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2578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崇圣祠修缮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概况11 苏州府学文庙概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文庙府学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人民路45 号,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 年) 所建,距今已有967 年的历史。古有“吴学之兴始于文正范公”和“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处极其值得纪念的地方,庙学合一也始于此。1957 年,苏州文庙府学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 年,四大宋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文庙及宋代石刻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2 崇圣祠概况121 历史沿革崇圣祠位于大成殿的北面。明嘉靖十一年(1532 年)奉诏建启圣祠,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清雍正八年( 1

2、730 年)奉诏改启圣祠为崇圣祠,用以祭祀孔子的五世祖。现崇圣祠为清同治三年 (1864 年) 所建。122 建筑特色崇圣祠位于大成殿的北面,面阔五间20 米,进深 15 米,单檐歇山顶,前设两庑、墙门,自成院落。屋面为青板瓦屋面,正脊为九套龙吻脊,竖带下设花篮靠背,戗脊端部花篮靠背上置凤凰,形象生动俊美。建筑为圆作抬梁式,进深八界,内四界加前后双步,双步与双步夹底间,大梁与随梁枋间设一斗六升斗拱。123 价值评定(1) 历史价值苏州府学文庙崇圣祠位于大成殿的北面,是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左庙祭祀建筑群轴线顶端的建筑,也是现存文庙建筑中唯一的祠祀建筑。现崇圣祠为清同治三年所建,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江南明

3、清建筑风格,西部做法与营造法原中的做法基本吻合。崇圣祠虽历经修缮,但主要的建筑构建仍为清始建时的原物。苏州府学文庙崇圣祠是研究江南文庙祠祀建筑很好的原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 文化价值崇圣祠的设立始于清雍正元年(1723 年) ,为祭祀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宇,封孔子五世祖:始祖、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分别为肇圣王木金父公、裕圣王祈父公、诒圣王防叔公,昌圣王伯夏公、启圣王叔梁纥公。至此崇圣祠即成为文庙的基本建筑设置之一。崇圣祠的设置传达了中国儒家尊重祖先,注重血亲渊源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时显现中国传统的祖先崇拜,希求获取祖先庇佑的传统文化心理。崇圣祠是苏州府学文庙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

4、成部分,为理解文庙的整体文化价值提供了另一侧面。124 历代损坏和修缮记录明嘉靖十一年( 1532年)奉诏于先师庙后建启圣祠;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大修启圣祠;明崇祯十二年( 1639年)倪长圩大修;清顺治十二年( 1655年)巡抚都御使张中元修启圣祠;清雍正八年( 1730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清乾隆七年( 1743年)修七星桥、崇圣祠、戟门、斋房;清咸丰十年( 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文庙府学遭严重破坏。清同治三年( 1864年)巡抚李鸿章重修,恢复旧观。1987年整修崇圣祠。2 13 明伦堂概况131 历史沿革明洪武六年( 1373年)知府魏观建明伦堂于成德堂旧址。明正统二年

5、(1437年)重建明伦堂为五间二掖,更加宏伟壮观。现存明伦堂为清同治三年(1864 年)重建。132 建筑特色明伦堂是苏州府学文庙中非常重要的建筑,为西学的主体建筑,是现有苏州府学文庙建筑中除大成殿以外的最大的建筑。明伦堂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十界,硬山屋面,檐高 5.88 米,脊高 13.11 米。明伦堂为硬山顶,九套龙吻脊,设有竖带,竖带下端花篮靠背上置大象,下塑狮子,灰塑形象生动。梁架为圆作抬梁式清式做法。柱子用料较为粗壮,装饰较少,尚属拙朴。七开间,深十界,内六界,前后为双步。随梁枋与大梁之间,双步夹底与双步之间设一斗六升斗拱,脊童柱上设斗六升斗拱,上装山雾云,山雾云雕刻较精细。

6、133 价值评定(1) 历史价值明伦堂于明洪武六年( 1373 年)由知府魏观建明伦堂于成德堂旧址。明正统二年(1437 年)重建明伦堂为五间二掖,更加宏伟壮观。现存明伦堂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明伦堂是苏州府学文庙中非常重要的建筑,为西学的主体建筑。明伦堂面阔七间,进深十界,脊为九套龙吻脊,是现有苏州府学文庙建筑中除大成殿以外的最大的建筑,这样的体量在中国州府级学府中不多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 文化价值明伦堂是讲学的场所,明是“知晓或明白”的意思,伦就是“做人和明事理”的准则。明伦合在一起就是让人知晓做人和明事理,这是古代儒家学派的教学理念。苏州府学文庙是中国“庙学合一”的典

