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1797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社第三单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一、人权的历程 1、人权的足迹 古代社会残忍的娱乐(古罗马的角斗士)王权对人权的残踏 神权的威严(布鲁诺遭受火刑) -神权对人权的奴役 近代西方社会人的发现(文艺复兴哈姆雷特台词、“人文主义之父”意 诗人彼特拉克)-人权的尊重 美国独立宣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伏尔泰)天赋人权第一次写进国家大法 2、人权的争取斗争 五一国际劳动节(美)争取劳动条件睡休假权 妇女选举权(英)争取男女平等权 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追求种族平等权 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 人权的具体内容。 3、人权的基本内容: 公民

2、权利和政治权利:生命、健康、自由、财产等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建议权、监督权等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就业、劳动条件、社会保障、文化教育权等 4、人权是有国界的: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人权的 实现,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 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5、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中国的人权观: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6、中国人权的历程: (1)克林德碑的故事 20 世纪初,基本生存权得不到保证; (2)新中国的成立 - 人权事业掀开新篇章; (3

3、)20 世纪下半叶,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后。(改变原因( P87题):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实现了从温饱到 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百年奥运历程: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长江百年洪灾: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保障人权 为什么清政府为侵略者立碑?为什么击毙侵略者的中国人反而被自己的政府处 死? (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 在列强的强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能按照 条约的规定, 为入侵者立碑。 击毙侵略者的中国人本来应该成为民族英雄,但清 政府迫于列强的压力,将恩海处死,作为赔罪。

4、) 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国家没有主权,人权就难以得到保障。) 中国为什么会申奥成功? (国家富强、 人们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申奥成功的重要保 障。)1908年的中国是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对外主 权受侵犯,对内人民的生存权都受到极大的威胁,根本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1932年,为什么日本人会拟派中国人参加奥运会?(当时,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 践踏着我国的领土, 侵犯我国的主权, 企图利用奥运会之机 , 把他们在中国一手 制造的“满洲国”推向国际舞台,以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和国际社会舆论的支持, 使所谓的“满洲国”合法化。) 中国运动员在 1936 年奥运会结束回国时买不

5、起船票说明了什么问题?(代表中 国的运动员买不起船票,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而他们遭 到外国人的耻笑, 说明了在国家、 民族衰落的时候, 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也难以得 到维护。 为什么说“最近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中国在改革开放 二十多年来,人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都得到了维护,解决了13 亿人口的温饱问 题,并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这是世界人权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为什么说“北京主办奥运会是世界人权事业的胜利”?(占全球人口近 1/4 的中 国主办奥运会的权利与愿望得到尊重与维护,也是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承认, 同时也会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百

6、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变化以及外国人对中 国人评价的变化等可以看出,国运衰落时,人权很难得到保障;国运昌盛时,人 权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总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从汛情和灾情两方面来看, 三次大洪水造成的受灾面积范围都十分广,造成的死 亡人数却依次减少,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31 年大洪水期间,国民党政府在处理灾情方面不力,只动用了少量的人力 物力,在急救物品的管理方面也十分混乱,导致疫病蔓延,人民伤亡惨重,而且 善后处理工作草率。 1954年大洪水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在处理灾情 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是1931 年国民政府投入的百倍以上,大

7、大减少了灾害所 带来的损失。 1998年,虽然我国长江等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水灾,受灾人口众 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充分调动人力物力,使人民的损失降低 到最低限度。 中国政府对长江三次大洪水的灾情处理状况表明,在旧中国,由于国家的衰 落、政府的无能与腐化, 人们连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得到保障;而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人的生存权真正有了保障。这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 保障。 物质基础方面,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从而为保障 人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制度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8、性对保障人权所发挥 的作用。 精神状态方面,强调在抗洪过程中形成的抗洪精神对于保障人权的意义。二、人民当家作主 用事例说明黄炎培先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秦帝国的兴起和灭亡,秦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可谓“其兴也勃焉”;可 秦始皇去世不久,帝国就分崩离析,可谓“其亡也忽焉”。 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民主”可以避免“人亡政息”的新路?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里,广大的人民基本上被剥夺了管理国家的权利,不 可能参与决策以及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政府没有人民的监督, 国家的政策往往取决于最高决策者个人的好恶,因此,每当最高决策者发生变更, 国家的政策 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人亡政息”的现

9、象在中国古代可谓比比皆是。实行民主 制度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 得国家权力真正属于人民, 同时,民主制度也保证政策的制定、执行不能因个人 的好恶而变更。因此,毛泽东认为“民主”是避免“人亡政息”的新路。 毛泽东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我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争取人民的奋斗历程表明,共产党执政, 就是领导人民依法实行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尊重和保障 人权。 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形式-民主

10、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人民(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决定国家重大问 题。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 2)人民代表(来自于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3)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性质,统一 行使国家权力 -行使最高立法权、监督权;拥有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4)国家各级行政机关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分别 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下列国家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主席、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11、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教育局、民政局、 街道办事处等。 在所有国家机关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政府的职能 (为人民服务)2 人民的公仆 1)政府的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 2)具体职能: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 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 经济的发展,举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 3)政府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2)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3、守

12、望公共家园 1)公民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是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的权利 民主监督权:批评建议权,揭发检举权,公平待遇权、申述权 2)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 A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B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C 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或拨打联系电话; D 、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3 )听证会对民主决策有好处: 社会听证制度可以保证公众的广泛参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与群 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更要听取有关团体、 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 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 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 有科学根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

13、从而做出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决策。三、在法治国家中1、以法律为准绳1 )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 -即法律是最大的权威,也是运用权力的依据和 准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办事,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 )依法治国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 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依据:宪法和法律,其中,宪法是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建立在体现人民意志上,是前提 有法必依: 要示一切国家机关、 单位人员及公民, 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是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

14、严肃执法、严格执 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是关键 违法必究:要求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是保证,是法 律威严的体现。 必要性:现代社会国家的治理、 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民主政 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也是现在民主制度的基 本标志,民主的保障,办事的准绳 意义: 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 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2)人治与法治 人治的表现: 以言代法、 以权代法、 轻视法律、有法不依、 任人唯亲等(建 立在个人传制与独裁的基础上) 法治的表现:法律既要管民,更

15、要管官;任何权力都来自法律;办任何事 情都要有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治 制度上实行的是民主制;各级政府官员都要依法行政;民告 官有法律可循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2、我是中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都是中华人民共各国公民。 都 依法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义务。 1)公民的特征: A. 一个人无论何种身份,在本国法律面前,都是一名公民,其权利与义 务由法律加以确定。 B. 公民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推卸的。 2)公民称号的意义:表达

16、了法律对人权的确人和保护。一旦丧失了公民的称号, 就意味着失去 该国法律的保护。 3)公民最重要的特征 -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人民是个政治概念,而公民是个法律概念, (2)人民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而公民指一国中所有具有 该国国籍的人,不以其是否起进步作用为标志。 (3)人民是个集体概念,而公民则可用于单个人。5 )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 (1)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法律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也不允许只履 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3、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 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自由与限制的关系):法律是自由权利的保障,限制是为了 公民更好地享受权利与自由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三方面含义。 (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2)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