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4760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6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中外民间音乐测试卷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第一题、曲艺的定义: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 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是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以唱腔为主。唱腔有两个特点:说与唱的结合 ;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结合。(结合复习学案第四页曲艺音乐)第二题 山东快书 武松打虎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 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一种传统曲 艺形式。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 各地。其初专说武松故事,曾名“武 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 板快书。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山东快书。当初,山东大鼓盛

2、极一时 ,山东大鼓里有个牌子,近似半说半唱的韵诵体,叫做“窜钢腔”,据说 ,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作品:景阳岗 又名武松打虎东岳庙又名武松赶会第三题1、山东大鼓 北方大鼓之鼻祖,流传于以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 区。原称犁铧大鼓, 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 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2、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种。明末清 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 变、发展而成。3、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 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

3、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 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 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 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4、关律时调天津时调,中国天津曲种 。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 一 知识拓展1、京韵大鼓流行于北方,主要代表人物刘宝全、骆玉笙 代表作品丑末寅初等骆玉笙代表作品: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 、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 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贺新春等 2、山东琴书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 又称“ 小曲子”、“唱扬琴”、“山东洋琴”、“改良琴书

4、”等。发源于鲁西南 的菏泽(古曹州)地区,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原为农民自娱的 庄家耍(又叫玩局)。清末呈现兴盛局面,名家辈出,流传地区 日益广泛。第五题沂蒙山小调虽表明小调,但实际是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特色,属于 山歌(结合学案第五页山东民间音乐)十三题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 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1、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 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 、2、拉美民间音乐指的是:主要受到欧洲音乐强烈影响的土生白人、印欧混 血人的音乐 ,主要在墨西哥等地。二十一题

5、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 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 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 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 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 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 地区。 主要作品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 、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二十三1、吕剧是山东的地方戏。 吕剧是在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剧 种的。大约是在1900年冬,山东广饶琴书艺人时殿元借鉴京剧艺术形式,第 一次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引起轰动,这便是吕剧最初的 表演形式。如此说来,吕剧这个地方剧种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郎咸芬:穆桂英、蔡文姬、桃花扇、丰收之后、母与子 、梨花狱、朝阳沟、沂河两岸 2、河南豫剧常香玉 豫剧表演艺术家 ,花木兰、拷红、断桥 、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 3、刘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岳飞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