7、范,所谓“庙学合一”就是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祀场所,而重点在于“学”字。苏州府学文庙是全国文庙中培养状元和进士最多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值得纪念的地方,而作为文庙教育心脏的明伦堂其拥有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深刻挖掘其文化价值,对于今天宣扬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34 历代修缮记录明洪武六年( 1373年)知府魏观建明伦堂于成德堂旧址;明正统二年( 1437年)重建明伦堂为五间二掖,更加宏伟壮观;明正德十二年( 1517年)大修;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修;明万历十八年( 1590年)知府石昆玉修明伦堂;明崇祯四年( 1631年)知府

8、史应选修明伦堂;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巡抚都御使汤斌大修;清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巡抚都御使宋荦修明伦堂;清雍正四年( 1726年)巡抚都御使张楷修明伦堂;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绅士董国华重建明伦堂;清同治三年李鸿章重修;1987年整修明伦堂。2 修缮设计的依据、目标和原则21 修缮设计的依据本修缮工程是以国家文物保护法 、 文物古迹修缮工作准则 、 古建筑修缮施工验收规范作为依据的。22 修缮设计的目标3 通过本设计保证苏州文庙建筑的安全, 保护好整体环境气氛, 充分保留文庙的历史信息,并为合理与适当的利用这一建筑遗产创造条件。23 修缮设计的原则231 保存历史信息与

9、可识别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信息与原真性,保存遗构,当构件无存而原状有可能复现时,恢复原状;当构件原状不够清晰时,尽可能保留原状构件;在原状无法确定时,根据实际情况,非加不可时使新构件与旧构件有所区别。232 使用传统工艺和安全原则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和传统的施工方法,吸收苏州当地古建修缮技术的丰富传统经验,尽量少增附加的东西。233 安全使用原则要使苏州府学文庙在有效保护的条件下,满足合理、安全使用的要求。修缮中要根据荷载对主要承重构件进行结构验算,如构件强度不足,则在尽量保持古建筑原有构件形象与尺寸的前提下予以加固、补强。3 崇圣祠的修缮设计31 现状描述311 屋面屋面为青板瓦屋面,正脊为

10、九套龙吻脊,竖带下设花篮靠背,戗脊端部花篮靠背上置凤凰,形象生动俊美。屋面为望砖上铺青板瓦,上面长满杂草,盖瓦破碎凌乱,底瓦脱脚严重,龙吻、戗兽都有残损。正脊、竖带变形较为严重。屋面原按传统做法,无防水层,望砖上直接铺瓦,因此漏水现象随处可见,威胁木结构的寿命。312 木作该建筑为圆作抬梁式,进深八界,内四界加前后双步,双步与双步夹底间,大梁与随梁枋间设一斗六升斗拱。步柱为松木柱,直径分别为390mm 和 340mm 两种,檐柱为杉木柱,直径为260mm 。柱子普遍遭虫蛀,有几根被白蚁严重蛀坏,如:正间后左步柱的虫蛀裂缝长度达到2010mm ,宽 50mm ,深 160mm ;正间后右步柱的虫

11、蛀裂缝长2000mm ,宽 30mm ,深 130mm ;正间前右步柱下部的1.3m 的地方进行过墩接和镶拼,且墩接和镶拼的木材也被白蚁蛀坏。肉眼看梁架保存尚可。四根扒角梁直径只有150mm ,比桁条还要细很多,因此承载力不够,下弯严重,且有通长竖向裂缝。前后檐桁和下步桁都有下弯现象,前檐桁下弯30mm ,后檐桁下弯 45mm ,前下步桁下弯 20mm ,后下步桁下弯 30mm 。通过测量柱础的标高发现室内有明显的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量达70mm 。室内斗拱保存较好,枫拱、垫拱板为透雕花草,外檐处斗拱由于日晒雨淋已经严重糟朽。室内部分的椽子由于屋面漏雨,大部分糟朽不可用。桁条也严重糟朽,糟朽程

12、度要等到揭开屋面后进一步探明。室外出檐椽、飞椽、封檐板等糟朽严重,几乎全不可用。古式门窗中,正间八扇长窗基本保持原来风貌,而次间短窗中的木芯子已全部被拆除,换成了玻璃。长短窗均变形严重,摇梗、窗梃损坏较严重。正面边间实墙及北面墙面上的钢窗为近代后加。313 石作该建筑柱础均为青石,柱础有三种式样:第一种是正间、次间步柱柱础,由圆形鼓磴与覆盆两部分组成;第二种是两山墙与后檐柱下柱础,仅为圆形鼓磴,无4 覆盆;第三种是前檐柱下的柱础,此种也有鼓蹬与覆盆两部分,鼓磴上还刻有精美的包袱锦石雕图案, 部分图案还清晰可辩。 柱础均风化严重, 有几只鼓蹬有较宽的斜向裂缝,覆盆多有缺损,甚至碎裂。磉石均为花岗

