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2545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光的本性复习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讲 光的本性 淳 安 中 学曾 继【知识要点】一、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 三、光的电磁说 四、光电效应与光子说一、对光的本性的认识l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 l微粒说:是高速运动的粒子流l波动说:某种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认为是与机械波类似)l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l光子说:光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每一份光子就是一份能量.l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 象性。几个过程。二、光的干涉和衍射l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据。 1光的干涉现象: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 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始终减弱,形成稳 定的

2、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产生条件:(1)两列波频率必须相同;(2)位相差保持不变。双缝干涉:lA:用单色光做波源射到双缝上,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la:产生明纹的条件是:此点到两狭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lb:产生暗纹的条件是:此点到两狭缝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lc:相邻的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l式中d是双缝的间距,L是双缝至屏面的距离。如果用白光做光源 ,光屏上出现的干涉图样是彩色条纹条纹的 特点: 等间距薄膜干涉:从透明薄膜前后面反射 的两列光波叠加在一起, 由于薄膜厚度的差异,产 生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 。1.利用薄膜干涉法波长.用细金属丝绕一线框,将线框浸入肥皂水中,然后取出 ,这

3、时线框里有一肥皂水薄膜.把这金属框竖直放置,光 从肥皂液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干涉条纹是A.条纹是水平方向,条纹宽度大体相同B.条纹是水平方向,条纹间隔上宽下密C.条纹是水平方向,条纹间隔上密下宽D.条纹是竖直方向,条纹宽度大体相等分析:我们眼睛看到的图像是由肥皂液膜的前表面(靠近人的一侧)反射的光 和由肥皂液膜的后表面反射的光形成的干涉图样。如果用白光做实验,观察到的 干涉图样是彩色条纹;如果用单色光做实验,观察到的是单色明暗条纹。明条纹 处是前表面的反射光和由后表面反射的光在到达前表面时的振动步调相同,互相 叠加而振动加强;暗条纹处则是前表面的反射光和后表面反射光在到达前表面时 的

4、振动步调相反而互相削弱的结果。同一明纹处的各点,前表面的反射光和后表 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称为光程差)是相同的,说明这些点处,薄膜的厚度是相 同的。同理,同一暗纹处的各点,膜的厚度也是相同的。相邻两条明条纹或相邻 两条暗条纹之间,膜的厚度差是相等的。如果肥皂液膜的两表面夹角恒定,那么 形成的明暗条纹是等间距的。但本题中,肥皂液膜由于受重力的作用,使其形成 的薄膜截面如图(甲)所示,膜的两表面夹角自上而下是由小变大。这种情况形 成的明暗条纹的间隔是上边宽、下边密。所以本题所呈现的薄膜干涉图样如图乙 所示,条纹是水平方向,条纹的间隔是上宽下密。说明:在薄膜干涉中,前表面反射的光和后表 面反射的光的

5、光程差,是由膜的厚度和膜对光 的折射率决定的。如果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 列光波的光程差相同,则表明膜的厚度相同, 反之亦然。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同一明条纹处 或同一暗条纹处,膜的厚度是相同的。解答:选项B正确。2.可用薄膜干涉法检查平面3.增透膜d4.牛顿环.2光的衍射现象:光线绕过障碍 物偏离直线传播 而进入几何阴影, 并在光屏上出现 明暗相间条纹的 现象。产生条件:障碍物或孔 的尺寸比光 波的波长小 或者相差不 多。单缝衍射条纹特 点:单缝衍射图样是 平行的,中间宽两 边窄的明暗相间 的条纹。圆孔衍射 条纹特点:圆孔衍射 图样是明 暗相间的 同心圆环。1.光波在传播时,引起感光作用(和生理作

6、用)的主要是电矢量E . 2.光是横波,但由于经过偏振片前后的横波有一定差别, 我们把前面的叫自然光,后面的叫偏振光.形成偏振光的 过程叫起偏或偏振.当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光振动E强于另 一个方向上的光振动,则称为部分偏振光;如果只存在了 一个方向上的振动分量,就称为完全偏振光.3.反射光中,垂直(“三线”平面的)振动多于平行振动;折 射光中,平行振动多于垂直振动.即:反射光和折射光均 为部分偏振光.当入射角i = arctgn21(n21表示折射媒质 对入射媒质的相对折射率)时,反射光只存在垂直振动, 为完全偏振光.而折射光仍存在平行振动(较多)和垂直 振动(较少),为部分偏振光.光的偏振-横波

