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2669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存在主义人格理论(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第二节 马斯洛的整体动力理论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第四节 罗格.梅的存在分析论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三、人本主义的基本内容1、社会文化背景 (1)对后工业社会反人性 化走向的反省 后工业社会:人性异化加 剧 精神危机严重 (2)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 动的影响 2.哲学背景 (1)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人道主义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重 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 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现实中的个人幸福;所谓人性,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特点。人性论,是 指对人的本质属性或人的主要属性“是什么”问题的基

2、本主张。(2)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反对客观主义和极端决定论,突 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主张研 究自由、价值、选择、责任等主题上给人本主义心理学 提供了理论支柱。3、心理学背景:第一势力精神分析: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第二势力行为主义:人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而非个体的选择。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研究健康人,研究人的主观 世界,突出人所特有的选择性、创造性、自我实现性 等。20世纪50年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时期。 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作动机 与人格。 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并讨论 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问题,次年10月组织了

3、“人类 价值新知识”的研讨会。 1959年,马斯洛主编了人类价值的新知识一书, 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1962年布根塔尔(J. F. Bugental)的论文人本主 义心理学:一个新的突破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文献。1969年一种有影响的第三势力心理学出现。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迎来 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第32分会。这标 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得到了美国心理学界正式 合法的地位。同时,国际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术活动组织 也得到了相当的拓展。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又 分化和产生出了超个人心理学派,成为人本

4、主 义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取向。但是自80年代末罗杰斯去世之后,人本主义心 理学运动出现了一定的衰落。 1、强调人的责任 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 事情负责2、强调此时此地 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 ,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3、强调个体的现象学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4、强调人的成长 当眼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一、马斯洛的简介二、需要层次论三、自我实现论四、简要评价马斯洛(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 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主要发起者,被 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 之父”。他开创了人本 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新取 向,构建了需要层次论 和自我

5、实现论,促进了 以人为中心管理理论的 发展。12(一)人性观人们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天性,即人是善良的承认世界上有邪恶和神经症坏环境并不一定使人出现精神疾病13(二)动机观1.对动机采取一种整体观。2.动机常常是复杂的3.人们不断地由某一种需要或另一种需要所 激发。4.所有的人在一切场合都是由一些共同的基 本需要或愿望所激发。5.需要可以依层次排列。(三)需要层次理论(三)需要层次理论1.1.需要层次理论模型(需要层次理论模型(图图1 1)匮匮乏需要乏需要基本需要基本需要 两两类需要类需要成成长需要长需要存在需要存在需要2、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需要层次的演进需 的 相 对 突 出 高 峰需 要

6、的 发 展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 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 的百分比愈少。在进入高一级需要之前,低一 级地需要无需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 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需要的发展是连续的、重叠的和波浪式的向前 推进的。(四)自我实现论(四)自我实现论1 1、自我实现的概念、自我实现的概念人格的自我实现人格的自我实现 两层含义两层含义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究竟是什么阻止了人们达到自我实现呢?究竟是什么阻止了人们达到自我实现呢? 约拿情节

7、约拿情节人格的自我实现:人格是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作 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这种 人称为自我实现的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这种是人潜能的实现,是人的高级需要,包括认知、 审美和创造需要,任何人都有可能体验到。 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 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是 实现潜能的过程。成为你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实质含 义。202、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自我实现者的类型自我实现者特征:能够准确地知觉现实能悦纳自己、他人和环境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能超越自我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具有超然独立的性格对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具

8、有自主性对平凡事不觉得厌烦具有高峰体验务实型超越型务实型特征:务实的和能干的,他们是入世主义者,以现实 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他们往往是实干 家,而不是思想家。超越型特征:常常意识到内在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自 我的体验,他们是出世主义者,在哲学家、宗 教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中比较常见。二、人格理论马斯洛认同的自我实现的历史人物:“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 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 性。这一需要我们就可以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约拿情节:指经常阻碍人们向自我实现发 展的一种障碍,或者说是害怕成功。

