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51281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 0 0 1 年 2 月 1 4 日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 序 言 从新世纪开始,福建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坚持走符合福建实际的发展道路, 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随着“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

2、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十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 1 3 % ,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先后实现比 1 9 8 0 年翻三番以上。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实现了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的转变。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努力加以解决。主要是:产业

3、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有效需求和发展后劲不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人才资源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口、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较大,社会事业某些方面发展相对滞后;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较差,市场秩序亟待进一步整顿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

4、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的五年计划。全省“十五”计划是由本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等组成的体系。 本纲要根据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2 0 0 1 2 0 0 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 一、发展战略与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

5、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先进省市都力争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抢占领先位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遵循“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实施富民强省战略,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宽裕、科教先进、环境优美、政治民主、法制健全、

6、文明开放的省份,为服务全国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十五”期间要突出贯彻以下指导思想: 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7、勇于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开放。切实推进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努力振兴科技,加快发展教育,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向新水平,确保社会稳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8、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体制和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环境吸引力。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省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3 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 2 0 1 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 0 0 0 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环境明

9、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与台港澳侨合作和交流更加密切,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小康生活逐步宽裕;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进一步加强。到 2 0 0 5 年,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海峡西岸繁荣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厦门经济特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 0 0 5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

10、0 3 0 亿元 (2 0 0 0 年价格,下同) , 五年平均增长 9 % ,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快更好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 7 5 0 0 元。全省财政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适应,财政实力显著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快速增长,投资率保持 3 0 % 左右。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 0 0 5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为 1 2 4 6 4 2 ,就业比重调整为 3 9 2 4 3 7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配套。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地区经济布局趋向合理。城乡结构初步改善,2 0 0 5 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 4 2 % 。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2 0 0 5

11、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 . 5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 8 % 。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 0 0 5 年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 6 0 % 和 1 3 % 以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初级水平。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 以内, 2 0 0 5 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 3 5 2 0 万人以内;全省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 6 0 % 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 5 % ;城乡环境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目标值以下,自然资源利用

12、趋于合理。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5 % 。就业渠道拓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 % 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2 0 0 万人以上。2 0 0 5 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 1 0 0 % 、9 0 % 和 8 0 % 。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2 9平方米,有线电视入户率为 8 0 %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4 文化、体育设施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提高。社会风气、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国有企业、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和政府机构等

13、方面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范和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 4 0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8 % 。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更加合理。 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厦门经济特区等有条件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的主要指标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5 0 0 0 美元以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经过未来 5 1 0 年的发展, 我省要进一步成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紧密联结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活跃地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区,成为在祖国统一大业

14、中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地区,成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开放地区,成为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人和自然相互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三)重点建设 “十五”期间,政府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路,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力量,组织推动或直接投资建设一批骨干工程。 着眼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建设“数字福建”工程,初步建立较为完备和先进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体系; 着眼于扩大发展腹地和增强国防交通保障能力,加快建设进出省铁路、公路和以福州、厦门两个主枢纽港为龙头的综合港口; 着眼于建立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建成一批骨干电源工程和与省外联网工程,优化电源结构,完成城乡电网建设与

15、改造,开发利用洁净及可再生能源;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十大防灾减灾体系和粮食安全体系; 加快工业化进程, 建设一批重大工业骨干项目, 推进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科教兴省步伐和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批重大科技、教育项目,增强科技教育综合实力; 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卫生和体育设施; 5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整治流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污染,解决水、大气等环境污染问题,建设一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继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积极探索

16、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争取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 保持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种子工程” ,加强国家级、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农田基本建设。着力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建立符合省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通过多种途径确保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引导农户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扩大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积极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各项事业,扩大农民劳务收入。加大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