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5018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5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CJC第七章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PowerPoint演示文稿(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5060年代中期 的话剧创作第一节 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创作概述一、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创作曲折历程 1. 50年代初,以歌颂为主旨的话剧成为主潮。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我国话剧史的新篇章, 剧作家以饱满的热情唱出了对新社会、新生活的由 衷赞歌,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新中国地覆天翻的变化 和社会主义建设岁月。反映城市生活的新变化。老舍 :龙须沟 反映知识分子生活新变化。曹禺明朗的天 反映农村的新变化生活。 (胡丹沸:春暖花开 ) 反映革命战争题材。(陈其通:万水千山) 反映工业建设的新变化。(在新事物的面前 杜印等 ) 反映妇女解放。(孙芋:妇女代表) 一批独幕讽刺喜剧,为新中国话剧舞台

2、增添了 新的品种。(何求:新局长到来之前 ) 2. 1956夏1957年春,“双百”贯彻期间,“ 干预生活”的剧作出现。 1956年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 出,为艺术家创造了良好的写作环境,现实主义 精神得以发挥,于是这批剧作应运而生。这突出 表现在被称之为“第四种剧本”的创作上。这些剧 本正如评论界所说的,突破了概念化地表现工农 兵生活(“工人剧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 ;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部队剧本: 我军与敌人的军事斗争”)的模式。 大胆地涉猎到工农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 生活与感情生活领域。主要作品有:岳野的同甘 共苦、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海默的洞 箫横吹、

3、赵寻的还乡记等。 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丑恶灵魂的揭露 和批判。 同是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剧本,洞箫横吹 立意于揭露某些党的干部为了个人私利所制造的 种种阻力,刻画了为了向上爬而不择手段树立假典 型、排斥异己的县委书记安振帮的形象; 布谷鸟又叫了同样揭露某些干部因为私有观 念及大男子主义思想对新生力量的压制与摧残。提 出“要关心人”、“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贝”。(杨 履方:关于布谷鸟又叫了一些创作情况, 剧本1958年第5期。) 力求突破禁区,写出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感 情世界。 同甘共苦通过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孟莳 荆轻率地与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离婚,另寻新欢, 又轻率地提出与原配复婚,真实

4、地塑出一个在工作 上忘我,兢兢业业,而在感情问题上以我为中心, 自私轻率的干部形象。 3. 反右期间,“干预生活”剧作被整肃。 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促进了话剧沿着现实主 义道路发展。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反右派斗争 开始后,左倾思潮泛滥导致庸俗社会学批评盛行, 一批敢于揭露现实矛盾和弊端的剧作如洞箫横吹 、布谷鸟又叫了、同甘共苦等受到批判 ,讽刺剧几乎从戏剧领域扫地除门,即使如老舍鞭 苔旧社会的历史剧茶馆也难以幸免。 4. 反右后,“写中心”剧作热潮兴起。 反右后,某些领导片面强调写重大题材,倡导 所谓“写中心,唱中心,演中心”,从而导致粉饰现 实、歪曲生活、说大话、空话等应景之作风行。 较

5、有影响的有烈火红心(刘川编剧)、 降龙伏虎(段承滨 等) 5. 50年代初60年代初,历史剧创作热潮形成 。 “以古鉴今”的历史剧作 面对严酷的现实,剧作家或抵制,或由此搁笔 ,或潜心于历史剧创作,以古鉴今,古为今用,从 历史中挖掘对现实有一定启迪意义的东西,表达自 己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慨叹。 有影响的剧作有: 田汉的关汉卿(1958.5)、文成公主 (1960.5)、谢瑶环(1961.7), 郭沫若的蔡文姬(1959.5)、武则天 (1960.5), 曹禺的胆剑篇(1961.7), 朱祖贻、李恍的甲午海战。 革命历史题材剧 有影响的剧作有:金山的红色风暴,顾宝 璋、所云平的东进序曲,蓝光

6、的最后一幕 ,赵扬的星火燎原,江苏省话剧团集体创作的 八一风暴等,为几近萧条的话剧舞台带来了一 线生机。 这些剧作大都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评判历史,臧否人物,力求达到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由此引发的有关历史剧问 题的争鸣与讨论,广泛地探讨了历史剧本质特征、 时代精神、社会意义及发展规律诸问题,为沉闷的 理论界吹进了清新活跃的学术争鸣的空气。 6. 60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及话剧创作的振兴。 、文艺政策的调整 60年代初,党中央开始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 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 作座谈会。 会议热烈讨论了积极表现新的时代和题材多样 化的问题,关于

7、戏剧冲突和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话剧、歌剧民族 化的问题,以及戏剧语言、结构、技巧等问题。 、话剧创作振兴反映农业生活:多幕剧龙江颂等。反映工业生活:刘川第二个春天。反映战士生活: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王树元的杜鹃山。有旨在向青年进行教育:丛深的千万不要忘记 取材于国际斗争的讽刺话剧:陈白尘纸老虎现形记 、话剧理论探讨,首次提出了写实与写意两种戏 剧观。 7. 八届十中全会后,为政治服务的剧作兴盛 。 1962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 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 绝对化。戏剧家的创作活动只能在为政治服务的框 架内有

