关联词、副词为主,偶有 介、助词。 2、实词:v考查近义实词辨析、选择。一、考什么3、考查常用熟语:成语 惯用语 谚语 格言( 含近于格言的名句) 歇后语等 固定、准固定短语了解词的最基本知识: (1)能分出实词与虚词以及它们各 自的类别。 (2)从语法意义上区别易混虚词。 (3)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

4、结合 上,辨析近义词。 (4)结合语境选择使用虚词、实词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 埋没前后 的情景。 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 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 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答案:B【考点】考查近义实词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三组词语分别侧重考查辨析词语含 义、语气色彩、使

5、用习惯。“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瞬间” 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 “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归属”一般不能与 “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 慰。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 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 乏。 A.莫

6、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啬 轻车熟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啬 得心应手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惜 得心应手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惜 轻车熟路答案:C【解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给远行的朋友以鼓励和信心;“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表达了送行者的旷达之情。相比较而言,还是前者更温馨些,能够劝慰友 人伤别之心。 “吝啬”含有贬义,而“吝惜”比较中性,更符合语境。 “轻车熟路”指“架着轻 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来容易”;“得心应手”指“心里怎么想,手就能 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语境并没有说是在做熟悉的事情,用“轻车熟路”不

7、合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 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 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 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答案:A【解析】 C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培育良种;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育 友谊;培养教育、培育新人 B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

8、波逐流,与道 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训) 与世沉浮;涵养:修养,很有涵养; 滋润养育 用造林 来涵养水源高考试题回放(2004)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 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 的阿尔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 了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D分析:答案为D。本题考

9、查的是意义相近的词语准确 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辨析词义。“终止”是 最终停止,永远停止;“中止”是中途停下来,以后 还可能接着进行。句显然要用“终止”。“蜕化”是 变化形态,“退化”是从本质上倒退的变化,句当 然要选“退化”。“难免”与“不免”都有免不了的意思 ,但“不免”是副词,句意侧重于已经发生的动作行 为,“难免”是动词或形容词,意思比较实,句用 “不免”更确切。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 ( ) 阅读优秀作品,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 、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大自然和人生的 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自然、热爱生活的 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10、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A解析:此题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能力。正确答案为A。 “品评”比“品味”更深一层,含有“评论”的意思, 原句中没有“评论”之意,故选“品味”。“体味”侧 重主观感受,“体验”则是身体力行之后的认识, 原文中没有“体验”之意,况且读书并不能代替“体 验”,仅仅是“体味”而已。“珍爱”与“珍惜”,前者 的含义是“珍重、爱护”,后者的含义是“珍重、怜 惜”。况且,从词语搭配看,“珍惜自然” 搭配不 当,应选“珍爱自然”。答题技巧 v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解“词语辨 析”题和填空选择组合题可从以下 方面考虑:v一、实词的辨析选择v1、留同存异法。v如:06年北

11、京卷的“淡去”与“淡忘 ”,“去”强调“消逝”,“忘”侧重“忘 记”。v2、把握语境法。v如“深”:夜深人静、深深的 海洋、深红色的外衣、情意 深长、内容深奥。v3、筛选排除法。v4、语感品读法。v词语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 分辨在一定的语境中究竟用怎样的 实词,首先要凭借语感。但是每个 人的语感都有局限性,所以仅靠语 感并不保险,还要对词语和语境是 否协调作些分析。这种分析一要看 词句能否通顺,二要看在意思的表 达上能否取得最佳效果方法指津:1、重视积累,强化训练。2、认读近义词,学会辨析。3、根据语境,仔细辨别。 近义词辨析方法一、从词的意义上辨析二、从词的用法上辨析三、从色彩方面辨析词

12、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 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 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v例:边疆边境 局面 场面v 时代时期 事情事故v前者词义所指范围大,后者词义所指 范围小一、从词的意义上辨析v再如:v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 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v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v A、囊括 B、包括词义范围的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 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例:河流河 书籍书树木树 船只船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岳飞被秦桧 ,以“莫须 有”的罪名被杀害。 (诬蔑 诬陷) 诬陷分析:诬蔑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

13、。(轻)诬陷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重 )根据后文“被杀害”推知程度较重,故选后 者。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 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 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 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失误错误 显著卓著 妨碍妨害v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 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 同。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 使用好词语。如损坏、毁坏、破坏, 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 穿,信任与信赖等。再如:v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 别人休 息的。 b.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 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vA、妨害 B、妨碍词义侧重点不

14、同 例:工作人员已经 了会议代表返 回的机票。 (预定 预订)预订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定计划/预 定时间 预订预先订购:预订报纸/预定酒席 两个词语前者重在“定”,规定、约定, 后者重在“订”,订购。根据“机票”,故 选后者。又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 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 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 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 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 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 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防御”与“抵御”都有抵挡、抵抗的 意思。但“抵御”着重于抵抗,“防御”着 重于防备。如: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深 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 同 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审定”与“审订”都有审查、审阅的 意思。但“审定”侧重于审阅、修订,“审 订”侧重于审查、决定。例如 书稿 , 计划 。 防御审定审订二、从词的用法上辨析v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 能混用。如充足与充沛(实在的东西抽象的东 西),担任与担负(职务责任),坚定与坚强 (立场、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