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0246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本科ob知觉与归因(简)(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l知觉概述l知觉世界的差异l社会知觉l归因与归因理论Date1第一节 知觉概述(一) 知觉与认知的概念 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现象, 更是一种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 亦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是认知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亦即人脑把从各感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下经过加工, 对该事物的整体作出直接解释的认识过程。知觉可定义为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教材P.47Date2(二) 知觉的分类空间

2、知觉对物的知觉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 错觉对他人的知觉社会知觉 人际关系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Date3(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教材P.48-54)(2)知觉的恒常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整体性Date4(四) 影响知觉过程的因素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情景性因素Date5(1)外部刺激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l刺激物的强度l刺激物的新异性l运动l对比l目标与背景的关系l刺激对象的组合特点和组织原则Date6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闭合性Date7(2)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l经验因素l需要与动机因素l兴趣因素l态度与期望因素l个性因素Date8环境刺激直接情境中的物

3、体和人知觉选择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大小 人格强度 学习对比 动机运动重复新奇熟悉 解释知觉误差 归因知觉防御 内在和外在归因定型化 对成功和失败的 晕轮效应 归因投射期望效应观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知觉组织知觉群集 连续性闭合接近性相似性 反应内隐的 外显的 态度 行为动机 感觉完 整 知 觉 过 程 的 基 本 要 素Date9(五) 知觉的作用l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 基础的,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l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 这对人 的行为十分重要。Date10第二节 知觉(认知)世界的差异(补充内容) (一) 客观世界认知的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同一客观世界的认知存在个体之

4、 间的差异。(二) 客观世界与认知世界的差异人的知觉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这种 反映与客观世界有一定的一致性, 但不完全 相同, 所以它被称为人的“认知世界” 。由于 每个人的认知世界中都渗透着个人的态度、 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每个人的认知世界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客观 世界, 而是以他自己的看法所构成的世界。Date11(三) 认知世界差异的原因l客观原因客观事物特征的强度、对比性、新颖性和活动性以 及人们对客观刺激的错觉都会使人在知觉客观世界 时产生差异。但更为重要的是知觉者个人的主观原 因。l主观原因需要过去的学习经验情绪Date12第三节 社会知觉l社会知觉的概

5、念l社会知觉的种类l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l社会知觉效应规律在管理中的表现Date13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觉。所 谓“社会对象”应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个人、社会团 体及组织。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教材P.55(一) 社会知觉的概念Date14(二) 社会知觉的种类l对他人的知觉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进而取得对其动机感情、 意图等的认知。亦即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做出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l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 系的认知和对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l角色知觉指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职业、职务和承担的责 任的认知以及对其

6、相应行为表现的评价。角色知觉是人的 社会知觉的核心内容。l自我知觉指以自己为知觉对象, 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心理状态, 以 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知觉。Date15第四节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社会 知觉效应规律)第一印象的惰性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逻辑误推自我投射社会刻板印象过宽、过严和居中趋势对比效应Date161. 第一印象的惰性l(1)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叫 做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 、 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它往往是 以后交往的根据。l(2)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

7、印象,也包括看 到 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l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l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Date17(3)第一印象的特征l表面性l片面性l类化l归因Date182.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社会知觉中信息出现的顺序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 最先出现的信息和最后出现的信息都能给人留下 较为深刻的印象。前者就是首因效应, 后者就是近 因效应。首因效应使最先留下的印象深刻固定, 近 因效应使最近或最后留下的印象稳固深刻。首因效应的理论根在于, 最先提供的信息不受前摄抑 制的干扰, 因此, 信息输入到头脑中比较顺利。近因 效应的理论根据

8、是, 最后提供的信息不受倒摄抑制 的干扰, 所以鲜明、深刻, 足以改变先前原有的印象 。Date193.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或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的 某些品质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 从 而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 这是一种 以点概面的知觉倾向。 晕轮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心理 定势; 二是中心特质的扩张化较重要的 中心特质有热情冷酷Date204. 逻辑误推人们常会根据个人所显示的一种特质 而推论其他特质, 这种推论并不是某一 特有品质的逻辑结果, 而是建立在个人 对人格的假设的基础上的主观类推。Date215. 自我投射效应l指个人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 到他人身上, 以己度

9、人 把自己的情感 、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 强加于 人, 认为他人也是如此。Date226. 社会刻板印象l刻板印象的概念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 比较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 下,人们常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 为基础对其进行判断。l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但在 很多情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 。Date23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l不同群体内的人所共有的特点。社会 生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 位、文化水准等方面大致相同的人, 具有很多共同点,因此,象职业、地 区、性别、年龄等都可能成为刻板印 象形成的基础。l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l社会权威的观念。Da

