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50512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IBET EDUCATION内地办学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多学。 ” 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方法是多种的,我认为编写高质、 实用的导学案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我认为 “导学案” 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 的主体是学生, 起 “导” 的作用是老师。“导” 是一个过程, 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就是做一个书面材料,只包括题目, 让学生课前预习一下。“导” 的过程应该包含以下环节: 确定学习目标编制课前学案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编制形成性测试题。那么如何编写高质量的

2、导学案呢?下面我就 社戏 这堂课对如何编写导学案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1. 学习目标要明确, 具有检测性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调控功能, 既是学习的出发点, 又是学习的归宿; 既是评价学习的依据, 又是评价学习的目的。因此目标的制定要明确, 具有可检测性, 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例如:社戏 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就体裁而言, 它属于小说, 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三篇小说, 所以文本的学习目标我定位在小说上。在目标的陈述上要注意:(1)行为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 可评价、 可理解的;(3) 行为目标

3、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由此我围绕小说的三要素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梳理情节, 理清详略。 (2) 分析人物性格,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四个目标由学生制定,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我指定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不宜过多, 过多学生 “消化” 不了。目标内容要求明确具体, 而且可操作、 能达成。2.课前学案重基础, 调动自主性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之后, 为了高效地达成这样的目标, 学生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是编制 “导学案”的重要一步。课前学案属于诊断性质, 关心的是学生的已有经验, 以

4、及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前需要具备的准备状态。是在目标分析与教学活动之间进行的。这是评价的第一步。由于学生预习条件的限制,身边可查阅的资料有限, 所以课前学案尤其要注意难度应把握恰当。它只要求学生做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 为老师提供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 不能把本该在课上进行的东西前移到课前来。课前学案题量难度应适中, 作业时间宜控制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例如 社戏 课前学案我一共设置了六条题目, 其中前三条我分别围绕字音、 形、 义和文学常识出题, 注重基础知识的预习。学生可以借助身边的工具书来完成, 可操作性强。在第一和第二条有关音形义的题目后面, 我分别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填写: 1.文中有哪些词

5、语你还不认识。2.你认为还需要讲解的词语?这样就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难点, 调整教案, 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后三条我围绕学习目标人物、 情节、 环境三个知识点设置成三个具体的问题: 1.试着理清故事情节, 请用 “” 在课文中标注;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大体上说说人物的性格。用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由于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过小说, 有一定的基础, 在完成这三条题目时, 我用了能力层级较低的 “辨识” 、“指认” , 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应该能够顺利完成。3.问题设置紧扣目标, 切忌随意性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 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

6、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 练什么, 测什么, 切忌随意性。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 为目标的达成服务。例如 社戏 导学案中, 无论是课前学案还是形成性测试, 无论是课内阅读理解还是课外阅读理解, 我都紧扣学习目标中的人物、 情节、 环境来设置问题。通过测试来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课前学案, 我们就能紧扣目标检测学生的课前预备状态, 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即学生课前不会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学生在课前结合 社戏 谈导学案的编写张长祥 28TIBET EDUCATION内地办学2012 12期学案中提出的疑问, 我们可以通过

7、课堂来讨论。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有所增加。课堂教学后, 通过形成性测试, 我们就能掌握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 学生的预习和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形成性测试就都统一到一点上来了。4.问题设置需梯度, 突出启发性虽然课前学案和形成性测试中问题的设置都紧扣教学目标, 但是在问题的设置时要注意层次化, 突出启发性。学案要有梯度, 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 理解教材,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社戏 课前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多为指认级, 比如“辨识人物, 概括性格” ;“指认景物描写语段” , 到了形成性测试, 我就要求学生达到应用层级, 这就必

8、须要有新的语境, 于是我出了一篇同样是小说的课外语段榜样 , 这时能力层级就提高了, 就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性格;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就达到了应用层级。从而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真的灵活掌握了例如这是 社戏 形成性测试的双向细目表:题号12345知 识 点 与 能 力 点根据拼音写汉字释词 (在课文语境中的含义)词义辨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词语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理解描写景物的词语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选文内容辨识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加以概括概括文意理清情节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揣摩人物心理, 书面表达分析人物性格学 习 水 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这份双向细

9、目表中可以看出, 形成性测试题不但是紧扣目标, 教学重点突出, 而且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能级 (学习水平) 是逐步提高的。这是施行 “导学案” 策略最重要的环节。经过形成性测试, 教师了解了哪些同学 “掌握” 了要求达到的目标, 哪些同学的哪些目标 (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水平) 尚未 “掌握”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 “反馈” 。我编写的 社戏 导学案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链接、 课前学案、 形成性测试。这四个部分是一脉相承、 互相统一的。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 也验证了导学案的作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参与者和合作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认为 “导学案” 完全符合 课程标准 的精神, 所以, 编制实施 “导学案” , 很有研究价值, 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作者单位: 江苏南通西藏民族中学责任编辑: 杨志 29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结合社戏谈导学案的编写作者:张长祥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刊名:西藏教育 英文刊名:Tibet Education 年,卷(期):2012(12)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