9、特点:企图逃避命运这种约拿情节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可看 到,它表现为对成功的惧怕、对达到最高 成就的惧怕以及在美好和理想面前产生的 敬畏感。为什么人们会逃避崇高和自我实现呢?“约拿情结”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究其产生的根源,心理 学家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一是一个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在面对各种事 物时,心中产生过“我不行”、“我办不到”的想法,为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 埋下了“隐患”和“伏笔” 。二是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周边环境不能提供一种安全感和成长机会供自己 成长,加之先前留下的“隐患”,会使人产生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从而会 失去有利的时机和机会

10、。三是民族文化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诸如“出檐的檐子烂得快”,“枪打出头鸟 ”的惯性思维,往往会使人包装成“谦虚”的外衣,甚至刻意去迎合大众心理, 使自己的棱角被磨平,从而导致自甘平庸。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认识 和克服自身的“约拿情结”,用慧眼认清机会,紧紧抓住机会,勇于承担责任 和压力,为自己成长和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高峰体验:人们达到自我实现时的片刻体验。特点:幸福感和成就感,是一种暂时的、无奋争的、非 自我中心的完善和达到目标的状态。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 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 惊奇。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11、所有人都有享受高峰体验的潜能,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才 能经历更高频率、强度更大的、更充分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创造活动,欣赏 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参加体育运动,与友人的亲密关 系,做父母的经历等。一、整体分析法马斯洛认为,在心理学研究中,当涉及人格,伦 理价值观念和高级心理过程时,整体分析方法要 比因素分析更有效。整体研究方法把人格的综合 特征看成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研究的目的在于 理解整体各个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强调人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受到动 机推动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身体的某个部 分。马斯洛反对以方法为中心,强调要以问题 为中心。他认为选择健

12、康的,能够实现自身潜能的 人进行研究,才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 心理学不能依据对一般人的研究而提出理论 ,只有对身心健康有力量的人进行研究,才 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为了测量个人自我实现的程度,肖斯特朗设计了一个客观 测验,称为个人取向量表(POI)。该量表是由150对由相 反性质的句子组成的纸笔人格测验。要求被试从每一对句 子中选择一个最符合他的叙述。POI有两个衡量指标,其中一个是时间能力,表现在人们 对现在生活的肯定程度,以及如果过去和未来发生改变, 人们的不适程度。对于有时间能力的人来说,他们能够有 效地将过去、未来与现在联系在一起,并感受到这三方面 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第二个衡量指标是

13、人们在追求价值观 和生命意义的时候的内部指向趋势,相对于较少自我实现 的人来说,高自我实现者在决定他们的价值观的时候有着 更强的内部指向趋势。一、在教育中的应用新的学生概念:学生是自由的、能够自我选择 的,能够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提出以学生为中 心,帮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禀赋和天性。教育者要照顾学生,使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 足,使他们快乐,意识到生活的美好要创建美好的环境教育界应当重视、研究、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条件, 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从而达到自我 实现。在管理中,可以依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制定一 些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针对生理需要,管理 者可以提供

14、薪水、医疗保健,福利条件等;对于 安全需要,可以提供各种保险;对于归属与爱的 需要,可以与下属谈话、协商、教育制度等;对 于尊重的需要,可以通过考评、表彰、选拔、晋 升,让员工参与决策的制定等方式满足员工;自 我实现的需要则要提供有助于发挥个人潜能的环 境,给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等。1、几乎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所有主要理论 2、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3、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 的应用与发展,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心 理学基础。 4、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也受到了不少 批评。 33一、罗杰斯的简介二、人格理论三、对罗杰斯的评价 卡尔罗杰斯 (1902- 1987)

15、 美国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 驱。首先普及了“以人为 中心”的治疗方法,还把 自己在心理治疗领域内 的知识扩展到一般人格 理论中。后来,罗杰斯 还把人本主义理论扩展 到社会问题中。罗杰斯 在当代西方心理学家中 ,具有很高的地位。36(一)人性观人性观点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1、人性是乐观的、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 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37(二)人格结构自我自我概念两个子系统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与自我概念之间悬殊的差距不协调 (人格适应)自我是现象场中被个人意识到的与个人身体有 关的经验。现象场:每一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 个体能对感知过、经验过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 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就构成个人的现象 场,其中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感知。现象场就是指人的主观世界。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 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 体。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 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 系的认识等。理想自我:个体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看法。理想自我象征着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40(三)人格发展1、积极关注的需要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生活中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同情、认可、尊敬、温 暖等情感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积极关注的需 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来自于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