7、特有的现象.三、光的电磁说 1.电磁波谱: 电磁波按波长以大到小的顺序是 :无线电波(包括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x射线、射线。产生机理? 2.光谱及光谱分析:由色散形成的,按频率的 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3.光谱分类:麦克斯韦的预言, 赫兹的实验验证元素 的特 征谱 线产生 ?l(1)连续光谱 l l 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 谱叫做连续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 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电灯丝发出的光、 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l(2)明线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 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 的

8、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 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 原子的光谱.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 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 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原子的特征谱线。(3)吸收光谱l 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 切波长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 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 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 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 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 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4

9、)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 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的 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l 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出原子 结构的不连续性,所以光谱分析也可以 用于探索原子的结构。明线谱吸收谱四、光电效应与光子说l 1.光电效应 现象: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 电子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l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 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 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 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 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

10、10-9秒。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 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子:每秒钟逸出光电子数-决定光电流I=Q/t=Ne/t光电子逸出的最大初动能Ek=hv-hv0入射光:频率-决定每个光子的能量.强度-决定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电子数光电子:光 子:l2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 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 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 正比,即:E=h , 式中的h=6.6310-34js,是普朗克常量。l3爱因斯坦光电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 能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和逸出功w之间 有如下关系:这个方程叫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l4对光电效应的解释l

11、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光子照射到物体上时,它 的能量可以被物体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 收光子的能量后,它的能量立刻增加,不需要积累 的过程,如果h足够大,电子就可以在瞬间离开物 体表面逃逸出来,因此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 秒.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吸收的能量h,一部分用来克 服原子引力脱离物体表面做逸出功,一部分转化为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对于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 w是一定的,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频 率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金属的 逸出功,它的频率就是极限频率,小于这个频率就 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了,那么极限频率l 0=W/hl 如果入射光比较强,即单位时间内入

12、射光子的数 目多,产生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 光的强度成正比。5.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也就是说光具有波 粒二象性。 但是接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就要求我们既不可 以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以把光当成 宏观观念中的粒子.一般说来,大量光子产生的效 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可以看做是表 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几率波.而个别光子 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这种粒子性体现 在有能量、有动量,却没有静止质量.6.物质波: 实物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波长:=h/p【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装置,作为线光源的小缝S位于双缝太阳光

13、谱中含有许多 暗线,这些暗线是由 于什么原因形成的? 分析:首先要认识到太阳的光谱是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 有许多暗线,这表明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而不是连续 光谱。太阳光谱的这些暗线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 它表明太阳大气层中存在着这些元素。太阳光在经过温度 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某些频率的光被太阳大气中的这些 元素的原子所吸收而形成了连续光谱中的这些暗线。解答:这些暗线是由于太阳光线经过温度较低的太阳 大气层时,某些特征谱线的光被吸收而形成的。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 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B: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

14、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C:从光照至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 将增加;D:不发生光电效应。答案:B例5、能量为6eV的光子射入某金属表面后,逸出光 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5eV,求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 极限频率。分析:已知光子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根 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计算出金属的逸出功。 再根据金属的极限频率与逸出功的关系,计算出金属 的极限频率。金属的逸出功为【反馈练习】1下面几种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A浮在水平上的薄油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 各种不同颜色B将两块平玻璃片紧紧捏在一起,会从玻璃片面 上看到许多彩色花纹C通过并在一起的两根铅笔间的狭缝,看远

15、处与 缝平行的线状白炽灯灯丝,会看到许多彩色条纹D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答案:C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是: A天空出现的彩虹 B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中呈现彩色花纹 C隔着棱镜观察物体,在物体边缘看到彩色 D通过靠得很近的两根平行铅笔间的缝隙观察远处的 日光灯时,见到的彩色光带答案:B3如图所示,是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 否平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 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表面反射的光线 叠加而成的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答案:C4通过游标卡尺两测脚间的狭缝观看

16、远处与缝平 行的白炽灯的直灯丝,可以看到衍射图样。现在将红 色和蓝色滤光片分别放到卡尺与灯泡间,如果其它条 件不变,那么衍射图样的中央亮纹宽度,红光与蓝光 的相比较A红色的较窄B蓝色的较窄C两种光的宽度相等D需经计算才能确定答案:B5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应为答案:D6关于光谱,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上缺少与这些暗线相 应的元素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用于对物质成分进行分 析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答案:AC7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B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C射线是原子内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