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探索国家出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4502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纲》(探索国家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史纲》(探索国家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史纲》(探索国家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史纲》(探索国家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史纲》(探索国家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纲》(探索国家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纲》(探索国家出路)(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阶级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农民阶级、地主和官僚统治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 分析上述探索(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了解其失败原因,总结其历史经验 教训。第一节第一节 农民阶级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 反清: 洪秀全思想主张和人生道路的转折洪秀全, 1814年生于广州花县福源水村;1843年科举未中, 决定弃文从武, 走上反清 之路, 遂创“拜上帝会”, 于次年与冯云山一 起入广西桂平山区进行宣传、

2、动员和组织工 作.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 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魔投地网, 收成奸宄落天罗.1849年, 洪秀全、冯云山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 他们后来成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主要成员.1851.1, 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洪秀全自称天王, 建国号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形成和起义的发动1851.3, 为方便指挥太平军作战, 洪秀全任命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萧朝贵为右弼正 军师、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韦昌辉为后护 又副军师. 1851.9, 在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洪秀全 实行封王建制, 他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 为北王、石达开

3、为翼王, 西王、南王、北王、 翼王俱受东王节制.2. 政纲: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53.3, 攻占南京, 改称天京, 定为都城.不久,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以解决当时最重要 的土地问题. 总原则: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目标: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 主张改革政治, 发展经 济(开矿、办厂、修路、建银行,奖励科技发明等), 有新观念、新内容.但是,当时的太平天国没有实行这些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环境、条件. 3. “天京事变”(1856.9)与太平天国的衰败杨秀清恃功傲慢, 洪秀全猜疑嫉恨, 洪杨矛盾

4、 升级;韦昌辉进京滥杀,扰乱朝纲;洪秀全任人唯亲,猜忌异姓;石达开负气出走,四处转战.【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既不会用非暴力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批 评-协商-讨论等)来解决自己内部的矛盾,也不会用法律手 段、制度建设等措施来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诸如社会公 平问题).】“天京事变”后果:损失大量干部; 削弱武装力量; 造成人 心涣散(精神损失). 前期那种兄弟团结, 上 下一心, 共同奋斗的局面不复存在. 后期虽有李秀成、陈玉成等将领支撑局面, 但也改变不了走向衰败的趋势.1864.06,洪秀全病故;07,天京被清军(湘军) 攻破,太平天国归于失败.二、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 意义: 对清

5、王朝统治秩序给予了严厉的打 击. 中央集权的统治秩序受到冲击和削弱 (汉族官僚崛起,地方权力增强.); 统治阶级( 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吸取教训, 改进统治政 策, 采取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2. 局限: 农民阶级受皇权主义(专制主义)、等 级特权思想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很深, 他们没 有能力解决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 他们找不 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新出路. 问 题 思 考 理想: 天下多男人, 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 尽是姊妹之群.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现实: 兄弟内讧hng,“冲突”之意, 姊妹生分; 上 尊下卑, 上层享有特权, 下层没有权

6、利, 不平等不公 正依然严重.问题: 为什么革命之初衷与革命之结果相互 背离, 理想与现实判若天壤?答案: 太平天国领导人不可能按照民主理论和法 治原则建立具有民主与法治特征的制度、政府, 他们反对的只是别人建立的专制秩序, 一旦自己 走上政治舞台, 建立起来的同样是专制秩序.(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上下级之 间等级森严,上层享有特权,下层只能受人支配.不管是清 王朝还是天朝,封王拜将、三叩九拜、嫔妃成群等现象,都 存在.) 教训: 要使初衷与结果一致,理想与现实吻合,就 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管制(控制)权力的体制、机制 ,对掌权者加以制约,使其不能高高在上、为所欲 为.否则,

7、任何承诺和理想都将成为泡影.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一条 万古不变的经验. 有权力的人无休止地使用 权力, 直到有界限的地方为止. 要防止 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制约(对抗)权力.要使国家权力受到限制, 最重要的措施就是 实行分权. 如果权力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 机构手中, 那么它就是无限的和不受制约的. 在这种情况下, 公民的自由怎么能有保障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注: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生卒于1689年至1755年.)第二节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兴办洋务事业1、时间与涵义(1)时间: 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2)涵义:

8、是由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思想 比较开明的官僚所发动, 得到具有新的思想 观念的士绅和商人所推动, 以求强、求富为 基本目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良运动. (史书又称“同光新政” 或“自强运动”.)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发展社会经济军工企业: 办过20多家, 目的是“求强”; 民用企业: 办过20多家, 目的是“求富”.(2)建立新式陆海军使用新式枪炮, 聘用外国教练, 采取新式练兵之法; 建立海军(水师): 北洋水师,福建水师,等.(3)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创办各种专业技术学校;(有三类) 选派赴美幼童和留欧学生200余人.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弊病1、洋务运动

