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1833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之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艺术教育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但审美价 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正是由于审美价值渗透在艺术的其他各种 功能之中,才使得艺术具有自己独立存在 的价值和意义,才使得艺术具有与其他文 化形态迥然不同的独特社会功能。 艺术具有认知功能,但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与科 学的认知功能迥然不同;艺术具有教育功能,但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与道德教育迥然不同;艺术 具有娱乐功能,但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与其他类 型的娱乐活动更是迥然不同。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形态之一,之所以区别于哲 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就是由 于艺术始

2、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们的 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 它的多重社会功能是以审美为基础的,艺 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 上才能发挥作用。 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审美认知作用、 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1.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 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表 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是对社会、 历史、人生的审美认 识作用。另一方面 是对大到 宇宙天体小到具体物 质的自然世界的认识 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3、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论语 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功能,它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 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 能代替的作用。 这是因为,艺术的认知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 为基础的,在反映对象本质特征时,又表现出艺 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 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 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愿 望等主观世界。这使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例如红楼梦2.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 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 感染,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 ,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

4、化中,其思 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之所以具有审美教育作用,是因为艺 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 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 例如鲁迅的作品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不同于道德教育,更不同于 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 这是因为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 ,具有艺术魅力。这种魅力在于,艺术家在艺术 创作中,采用了化真为美的方法,将生活真实升 华为艺术真实,从而使得艺术的认识作用具有审 美性;同样,艺术家采用化善为美的方法,使艺 术教育作用不同于普通的道德教育,而具有鲜明 的审美教育的特点。这种特点包括:以情

5、感人、 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 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着 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 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 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 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着自觉自愿地受 到教育。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 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 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 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 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思想家贺拉斯提出的观 点。 寓教于乐就是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

6、术审美 娱乐之中。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 春天 探讨了艺术教育与人 生的关系3.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 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 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 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消遣是为着休息,休息当然是愉快的,因 为它可以消除劳苦工作所产生的困倦。精 神方面的享受是大家公认为不仅含有美的 因素,而且含有愉快的因素,幸福正在于 这两个因素的结合.” 亚里士多德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一个作用是能给人以 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 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 愉悦、美感。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作用,是使人们 通过艺术欣

7、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 的投入新的工作。 此外,艺术审美娱乐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作用,就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 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 心得到积极地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艺术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和审美娱乐作 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不可分割 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将三者统一起来认 识和理解,因为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都是 建立在艺术审美价值的统一基础之上。 总之,正是通过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 美愉悦功能,艺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也正是在这种作用下,艺术的形态得以保 存,艺术的传统才得以传续,艺术的特质 才能得以发扬光大,人类的文明才会薪火 永续。二、

8、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 、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 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1、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 育”)概念,由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 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 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 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 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 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

9、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 论述美育,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更新的阶 段。 他第一个以美育理论为武器,深刻批判资本 主义制度分裂人性弊端的理论。他也是第一 个将美育与艺术的建设同人的自由解放和全 面发展相联系,从而为后世人文主义美学的 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路向。 席勒认为,近代文明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 达,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等 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与 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 本身也产生了人性的分裂。近代人在物质 和精神、感性和理性、现实和理想、客观 和主观等方面都是分裂的,已经不再像古 希腊人那样处于完美的和谐状态了。 那么,近代人究竟应当怎样办,才

10、能克服人性的 这种分裂呢?席勒认为,人身上有两种相反的冲 动,一是“感性冲动”,它产生于人的自然存在或 感性本质;另一个叫“理性冲动”,它产生于人的 绝对存在或理性本质。感性冲动受感性需要的支 配,理性冲动受必然规律的限制,完美的人性应 当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需要第三种冲动即“ 游戏冲动”来作为桥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人成为具有完美人性的真正的人。 因为“游戏冲动”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它既可以克服“感性冲动”从自然的必然性 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又可以克服“理性冲 动”从道德的必然性方面强加给人的限制。 席勒说,“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 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11、,他才是完整的人 。”当然,席勒在这里所说的游戏是指与强迫对立 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审美的游戏或艺 术的游戏。 20世纪初的中国,在现代教育和现代思想 背景下,开始对审美艺术教育加以关注和 倡导。 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 提倡美育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他用近代 西学匡正本土传统,特别是将康德、叔本 华等人的美学用来沟通中国的诗性文化、 艺术思想。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更是大 力倡导美育,把美育确定为其新式教育方 针的内容之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育实 施设想,对美育的本质、内容、作用和实 施美育的途径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12、”的主张 ,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 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 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开创了美育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 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 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指出:“人的审 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不能不 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明确地施加审美影 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 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 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的感知

13、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 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完全可以这样说,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基 本手段与中心内容,在美育中有着非常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概念: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 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 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 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 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 演奏员等。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 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作 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 和智力的开

14、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 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 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的社会中,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 加必要和紧迫。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渴望 超出有限的物质生存需要,追求更高的精 神生活。艺术受到当代人的格外青睐,通 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 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 国家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 我国近年来艺术教育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艺术的作用 由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 全社会的共识。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经济学 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中哲学、社会学

15、、心理学、 伦理学、美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 性理论及其实践问题。无论是在整个人类社会的 发展变迁的动态过程中,还是在当下执政党作为 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艺术教育是不应 该忽视且十分重要的问题,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 不仅具有提升社会成员个人艺术素养与审美观念 的作用同时也含有更深层次的作用。 1.无论中外社会,艺术教育及其社会成员艺术素 养的提高,不仅是社会个体全面素养提高的重要 标志,更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 。 2.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社会稳定的 重要因素,而在以人为本观念的实施中,个人艺 术素养的提高既是以人为本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艺术素养的提高,可以提高 社会成员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社 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艺术教育的普及与艺术素养的调高,可以 带动和促进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 社会发展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 就为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5.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也可以有力的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而社会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是 理想社会赖以构建与存在的前提条件。 艺术对于当代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