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4446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得以大力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得以大力扩展,消费信贷业务作为高收益的扩展,消费信贷业务作为高收益的“黄金业务黄金业务” 、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激烈争取的目标,并逐步成为银行最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激烈争取的目标,并逐步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效益来源之一。然而,在大力发展消费信主要的业务领域和效益来源之一。然而,在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贷业务的过程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

2、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作为消费信贷的经营原则。但由于目前消费信贷基础流动性作为消费信贷的经营原则。但由于目前消费信贷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银行消费信贷又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流动设施建设落后,银行消费信贷又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流动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之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给各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上给各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从而保证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使自身的业险的防范与化解,从而保证在经济

3、快速发展中,使自身的业务开拓和经营效益在安全的基础上得以全面与快速提高。务开拓和经营效益在安全的基础上得以全面与快速提高。一、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因素(一)尚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的保证。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开展程度。在美国等西文发达国家房地产融资结构中,消费环节一般占到 60%以上。比如,法国 1/4 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美国 70%,日本 50%,德国 60%的汽车销售量通过分期付款信贷进行的。消费信贷之所以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消费方式,除个人信用制度比较健全外,银行有周密完备的信用网络,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了一整套

4、信用消费管理体系,银行和商家通过网络可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信用情况,因而能够迅速确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贷款。美国消费者到银行申请按揭购车,银行职员立即将他的“社会安全保险号码”输入电脑,查询以往的消费贷款有无不良记录,查实能按时还款后,立即通知汽车经销商可以为其选车。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食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当面对证或上门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比如,

5、浙江省某银行自 2001年初开展住房和汽车的消费信贷以来,发现约有 15%的借款人根本就没有在银行代扣账户上存钱,如此高的违规比例显然会造成很大的道德风险。此外,一些借款人的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尽管这种情况目前还不多,但随业务扩大,相应的风险将呈上升趋势。(二)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增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常,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

6、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现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消费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操作手段相对落后,主要仍采用手工办理,加上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人员紧、网点少,往往不能做到每笔贷款的审查都与借款人当面调查核对,加上一些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审查不严,难免有疏漏。同时贷后的监督检查往往又跟不上,一旦发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三)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者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

7、处办法不具体。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如汽车消费贷款,国外通行的做法是以所购车辆抵押担保。而在我国购买汽车的单据中,没有一项是出具给银行的,因此汽车抵押给银行后,银行却无法控制过户行为,造成不小的风险隐患。发展消费信贷,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是重要基础,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等尚未建立。在实际司法过程中,保护借款人或保证人正常生活,而忽视银行债权法律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也给风险防范造成了一定

8、的负面影响。如消费贷款一般额度较小,而小额债务法院一般不受理,受理了也要付出可观的诉讼费,使银行利益受损。因此,要从法律上对银行个人贷款经营给予必要的保护。(四)借款人向银行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代风险上升。目前,银行各部门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缺乏整体的联动机制,使一些道德水准不高的借款人有机可乘,如公司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零售业务部、银行卡部等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地办理各不相同的消费信贷业务,且各自都有一套不完整的借款人信息资料,一套核算管理办法和风险控制措施等,致使一些借款在同一银行里多头借款或透支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消费贷款风险。(五)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一旦消费

9、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划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住房一、二级市场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对大量非商品房进行商业信贷支持,而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非商品房产抵押又无法进行过户转让,银行却很难得到充分的处置权,贷款抵押形同虚设。(六)缺乏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手段,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10、资产证券化将不具备流动性的贷款转化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缩小商业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和流动性方面的差距。而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比较长、金额较大、客户分散,可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形成“短存长贷”的格局,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七)利率市场化不充分,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消费贷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客户分散且数量大、客户风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以实现代款风险收益的最大化

11、。但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处于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增加对高风险客户贷款的风险贴水,从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八)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为扩大内需,扭转宏观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制定了有关指导原则,鼓励各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大量收入无保证的下岗职工发放金额高达数成元的消费贷款,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

12、消费信代业务的健康发展。二、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对策消费信贷风险不仅仅是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面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库。一方面,要建立个人收入监管机制。商业银行在现有银行代发工资系统上,应充分利用借记卡、储蓄卡等先进结算工具,进一步扩大工资转账发放范围,使银行能够大致掌握每个借款申请人的收入情况。同时,从法律上明确提供收入证明的单位对证明情况的真实性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个体、私营经济者应以税务部门出具的缴纳税金凭证来推算其收入数额,在贷款归还

13、过程中,银行有权要求个体、私营经济者定期或不定期提供纳税证明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另一方面,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在个人收入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借款人的收入状况、职业、个人经营状况、历史信用记录等相关的个人资料建立起个人信用评估的程序和制度。同时,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商业银行应实施对个人消费贷款的网络管理。各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够避免对同一借款人的重复调查,又能够防止同一借款人超越偿还能力进行多头借贷。(二)建立完备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发展消费信贷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

14、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信用评价体系一般采用积分制,具体分成四个部分:1、基本情况评分:包括个人的一系列情况,如出生年月、学历、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经历、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等,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积分。2、业务状况评分:在信用记录号下,每发生一笔业务,无论是存款、贷款、购买国债及其他金融债券、信用卡消费、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积分。3、设立特殊业务奖罚分,如个人信用记录号下屡次发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规定期内弥补透支就可获得额外奖分;个人贷款按期还本付息情况良好可以获奖分;若发生恶意透支,并且不按时归还所欠本息,就应额外罚分,甚至列入黑名单。4、根

15、据上述累积得分评定个人信用等级。信用评价体系是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银行可以根据个人信用状况规定不同层次的服务与优惠,如信用累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可定期寄送银行资料和服务信息;信用卡透支额度可增大、期限可延长;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利率在可行范围内可适当下浮;个人贷款担保可根据信用状况等调整。而对信用积分低的客户,则限制办理某些业务,列入黑名单的客户,银行应拒绝提供服务。(三)重点开发风险低、潜力大的客户群体选择风险低、潜力大、信用好的客户群是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可供选择的客户对象包括:1、在读大学生:一般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很可能成为较富裕的人群,具有较高开发价值;他们从

16、读书、工作到成为“中产阶级”有一过程,而这一过程最迫切需要利用个人信用资源,如果银行早期与之建立经济联系,提供金融服务,可能获得终身客户。2、从事于优势待业的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人。目前,发展形势较好的行业有电信、电力、外贸、金融、计算机、教育、医药等。3、国家公务员、全国性大公司或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他们不仅工薪水平和福利条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预期收入高,失业风险较低。银行对重点客房客户应加大营销和调研力度,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贷款的预期损失比率。(四)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不等于可以忽视风险控制与管理。商业银行应尽早着手建立专门针对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环节,审核贷款申请时主要应侧重考虑个人信用记录、个人负债比率、个人就业记录、个人保险、贷款期限、贷款上限等因素。在贷中环节,要进一步明确各业务岗位的操作关键所在,规范程序,落实各环节的责、权、利,做到任务、权限和责任的统一。最后,贷后理中应加强跟踪监控,实时掌握借款人动态,从跟踪、监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