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5012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75 大小:1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7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7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7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7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2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在于:辩证法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又包含着对现存事 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 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 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是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 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说,它是批判的和 革命的。运用唯物辩证法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 规律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 辨证的运动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的理 解中,也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资本主 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灭亡。2思考题:马克思是如何推导出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的结论的?马

2、克思在论证的过程中采用了哪 些方法?3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4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 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5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

3、治制度和意识形态6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7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生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般特征(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2)以利润为动力,为资本家利益而生产;(3)依靠市场和价格分配资源和收入。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以生产资 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8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其途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15世纪 初的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

4、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来。9(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 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总和。2、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 了条件,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所需要的条件:一是有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 动者;10这段视频说明了没有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 产资料的劳动者,是不能发展资本主义的。叶卡特琳娜试图废除农奴制11俄国废除农奴制这段视频也说明了没有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 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是不能发展资本主义的。12(2)资本原始积累的涵义:就是

5、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资本原始积累在西欧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过程)(4)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 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13英国的圈地运动14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 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突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 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自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 者在300多年间,仅从中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黄 金,1亿公斤白

6、银。1783年到1793年的十年间,英国 仅利物浦一地就贩运了33万多黑人,奴隶贸易使非洲 丧失的人口达1亿多。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 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 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 史。资料“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 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15(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正式启动了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16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

7、世纪的法国革命均以资产阶级的胜利而载入史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胜 利172、产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18世纪60年代开始 于英国的以机器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 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最终建立了资本 主义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资本剥 削雇佣劳动。18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式:(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为什么必 须首先剖析私有制商品经济?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过程来讲,资本 主

8、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都与商品经济密不可分,因而,揭示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本质,必须首先解剖私有制商品经济的 基本规定、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9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原原 始始社社 会会奴奴 隶隶社社 会会封封 建建社社 会会20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三次社会 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1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三次社会 大分工手

9、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商品经济商品经济2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三次社会 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商人的出现 23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与生产 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条件根本条件商品经济商品经济24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 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的生 产是单一的,而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 产生了相互交换的必要性,可见社会分 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基础。25

10、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 有者,即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存在,这 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不同的 生产资料所有者生产出不同的的产品, 谁也不会无偿地把产品转让给别人,而 必须遵循对等的原则,即等价交换的原 则交换自己需要的产品,这样劳动产品 便采取了商品的形式,从而导致了商品 经济的产生。26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与生产 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有不同所有者。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27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相互协作相互联系 相互协作 彼此需要生产社会化28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

11、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商 品品 经经 济济简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自给自足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奴奴 隶隶社社 会会封封 建建社社 会会资资 本本 主主 义义 社社 会会社社 会会 主主 义义 社社 会会市场经济29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用来交换商 品1.商品的二因素(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任何商品都 是一种能够满 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物品;同 时它又是一种 能用来交换的 物品。30商

12、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31充饥阅览拍照观看32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1.商品的二因素 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33商品的使用价 值是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34劳动产品交 换体力 脑力 耗费共同的质凝结着人类劳动价 值35体力、脑力耗费凝结36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1.商品的二因素 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37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

13、值1.商品的二因素交换价值的 基础或内容价值的表现 形式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使用价值在质上不相同的,不可能在质上等同从而在量上加以比较。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38生产者的劳动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我需要斧子, 用我的羊和你 的斧子交换吧 ?我需要羊,用 我的斧子和你的 羊交换吧!39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40商 品具有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4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421、彼此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物品就不可能成为商品。2、价值是商品最

14、本质最本质的因素。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存在,是不依赖于交换的。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关 系本身的产物,它体现着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且只有在 这种社会关系(交换关系)中才能存在。价值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交换时价值 才能被表现出来。3、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正因为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态,所以,商品的二因素不是使用价 值和交换价值,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同一性:43斗争性:1、彼此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为条件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实现其商品的价值,又占 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另外,他

15、也不可能既占有他人商品的使 用价值,又不支付他人的商品的价值。这就是对立。2、这个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通过交换,商品生产者将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他人,从而 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商品消费者支付他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生产 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生产者若不能顺利将自己的产品交换出去,则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价值都无法实现,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也就不能顺利解决。44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作为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1)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千差万别,不断扩展变化,生产出各种使用价值

16、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2)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45(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46为什么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 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交换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 西,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的社会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