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55414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2017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卷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卷学科:语文 测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第卷阅读题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9(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 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 戴志勇戴志勇 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 ,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 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郑家几百年间 出

2、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 。 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 168 条,放在今日, 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 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 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 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 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 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 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

3、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而在家 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 寸,自然法奠基于此。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 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 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 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 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 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 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

4、,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 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 生存结构中, “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 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阳光,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 怎么办?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 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 是一个核心争

5、议点。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 也难免受影响。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碍。 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今天,类似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那样,将 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要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但就像厘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 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选自南方周末2016 年 3 月 21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郑家历

6、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誉为 “江南第一家” 。B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 168 条。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人自 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C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郑家几百年来无一出仕为官者因 贪污而被罢官。D这部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家与国的关系 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家庭是个人成长与修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教和对家族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有助于培养 合格治国者,因而大学将齐家放在治国之前。B尽管郑家的礼法

7、治家等方式维系了家族几百年来的良好发展,但也有些凌驾于个人之上的 “家族规矩”可能会使个体人格保障受到影响。C齐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处理大家族日常事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于其中所练就 的经验才干,于治国具有重要意义。D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避免各种 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郑家的故事在搬上荧屏之时固然会有一些艺术的虚构,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引发了人们对于 齐家的重视,从而激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个体人格发展的关注。 B郑家的家规,既对个人自我修养极具实践指引价值,但也在

8、实行过程中暴露出家族形态承载 的价值观和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 C个体在接受良好的家教、养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家事贯通于 国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为“廉吏” 、合格的治国者。 D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 让国家为个体发展提供良性土壤,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6 6 题。题。 第九封信第九封信 金立明金立明“我很好!一切都很正常。胳膊恢复得很快,刚做过透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拆

9、石膏 了”她提笔写道。可是她想写的却是:“快回来吧,我唯一的远在天边的骨肉!我糟透了。现在,我仅有的愿望 就是希望能再看你一眼了。我这骨折不是通常的骨折,刚从医院里回来,我能从医生们的眼神里看 出来,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 ”可是她是母亲,她不能这么写。死是肯定的了,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可是要是她赶了回来,停止了 两个月后即将完成的学业,面临将是双重的灾难。而一份就已经过重了我不能再给她添加那另外的一份了自从有了这一想法后,每天,她都强打精神,开始想为她的孩子再做一些她所能做 的事。她开始一封一封地写起信来。这是她一直保持着的习惯,每周一封信。为了瞒住事实,每一封信都用

10、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她有些后悔,她想到现在就是 再想改变主意,想让她的孩子马上回来,怕都已经来不及了。可是这第九封信她还是坚持着写完了。 有时一整天,她只能写上一两句。死期临近了,病房里那位专职护士答应了她这严肃的请求,同意在她死后将按着顺序,照样每 周一封地发出这些已提前写好、封好了的信。那在英国攻读学位的女儿每次收到母亲的信时,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说透了,在这异地, 只有这才是促使她不断努力的真正动力。“新来的保姆姓陈,人挺不错,不像有的保姆,一吃完饭,洗完碗,就进屋里睡觉去了。 那天刮大风,所有的灯都灭了,她一直陪我聊天

11、,直到天明。 ”“在家时,小狗总是等你回来给它开晚餐罐头。你走了都快四年了,可直到现在,它仍没 有改过这一习惯哩。那天傍晚,见它始终站在门口朝着后院的马路呆望,时不时地呜呜哀叫几声, 我就完全知道,那是它在殷切地盼着你回来给她准备晚餐哩”学期终于结束了。脱下那套为拍照而穿上的博士服后,她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而就在 这个时候,第九封信也就随着到来了。“具,不要难过,不能不告诉你的是,在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辞世近两个月了。请不要惋惜 我们没能最后见上一面。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了。你没有父亲,一直靠打工挣钱学习,你 的成长极其不易。但好在千辛万苦,你还是入了正轨。“两个多月前,在你写信告诉我

12、,说你将闭门不出,直到获得学位后再给我写信时,我便有了 这一想法。“前面那八封信都是我在重病时写成的。你没有看出破绽来,我很高兴。别哭泣,具,你 不是常人,也别浪费路费再赶回来看我的骨灰盒了,这没有太大的意义。关于我的病情,我已附上 这段时间的病历。“你自幼就比谁都美丽。自你长成后,看着你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比我怀你时所想象的要全面 多了。但可惜的是,从小时候起,你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常因为衣服而受同学们的嘲讽, 实在是太对不起你了。在获得学位后,我希望你能开始一种真正的生活,希望能像那始终处于劣境 中的辛迪瑞拉一样,总有一天,你的美丽,你的心地,你所秉有的一切都能得到公认”“哦,不!妈妈

13、!”看到这里,具再也忍耐不住地痛哭起来“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 们常要用惨痛的、确确实实的牺牲,去换取那些所谓的虚无的利益啊!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 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时隔很久,她仍在想着,仍分辨不清:母亲究竟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还是一件错事呢?(选自深圳特区报 )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以“信”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写信和女儿读信的过程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深沉之 爱,令人感动。B母亲的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目的是为了瞒住自己即将去世的事实, 让女儿能安心完成学业。C小说擅长人物心理描写, “死是肯定的了

14、,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 击”这部分属于人物内心独白。D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高潮部分女儿读母亲第九封信,既紧扣小说标题,又表现了母亲、女儿各自的形象特点。E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以第一封信展开叙述,以第九封信结尾,首尾呼应,表现了 作者对小说中母女的同情。 5小说中引用了母亲两封分别讲保姆和小狗的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6 “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这里“利”和“益”具体指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种“利益”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15、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 79 9 题。题。 袁隆平袁隆平 情系水稻五十载情系水稻五十载 段新权段新权 从 50 年前安江农校的青年教师,到如今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耕耘杂交水稻这块科 学稻田已整整 50 个春秋。世界因此增产稻谷 5 亿多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 其他国家的吃饭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3 年,23 岁的袁隆平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只写了两句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 需要的地方去。 ”果然,他到了“最艰苦的地方”地处偏僻的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 在农校教书的日子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田埂。烈日当空,农民在榕

16、树下歇息, 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1958 年,袁隆平用月光花嫁接红薯,结果,最大一兜“红薯王” 有 27 斤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型优 异,穗大粒多。兴奋的袁隆平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袁隆平 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 优势。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1962 年,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消息:英美的两个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克研究出了遗传 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人家英美都分子水平了,我们还在这里学苏联,打转转。 ” 这年暑假,他去中国农科院,找大学时候的老师、遗传学专家杨国荣。杨老师悄悄告诉他一些 国外研究的情况。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杂交高梁、杂交玉米已经开始生产,只有水稻的杂交技术 还没有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