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1335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人类社会及其 发展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问题 A、社会意识的内涵 a、从主体差异来看 l 个体意识 l 群体意识 b、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不同反映程度来看(1)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续1)l 社会心理 l 社会意识形式 c、根据是否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其所决定的 政治制度 l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 术、宗教、哲学等) l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d、根据其性质(1)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续2)l 正确的社会意识 l 错误的社会意识 B、二者间的关系 a、社会存在

2、决定社会意识。 u“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 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 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73页。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1)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l 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 u“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 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70页。 l 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l 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3、性 (续1)u“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 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 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 l 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l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u“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 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9页。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历史观基 本问题的原因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2)a、这一问题是社会历史理论的最高问题。 b、这一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c、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

4、和历史 唯心主义的标准。 (2)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 A、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a、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3)b、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 认人民群众的作用。 B、历史唯心主义的形成根源 a、认识根源。 b、社会历史根源。 c、阶级根源。 (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A、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a、它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4)b、它适应了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及其发展的需要。 c、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恩的努力创造。 B、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a、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

5、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 、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宣告了彻底而完 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u“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 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 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 的唯心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续5)u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和习 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页。 b、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 学。 c、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 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基础和方法论指南。 d、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对无

6、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e、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续1) 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1)人类创造社会历史的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 史的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A、人类社会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自觉能 动性。 a、社会历史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活动的结果。 u“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 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 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 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

7、多按不同方向活动 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 历史。”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1)u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7248页。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社会历史规律来从事更加自觉的 创造活动。 B、人类社会历史并不是人们任意创造的过程,而是在 根本上由社会历史客观规律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a 、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u“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 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 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 创造。”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2)u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8、 年版,第585页。 b、社会历史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C、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紧密联系、不 可分割。 a 、从为我关系和从他关系看 u“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 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对于动物来 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81页。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3)b、从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关系看 u“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 ,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 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

9、 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2)决定性和选择性的辩证统一。A、含义 a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的 普遍规律性、必然性等。社会历史的决定性(续1)u“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姑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 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 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 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 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 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 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10、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 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 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 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第97页。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4)b、社会历史的选择性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在既成的 社会历史条件内,有目的、有意识地选定某一或某些 可能性加以具体实践。 B、二者间的关系a 、二者相互依存 l 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单 义决定论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或然决定论的非线性 因果关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所指向的是一定可能的 范围或区间。 l 选择性所指向的

11、对象不是主观任意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5)b、二者相互制约 l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通过选择性来表现自身。 u“它们全都没有任何的现实性,而只是一种近似值, 一种平均数,但不是直接的现实。其所以如此,部分 地是由于它们所起的作用被其他规律同时起的作用打 乱了,而部分地由于它们作为概念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745页。 l 社会历史的选择性则以社会历史的决定性为前提。 (3)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6)A、从纵向上看a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运动变化,总 是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12、b、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不同民族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向前发展。 u“封建制度决不是现成地从德国搬去的。它起源于征 服者在进行征服进军队的战时组织,而且这种组织兴 是在征服之后,由于在被征服国家内遇到的生产力的 影响才发展为真正的封建制度的。”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26页。2、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特征 (续7)B、从横向上看 a 、社会历史的统一性: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具 有共同本质。 b、社会历史的多样性: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或民族又 有各自的特点。 u“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 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 恩

13、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68页。二、社会经济结构u“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 、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 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 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32页。 1、生产力:人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体现 u“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 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 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第79页。 (1)生产力的内涵二、社会经济结构(续1)A、客观性 B、社会性

14、 C、历史性 第一,从社会形式上看生产力经历了集体性生产个 体性生产社会性生产三个阶段。 第二,从技术形态上看,生产力经历了石器时代金 属手工工具时代机器时代自动控制时代。 第三,从性质上看,生产力有落后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 的分别。而且,生产力在同质的情况下还存在量的差 异。二、社会经济结构(续2)(2)先进生产力 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生产中现代科技和知识的含量高。 生产管理科学合理,生产力内各要素结合好。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 有先进的文化为之服务。 u“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 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江泽民(3)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续1)(

15、3)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实体性 要素智能性 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管理(3)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续2)a、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资料,尤其是劳动工具,从而 提高劳动生产率。 b、科学技术渗透进劳动对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c、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1、生产力(续1)(4)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A、人与自然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根源和 根本动力。 a、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生产力产生和形成的 逻辑起点和原动力。 b、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 力。 c、生产力的发展规模最终要受到人们各种消费现实需 要的制约。 B、生产力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16、作用是生产力 发展的直接动力。1、生产力(续2)a、它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力量。 b、它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有一个客观的标志和衡量尺度。 u“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 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 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4页。 c、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也决定了生产力进化的特 殊方式。 C、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动力 。1、生产力(续3)a、要掌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机制。 b、正确认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 c、把握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机制。 (5)从总体上把握生产力的内在本质要求 A、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在 人的发展中来理解。 B、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