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50189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 刘金源 (南京大学 历史学系, 南京 210093) 摘 要:作为当今史学界最为流行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现代化为主线,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诠释和重构。现代化史观认为,自 1500 年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全球推进过程,现代化主线贯穿于这一进程的始终。在当前世界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现代化史观,从现代化视角去解读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去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 关键词:现代化;历史观;世界史教学;英法革命;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殖民主义 View of Hi

2、story from Modernization and the Teaching of World History LIU Jinyuan Abstract: As one the most popular views of history, the view of history from modernization insists that the modern world history should be re-comprehended and re-constructed by the masterstroke of modernization. As the view of hi

3、story from modernization suggests, the process of world history since the Great Geographic Discoveries in 1500, in the nature, wa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global advancing of modernization, the masterstroke of modernization carri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In the current world history teaching

4、, the carrying through the view of history from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great historical incidents from the point of modernization, will be beneficial to us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incidents and grasping the macroscopical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5、Modernization, View of history, History teaching on world history, Revolution in Britain and Franc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Meiji Restoration, Colonialism 所谓历史观,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观点或看法。历史观是史学家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基本框架, 在不同历史观主导下, 人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历史观的形成不仅与史学家的个人因素相关, 更主要地与时代环境有关。建国以后,由于受到苏联史学

6、以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阶级斗争史观在我国史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同模式研究” (批准号: 04JZD0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金源(1972 ) ,男,安徽望江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世 界现代化进程、英国及英联邦发展研究。 1界长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阶级斗争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一般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个阶段,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以阶级斗争形式体现出来。 由此以来, 阶级斗争就成为历史发展的

7、动力, 历史也变成了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史。阶级斗争史观强调用阶级分析法去研究历史, 它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阶级属性, 因为在阶级社会中, 一切人都在事实上属于不同的阶级, 因而他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这正是阶级斗争史观赖以合理合法地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据。然而,阶级斗争史观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即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它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 随着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我国的主要任务,阶级斗争史观逐渐没落下去。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史学界在逐步打破并放弃阶级斗争史观的同时,开始引入西方的各种流行史观

8、,由此而形成种种新史观。当前史学界流行的各种史观中,最具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种,即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其中,现代化史观由于体现了对中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观照而备受关注。 现代化史观在史学研究中得到深入贯彻,但在当前的历史教学,特别是世界史教学中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 本文将对现代化史观的来龙去脉以及现代化史观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现代化研究与现代化史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随着非殖民化浪潮的兴起, 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并活跃于国际舞台上。在当时美苏对峙的冷战背景下,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将何去何从,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些现实问题成

9、为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这样,以宣扬西方国家发展道路普适性、 探寻第三世界国家发展道路为主题的现代化研究,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悄然兴起。从理论上看,现代化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兴起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学科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从现实来看,其兴起反映出美国人希望找到一种与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相抗衡的理论体系, “现代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1(pp.8-9),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美国实行冷战的意识形态武器。 现代化研究兴起后,在西方学术界迅速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各学科的学者踊跃加入到现代化研究的行列之中。 以刘易斯、 罗斯

10、托为首的经济学家强调现代化经济层面的变革,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以阿尔蒙德、里格斯为首的政治学家将现代化等同于政治发展及政治现代性的形成, 认为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之根本。 以帕森斯、斯梅尔瑟为首的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即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不断分化整合,其功能日益分化完备的过程。以英克尔斯为首的学者则提出“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强调“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2(p.8) 以布莱克为首的历史学家,则从综合的视角来考察现代化,并“把现代化看作是一个影响社会的2各个方面的扩增过程。 ”3(p.18) 这些学者从不同学科

11、层面所构筑起来的理论体系, 被称为 “经典现代化理论” 。总体而言,经典现代化理论将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强调西方国家发展道路的普适性, 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未来在于走西方式的发展道路, 这对于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力。 经历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辉煌之后,到 70 年代,现代化理论开始遭遇兴起于拉美的“依附论”4(p.222) 的挑战,这也促使现代化理论的转型,亨廷顿、富永健一、茨阿波夫等学者开始对现代化理论实施修正,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西方发展道路等问题做出了提出了新的看法。80 年代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开始衰落下去,并被新兴的发展研究所取代。现代化研究在西方的没

12、落,从理论上看,与诠释现代化的结构主义的过时有关;从现实上看,与西方道路在第三世界遭遇的挫折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西方学术界不再关注现代化这一论题,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仍在对现代化孜孜以求,这也使得在非西方世界,现代化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 尽管中国政府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但在学术界,由于受到特殊政治环境的影响,学者们对于现代化研究讳莫如深。直到改革开放的 80 年代中期后,现代化研究在中国才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并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互呼应。 北京大学罗荣渠、华中师范大学的张开沅、 南京大学的钱乘旦等在现代化研究方面走在了前列, 一批有影响力的论著,如现代化新论 、 发达

13、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 世界现代化进程等纷纷涌现出来。在从事现代化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开始自觉从现代化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历史,由此而形成了现代化史观。 在国内,罗荣渠教授是提出现代化史观的第一人。在他看来,现代化是近两百多年来人类历史的一个伟大变革的过程, 是自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 研究世界各国的近现代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研究这些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罗荣渠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提出了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 “一元”是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经济力的变革,三大生产力形态(原始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

14、)引导出的历史演进阶段,是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演进一般必经的顺序和阶段。5(p.222) “多线”指的是在同一大生产力状态下不同社会的发展,受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千差万别,但可大体归纳成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都不是单向度的、静态的,而是多向度的和动态的。 “一元”是社会发展的共性, “多线”是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两者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共性与特殊性的统一。6“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一种现代化史观,它的提出,对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史观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在当今学术界, 系统提出并阐释现代化史观的当属钱乘旦教授。 根据人类历史

15、演进的特点,钱乘旦教授明确提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这一论断,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在钱乘旦教授看来,现代化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动,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换,它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换句话说,现代化是3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立的过程,它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7(pp.2-3) 钱乘旦教授认为,作为一个历史性过程,现代化进程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演进几乎是同步,为此,将现代化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主线是非常合适的, 这一方面反映出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另一方面, “近代以来,世界上几乎一切事关全局的大事或体现着大方向的进展都以现代化为中心

16、,而不论这些进展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还是社会生活的。 ”8 钱乘旦教授特别指出, 尽管现代化理论诞生之初曾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但当今现代化越来越成为一个中性概念,并没有姓“资” 、姓“社”的问题。因此,强调现代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要走“西化”的道路。9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 ” 10(p.30) 现代化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笔者认为,以现代化史观来诠释历史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阶级斗争史观强调政治史而忽视经济、社会变革的弊端,从而实现了对阶级斗争史观的突破。现代化史观在学术界的流行,从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追求现代化, 以现代化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充分体现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二、现代化史观下的历史进程 按照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 其主线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因而在世界各地逐步夺取政权, 确立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