10、te247、过宽、过严和居中趋势l过宽指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具有的一 种宽大倾向,往往从积极的方面对他 人进行评价。l过严则是指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评价标 准过于严格,导致对他人的评价普遍 偏低。l居中趋势则是指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 评价标准都集中在中间水平上,既没 有很高的评价,也没有很低的评价。Date258、对比效应l教材P.63Date26(四) 社会知觉效应规律在管理中的表现1.聘用面试面试考官一致性低。面试开始时暴露出的消极信息会比较 晚时候暴露出来的同样信息影响大。“优秀侯选人”可能更多因为他没有令 人不满的特点, 而不是因为他具有令人 赞赏的特点。应聘面试者在面试中普遍使用印象整 饰技

11、术(印象管理) 。Date272.员工绩效评估在绩效评估中管理人员对下属的评级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其工作情况是否与预期相一致。 亦即现代“皮革马利翁效应” 。员工在工作中的绩效表现也有“自我实现的 预期”效应。由于平时没有做好员工的关键行为记录, 仅 凭主管人员的印象进行评价, 较多受到员工 近期表现的影响(近因效应) 。个体在组织中的未来常常不取决于工作绩效 本身, 努力水平或态度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而 对努力和态度的评价常常是一种主观判断, 很容易受到知觉的歪曲、偏见和晕轮效应的 影响。Date283. 对员工忠诚的判断对忠诚的判断有高度的主观性, 常出现 逻辑误推的错误。揭发者常被管理层视

12、为惹事生非者。4. 企业形象塑造CIS导入企业文化优化注重企业声誉Date29第四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一) 归因的概念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 析, 确认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心理过程。亦即 寻求和认识因果关系的过程。归因一般是由果溯 因, 归因过程是逆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的。 (二) 归因理论关于归因机制的各种系统解释。主要有海德的 内外归因倾向理论、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和凯利 的三维归因理论Date30美F海德的归因理论l最先对知觉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归因理论基本原理和 思想的是海德(F.Heider)。他在20世纪40-50年代对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原因的活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

13、究,于1958年出版了人际关系心理学,由此揭开了归因研究的历史。海德1896年出生于奥地利,1920年毕业于格拉茨大学 获博士学位。深受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家们的熏陶 ,特别是受到了勒温(Kurt Lewin)和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的影响。Date31海德在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理论的初创时期都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个是认知“平衡理论”。 这种理论后来由不少研究者加以发展,最终形 成了包括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在内的 认知组织理论;另一个就是归因过程研究,他 晚期的研究集中在这个领域,并由于在这一领 域的奠基性工作而最终成为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Date32情境归因和

14、个人倾向归因 海德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外 界环境,或者决定于主观条件。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 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的环境、与个体相互 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 、运气、任务的难易等,称为情景归因,也称外归因。 如果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 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及其 他一些个体所具备的特点,称为个人倾向归因,也称内 归因。l对于成就情境中人们对成败结果最可能作出的归因,海 德确认了四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他对成 就情境中归因内容的这种分析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颇大 ,广为人们接受和采纳,以至于

15、当谈到对成败结果的归 因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四种原因。Date33美 H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l在偏逻辑成分的归因理论中凯利(Harold Kelly )的归因模型是最引人注意、也是争议最大的一 种理论。凯利主要关心人们是利用哪些信息和怎 样作出归因的。他依据不同条件下对归因者来说 可用的信息不同,分出了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 况下,知觉者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并能观 察结果和它的可能的后选原因之间的协变关系。 在第二种情况下,观察者只有一次单独的观察机 会,必须根据有限的信息说明可能作为所观察到 的结果之原因的因素。Date34对第一种情况,凯利(1967)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又称“变异

16、框架分析”,或统计学中的ANOVA(方差分析)。按照凯利的模型,人们在对特定的社会行为进行归因时,可供选择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类:(1)活动者个人方面的原因:心境、个性、态度等,即个人归因;(2)环境方面的原因,即环境归因;(3)外部环境中刺激对象方面的原因,即刺激归因。那么,究竟选择哪种因素作为行为的原因呢?需要依赖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区别性信息、连贯性信息。情境刺激对象个体Date35l一致性资料: 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如果 许多人都像他那样做了,就称为“高一致性信息”,反之 就是“低一致性信息”。前者导致刺激归因,后者导致个 人归因。l区别性资料: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如果活动者只是对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