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45633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论文题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函函 授授 站:站: 吕梁函授站 专专 业: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级级 别:别: 2012 级 姓姓 名:名: 许艳梅 学学 号:号: 12420788013 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城内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18203487871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目目 录录1.前言(1)2.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1)2.1 概述(1)2.2 信息技术演示过于渲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1)3.谈谈小学数学课

2、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3.1 概述(2)3.2 合作学习应该以学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3.3 合作学习应该把握契机,提高合作成效(4)4.谈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6)4.1 练习形式单一且缺少生活化(6)4.2 练习内容要以现实素材为载体(7)4.3 关注问题的思维含量(8)5.总结(10)6.谢辞(11)7.参考文献(12)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和建议【摘 要】:在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大背景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观察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比如:1、信息技术演示过于渲染,没有把创设情境与学生的心理动态、注意品质很好地

3、结合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机械化、只要求学生单纯地模仿、记忆以及追求热闹气氛,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重要性,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3、课堂练习没有把握好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不足也在所难免,同时也需要我们的老师积极地反思,不断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善。经过对这些教学问题的仔细分析和研究,我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浅薄的观点。【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误区分析;教学建议1.1.前言前言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

4、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丰富、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发表意见、汇报小组学习结果等等。从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教育改革不断地渗透于小学课堂教学,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是否新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改革就是十全十美的呢?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宝贵的学习过程当中,我发现:在新的教育改革的今天,一些小学老师在追求新的课程理念下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都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积极地反思和

5、不断地改善。2.2.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2.12.1 概述概述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有些在促进小学生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有些信息技术演示过于渲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些有效性不高的情境,对小学生学习数学非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干扰,直接影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可以说能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2.22.2 信息技术演示过于渲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信息技术演示过于渲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

6、,信息技术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其强大的动画、色彩、绘画等功能在创设情境中更受到广大老师的青睐,这是以往教学中一块小黑板,一本教案无可比拟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化抽象为直观,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有的教师往往只关注情境的生动性,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这样的情境独有“花俏” ,对学生数学学习意义不大。案例一: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时,有一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师充分利用多煤体播放了课本例 1 的画面,但是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动画。情境是这样的,在一个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晨练,小明在公园的小径上跑步,一群群小蜜

7、蜂和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还有小鸟在树支上蹦蹦跳跳,还发出婉转动听的歌声。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在播放出整个动画的过程当中,老师一边问:“假设小明跑步 22.4 千米,那么他平均每周要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可是当老师提问之后,学生们一声不吭,因为,他们正沉迷于屏幕上精彩的动画,根本没有听到老师问的问题,直到老师问了第三遍之后,才有学生回过神来,举手回答。此时,教师感到很无奈,原本以为,内容丰富的动画,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是正是这生动的动画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阻碍了同学们的思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教师课前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没有认真

8、思考,没有意识到:一旦过于生动的动画就有可能会深深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注于对动画的欣赏,而忽视了课本和老师。一方面是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想象力丰富,面对着如此生动、多彩的动画,一定会充满着好奇,小小的心灵便会给动画捕获。所以便会出现小学生沉迷于屏幕上的动画而对老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答的场面。多媒体作为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极为方便和优化了教师的教学。可是,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新颖,而不注意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就往往会收到相反的效果。3.3.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谈谈

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3.13.1 概述概述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改革和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亮点。但是随之而来,由于对今天合作学习的认识片面和应用不当所产生的“热闹”背后也隐藏着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需要我们的老师进行改善。3.23.2 合作学习应该以学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应该以学生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老师的一切活动,创设的一切情境都必须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服务,要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感悟,要能让学生

10、在合作中,自我体验,自我创建知识体系,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放飞。案例二:角的认识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这样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跟老师一起变“魔术” 。(生拿出活动角)师:变!变!变!大!大!大!(师演示: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生跟着念、演示)师:变!变!变!小!小!小!(师演示: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生跟着念、演示)师:接下来,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演示一遍。(同桌演示)上述案例,老师利用“变魔术”来引导同学们认识角,从整个过程当中,老师只是一味的要同学们模仿和记忆,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以“生”为本,已经成为空话, “合作学习”也只能流于形式,并不会取到良好效果。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

11、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创设的一切情境都必须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服务,要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感悟,要能让学生在合作中,自我体验,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放飞。例如:下面的课堂,让人家感受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和学生个性的适度张扬。案例三:在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通过复习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老师让学生猜测:“能被 3 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交头接耳后争着发言:生:个位上是 3、6、9 的整数能被 3 整除。如:336、39。生

12、:不对!13、16、19 就不能被 3 整除。生:个位上是奇数的数都能被 3 整除。如:21、15。生:不对!11、13 也不能被 3 整除。课堂上议论纷纷,此时,老师先采用“学生考老师”的办法,让学生任意报一个数,老师很快就说出能否被 3 整除,其余学生快速计算,当学生报出一个能被 3 整除的数,老师不仅快速作答,而且快速说出一串数字,让学生去验证。如:学生说“123” ,教师就报出“132、231、213、312、321” 。学生对老师又快又对的答案感到惊讶,又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最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13、学习。不一会儿,不少学生欣喜地发现:能被 3 整除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都能被 3 整除,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 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3 整除。 如此,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位置上,没有一板一眼的指令,只有不着痕迹的点拨和引导。于是,思想在合作中交流了,知识在合作中生成了。3.33.3 合作学习应该把握契机,提高合作成效合作学习应该把握契机,提高合作成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次合作学习的契机。故人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我想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学习,定能使学生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迸发灵感,形成知识,获得学习效果。案例六:年、月、日的

14、认识师: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的月份有 31 天,有的月份有 30 天,有的有 29 天,还有的是28 天。师: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月份是 31 天的?什么月份是 30 天的?什么月份是29 天的?生:31 天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30 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29 天的是二月。师:说得真好!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发现?生:我的年历卡上的二月是 28 天。师:好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月份有 31 天的,有 30 天的,还有 29 天和28 天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通过小组合作,给天数不同的月份起个名呢?生:能!(小组合作)小组 1:我们给 28 天取名叫特小月,29 天的取名叫小月,30 天的取名叫大月,31 天的取名叫特大月小组 2:我们小组给 31 天的取名是大月,30 天的是小月,29 天的是小小月,28 天的是小小小月。上述案例,对于“年,月”的命名是约定俗成的概念,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学习概念便可,不必要组织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视为“无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可为图课堂的“热闹”而滥用“合作学习”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一课时,老师出示这样一道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