8、限度地进行。因此,本时期虽然出现了话剧 创作与演出的热潮,但由于剧作家难以摆脱的公式 化、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主题意识与政策意识日渐 严重,自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倾向。 有的作品在塑造人物上追求“高大完美”,英 雄人物的语言充满大话、空话和豪言壮语,显得干 瘪苍白,缺少血肉。 有的作品片面追求所谓“重大题材”,造成作 品的单一化,路子越走越窄。 有的作品把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扩大化、简 单化、庸俗化等。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这些问 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大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 江青插手文艺后,首先向戏剧界开刀。 1963年5月,江青组织围剿李超的昆曲李 慧娘,批判“有鬼无害”论(署名梁壁辉,文

9、 汇报1963年5月6-7日。)。 1964年6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会演。江 青攻击戏曲舞台“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有 牛鬼蛇神”,话剧舞台是“一大,二洋,三古”。 1965年11月,在江青的授意下,姚文元炮制 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拉开了“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从此,话剧舞台凋零萧条。 直至“四人帮”被粉碎,才迎来话剧创作的振兴。二、课后拓展 1.知识点: 、“第四种剧本” 、“干预生活”的代表性剧作。 、5060年代中期的代表性历史剧作。 2.思考题: 、简述5060年代中期的话剧创作曲折历程。第二节 老舍建国后的剧作 著名作家老舍建国后以写剧本为主,且成就最 高。1951年初

10、,老舍发表了三幕话剧龙须沟, 把他“所擅长的写实手法和独具的幽默才能,与他 对新社会的高度政治热情结合起来,使他在艺术创 作上迈进了新的境地”。剧本发表以后,引起了强 烈的共鸣与反响,从而揭开了我国当代话剧史的新 篇章。为此,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 的光荣称号。从此,他的剧本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大约平均七、八个月创作一部剧本,被誉为文艺队 伍里的劳动模范。一、老舍建国后话剧创作成败的教训和经验 1. 教训: 纵观老舍建国后的剧作,既有揭开我国当代话 剧新篇章的龙须沟和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 迹”的茶馆,也有平庸甚至失败之作,如春 华秋实、青年突击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 的反差呢?老

11、舍总结说,这是因为“赶任务”,来不 及艺术提炼,吃了“写运动过程的亏”。 2. 经验: 老舍建国后的话剧创作经验有三点值得特别指出 : 、一是老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由衷热爱 和高度的政治热情,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为人民、 为时代写作的文艺观。 把时代、社会、人民命运的变迁,作为他剧 本的主题,让读者和观众从中深切认识和感受国 家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衷颂赞新的社会 、新的生活。 、二是老舍对艺术的不懈探索和创新,逐 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一代“京派”话剧 之风。 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北京市民的平凡生活,以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富有京味儿的文学语言,真实地 描绘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族心理

12、,塑造了 一批几乎囊括北京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各色人物 形象。他的剧作是生活美与艺术美的结合,生活化 与戏剧化的统一,无论是戏剧结构还是对戏剧冲突 的处理,都从生活出发,为“把真的生活写出来” 。 、三是写北京历史变迁的艺术追求。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热爱北京,更热 爱解放后的新北京,写好北京。写出北京的历史变 迁,特别是新北京天翻地覆的时代风貌,成为他毕 生的艺术追求。他建国后创作的剧本,几乎都以北 京为背景。可以说,北京给了他艺术生命,也是他 创造的特有的艺术世界。其中,龙须沟、茶 馆最能代表老舍戏剧的成就与风格。二、龙须沟的创作成就 1. 主题内涵: 三幕话剧龙须沟写的是北京天桥附

13、近的 龙须沟解放前后的变化。作者通过沟旁一个小杂 院内三个家庭和一个孤老头解放前后不同生活命 运的描写,以强烈的对比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 出龙须沟及其居民的今昔变化,谱写了一曲新时 代、新社会的颂歌。 剧作紧紧抓住人与沟的矛盾(包括人与自然 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这一戏剧情结,深 刻地揭示了解放前人与沟、人与“官”的尖锐对立 ,反映了龙须沟治理前后的变化,从沟的变化写 出社会的变化,人的变化。 建国后,新政权首先惩治了恶霸及爪牙,人 民当家做了主人,解决了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接着便是修沟,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由此 ,历尽苦难的劳动群众感激新政府,从人和关系 反映出人民和政府的关系,表

14、达出人民对政府的 依赖和爱戴。 2. 艺术成就: 龙须沟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它的现实意义, 还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程疯子是塑造得最成功、最感人的艺术典型 。 作者将这一人物的“痛”处同社会、同具体生活环 境联系起来,既生动地刻画出他善良而又懦弱的性格 ,又使观众从他的不幸遭遇中看到那条“臭沟”给人们 带来的灾难和屈辱,以及不甘于现状的反抗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解放了,疯子所望的“有一天,沟不臭 ,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成了现实,他又开始了 演唱,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由这一人物生活命运的 变化,作品的主题得以充分展现和深化。 、老舍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得力于他对 人物的熟悉和对人物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 他生活在北京底层市民中间,对各色人等 的性格、习性了如指掌。 作为语言大师,他十分注重运用经过提炼 的北京话,赋予人物以生命。什么人说什么话, 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都贴切得当,不容混淆。 、即使一些次要人物,如赵老头、王大妈 、丁四嫂、二春姑娘等,也都个性鲜明,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