9、的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 生了历史性变化. 传播欧美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借鉴西方国家 企业、商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方法), 培养了各种专 业技术人才.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如: 从事工商业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官本位意识受到一定影 响;开阔眼界,对来自西方国家的观念和事物逐渐被接受. “失败”,只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并非什么都不存在了. 洋务运动前后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两幅图景前图: 单调贫乏苍白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手工作坊,小商贩,马拉牛运,木制小船,大刀长矛 后图: 生动丰富多彩近代工矿企业拔地而起,城市中不时传来“隆隆” 鸣响的机器声,火车穿越山

10、川和城镇往来奔驰,轮 船在江海上行驶,无线电波在空中传播,军队使用 上了新式枪炮左: 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厂右: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车间下图: 上海轮船招商局办公楼上图: 1870年赴美留学幼童2. 洋务运动的缺陷(弊病)(1)指导思想落后.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意识束缚 了人们的手脚, 不能突破旧体制和创新, 发展缓慢.(*由冯桂芬提出, 张之洞发展的一种思想观念. 指以中国传统思想和制度为根本, 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技艺、器物. 正确的提法应是: 互为体用,承创结合.)(2)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生产力(近 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以官办,官督商办为主)(3)经营管理人才和专

11、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效益差.(4)对外国的依赖性过大,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 受制于人.(5)保守势力(顽固派)强大,对洋务事业造成很大阻碍第三节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1. 维新派的活动与维新思想的传播 (1895.41898.5)包括: 创办报纸和组织学会, 宣传维新变法主 张(思想), 传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和自然 科学知识, 上书议政, 联络维新变法人才, 为 变法创造条件.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1858-1927)上书议政: 发起“公车上书”(1895.4),揭开维新序幕; 发表(否定古文经学)和(孔子法尧舜文王改制,世道历据乱升平太平

12、之变), 为变法制造舆论; 第四上书(1895.6)和第五上书(,1898.1), 引起光绪皇帝重视. 梁启超(1873-1929)倡“民权”:(在、发表,等文章)“君权尊”则“民权衰”, “民权衰”则“国势弱”.“民主, 固救时之善图也”; 主张“扫千年之秕“比”政弊风, 开四万万人聪明才智”.严复(1854-1921)翻译外籍,传播西方社会 思想 (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翻译天演论(赫胥黎)、原富(国富论/亚 当斯密)、法意(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群 己权界论(论自由/穆勒 )介绍: “物况天择”, “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等观点 .在天津直报发表、等文章;提出: 鼓民力(

13、强健身体); 开民智(提高文化); 新民 德(改变社会风气)等主张.2. “百日维新”(1898.69) 6.11,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 任用谭嗣同、杨锐、 林旭等维新人士, 正式变法. 变法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 设立农工商总局, 开垦荒地; 提倡私人办实业, 奖 励发明创造; 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裁撤驿站, 设立邮政局; 改革财政, 创办国家银行, 编制国家 预决算. 军事方面, 严查保甲, 实行团练; 裁减绿营, 淘汰冗兵, 采用 新法编练陆海军.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改书院和祠 堂为学堂; 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 创设京师大学堂,

14、 各级学 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 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 设立译 书局, 翻译外国新书;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 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 严禁官 吏阻格; 删改则例, 撤消重叠闲散机构, 裁汰冗员; 取消旗 人的寄生特权, 准其自谋生计. 3. 守旧势力政变与变法“夭折”1898.9.21,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 政变, 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 废除新法. 康有 为、梁启超逃亡国外, 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 谭嗣同、刘光第、林 旭、杨 锐、杨深秀、康 广仁被杀害(29日). “新政”夭折.本来,在政变前夕谭嗣同已得到消息,知道守旧派要抓人,而 他身边又有武艺高

15、强的保镖跟随,如果他要逃出京城,是很 容易做到的,但是,谭嗣同认为,其他国家的变法都因付出 了血的代价才取得成功,因此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唤 起国人的觉醒,激励后人把维新改良事业继续推进下去.所 以,他决定留下不走.据说他曾在狱中留下这样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二、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 历史意义 爱国救亡运动. 指出民族危亡, 主张变法图存;政治改革运动. 改革专制政体和官制弊端;思想启蒙运动. 传播新观念, 促进思想解放.2. 失败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总代表的守旧势力(守旧的官僚,贵 族,绅士,地主等)过于强大. (当守旧势力反对改革,乃至发动政变,抓捕维新人士时,维新派无能为力.) 维新派自身存在诸多弱点和失误: 阶级力量弱小 , 社会动员不足, 改革策略有误, 改革经验欠缺. 3. 历史教训(1)当一个国家弊病丛生、问题重重、经济和社会发 展缓慢、民众生活困难的时候, 坚定不移地通过改 革来克服弊端、消除障碍, 促进发展. (2)一次(场)成功的改革, 往往需要自上而下的发动( 倡导)和自下而上下层的推动(参与), 形成上下互 动的格局, 或者说既需要上层发动改革的决心和勇 气, 也需要下层参与改革的觉悟和力量. 如果没有统治集团(上层)与社会群体 (下层)两种力量的结 合, 要达到改革的目的, 只能是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