13、石,大部分磉石都被现有水泥地坪所覆盖,可见到的部分保存尚可。室内地坪现为650x650 仿金砖水泥块铺地,只是在南面檐口下还残存十几块650x650 金砖,且破损十分严重,有些已经完全碎裂。阶沿石现只有正面三间的一部分露出,其它阶沿石均被后加的室外水泥地坪所覆盖,露出的阶沿石为青石,石料保存较好,只是石料尺寸宽窄不均,且石块脱位移动,石块之间的缝隙较大。314 墙体该建筑的墙体有较明显的侧脚, 上部收进 50mm , 墙体总体尚好, 但局部有酥碱风化、空鼓现象,墙面粉刷层严重霉变剥落,且留有后来修修补补的水泥块,象一块块补丁贴在墙上。正面边间墙面以及北面墙体上开了许多现代式样的钢窗、木窗,墙面

14、上胡乱装设了电线、电灯、水管等,损坏了整体风貌。315 油漆室内柱子双步夹底以下为黑色退光漆,上为荸荠色广漆,其它梁架、装折等全为荸荠色广漆。室内柱子上油漆班驳脱落,梁架油漆已暗然失色,外立面木构件、木门窗油漆起皮剥落。316 院落及两庑崇圣祠院落地坪为简易的水泥地坪,高低不平,部分室外水泥地坪甚至比崇圣祠室内地坪还高,对于排水、防潮极为不利。院内堆积了许多杂物,环境杂乱。东西庑为两坡顶、 三开间之硬山建筑, 木结构,门窗、墙体都较新, 现作为商店用。32 存在问题321 由于漏雨、地基不均匀沉降、白蚁虫蛀等自然因素,导致建筑屋架糟朽、歪闪严重,威胁建筑的安全性。322 油漆脱落、虫蛀、风雨侵

15、袭等原因破坏建筑大小木作的美观,风化、人为破坏等造成柱础、墙体、铺地等砖石部分缺损严重。323 内部没有保护措施的市场设置,加速了古建筑的破坏。33 修缮性质根据现场勘察, 崇圣祠主要梁柱保存尚可, 因此此建筑的修缮定性为 “半落架大修”,即:揭顶更换屋面,主梁以上梁架基本解体,主要梁柱不解体,但要抽换几根被白蚁严重蛀坏的步柱。34 修缮措施341 屋面a、屋面防水要重新做,按近年苏州古建筑防水屋面施工经验,在望砖上增铺一层现代橡塑防水层,防水层上钉拦灰条,既牢固橡塑板,又使苫背不下滑。b、屋面利用旧瓦,缺损的瓦料按照原瓦式样、规格定制,新瓦颜色、图案、尺寸均要与原瓦一致。c、龙吻脊、竖带、垂

16、脊以及泥塑饰物根据测绘资料原样复原,且采用传统施工做法。342 木作:a、该建筑白蚁严重,对于开裂、糟朽的立柱,根据其损坏程度分别采用挖补、包镶、墩接以及化学加固的方法,剔除腐朽部分后剩下的旧材以及补接的新材在更换前要做好防腐处理, 镶补或墩接后, 木料要用环氧树脂胶粘接; 对即使从外表看完好的立柱,在修缮时也要进行打洞取样检查,以查内部是否糟朽腐烂。几根损坏严重的柱子则要采5 用抽换新柱的方法。b、梁架基本保持现状。对于开裂的部件根据裂缝大小分别采用环氧树脂堵封、木条粘补的方法进行修补。对于有倾斜的构件要扶正归位。更换四根过细的抹角梁。对于下弯的桁条则视其下弯挠度的大小采取不同措施,下弯小于1/150 的构件可加铁箍进行加固,挠度过大超过1/150 的构件则要更换新件。将屋顶拆除后要检查桁条糟朽、拔隼情况,糟朽不太严重的构件可以进行化学加固,严重的则要更换新件。c、出檐椽、飞椽以及室内槽朽、扭翘的椽子需用同规格的构件更换。封檐板、瓦口板、勒望、里口木等也需更换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