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781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 文 试 题本试题卷共10 页, 18 题。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晋国祁奚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一直以来被传为佳话。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防止官吏任人唯亲的回避制度。从现有史籍上看, 最早在西汉的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地方官任职必须回避本郡

2、的规定,而到了东汉桓帝时,就已经正式出现“ 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对临监” 的“ 三互法 ” ,从此初步奠定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中国历代实行的回避制,主要包括地域回避与亲属回避两方面的内容,简单来说即是“ 避地 ” 与“ 避亲 ” 。所谓避地,是指地方官员任职时必须回避某些地域,主要是官员籍贯不能与他的任职地重合; 而避亲则是指官员担任行政职务或执行公务必须回避与自己有亲属关系之人。随着时代变迁,行政回避制度也在发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制度越来越严格,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处罚越来越严厉。西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官员与地方豪强勾结,规定各郡、国的守相以至于县令、丞、尉等官职,都不允许由本

3、郡人担任,可谓是首开地域回避制度之先河。此后,除了在魏晋时期曾一度放松外,历代对地方官任职都有严格的回避规定。如唐代初期, 已开始明确规定除了京兆、河南两府外,其余地方官员均不得在本籍及邻近州县任职。到了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已不限于本州、县,而是扩大到了路一级区域,宋神宗以后更是不仅要求回避本籍,同时还需要回避田产所在地。明清时代, 中国官僚体制最为成熟,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也最为严格。明太祖时期,为了防范各级官员弄权地方,一度实行南北更调制度,即南人只能任职北方、北人只能任职南方,同时又将全国划分为三大行政区,施行地方主要行政官员轮换制。但是,由于地域回避限制过于严格, 地方官

4、员调任频繁、任职遥远, 导致很多地方空缺官职难以得到及时补充,不得不又将回避地域限定为省一级,同时将滇、 贵等边疆地区地方官员任职回避范围缩至府级区划。入清以后,在继承明代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对官员任职回避要求进一步细化,如康熙四十二年规定,各级地方官员任职,“ 五百里内,均行回避” 。实行回避制度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政廉洁。历代之所以制定日益严格的回避制度,是因为中国有重乡土、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各级地方官员很容易陷入各种复杂关系网,难免会利用自身的权力为亲友谋利,从而导致行败。而回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官员在任职与具体行政公务中,脱离原本熟悉的关系网,避免官员利用亲属、乡土关系腐败,防止

5、出现 “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 的后果。 从历史经验来看, 尽管历代王朝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但是随着唐宋以后回避制度日趋严格、规定日益细密, 官员的腐败现象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汉、魏晋时代梁冀、石崇那样庞大、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官场腐败更多的是官员个体行为,证明严格回避制对防止腐败确有着重要作用。(摘编自郑金刚的 中国历史上回避制的困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以防范,汉武帝时禁止地方官吏在本郡任职的规定开避亲制度之先河。B东汉桓帝时制定的“ 三互法 ” ,包含了亲属回避与地域回避两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

6、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C为抑制地方官员的势力,唐代初期,地域回避规定更加明确和严格,大部分地方连官员籍贯所在地的邻近州县都要回避。D回避本籍一直是行政回避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回避范围曾不断扩大,回避田产所在地也曾纳入了制度规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严苛的地域回避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虽能起到防范各级官员弄权腐败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有位无官的负面影响。B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严格规定官员只能在田产所在地以外的区域任职。C在限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补充里程限定,是清代较明代在地方官员任职回避制度制定上更显细化的表现。D回避制降低了重乡土、

7、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对官员行政的影响,减少了地方官员依靠宗族、地方势力弄权的可能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历代实行的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出现“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的现象,防范地方滥权,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在历代都有它的积极作用。B清代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最为严格,但单纯依靠人事回避制并不能杜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这类腐败现象的发生。C魏晋时代石崇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证明回避制度一旦松懈或执行不力,容易导致地方势力极度膨胀。D自回避制实行以来,历朝历代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细化,且日趋严苛,发展到明清,行政效率降低等弊端日渐显露。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8、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 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 前

9、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 ” 信孺曰: “ 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 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 “ 和与战,俟再至决之。” 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 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 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 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 “ 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 至厉声诘之, 信孺徐曰: “ 欲得太师头耳。 ” 侂胄

10、大怒, 夺三秩。 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节选自宋史 方信孺列传 ,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信孺曰 /反俘归币可也 /缚送首谋 /于古无之 /称藩割地 /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 /信孺曰 /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B信孺曰 /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 /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 /信孺曰 /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C信孺曰 /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 /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

11、所忍言/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 /信孺曰 /吾将命出国门 /时已置生死度外矣D信孺曰 /反俘归币可也 /缚送首谋 /于古无之 /称藩割地 /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 /信孺曰 /吾将命出国门 /时已置生死度外矣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 弱冠 ” ,未成年称 “ 未冠 ”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

12、,即三级或三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3、分)(1)信孺曰: “ 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晚泊陆游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注陆游因 “ 力说张浚用兵 ” 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8.诗中哪些内容扣住诗题“ 晚泊 ” ?请简要分析。 ( 5分)9. 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14、缺部分。(6 分)(1) 诗经 氓中 “,” 两句,表现女主人公天天早起晚睡地操劳家务。(2) 荀子 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3)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梦想中战斗获胜,功成名就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走火崔立老霍是在临下班前接到那个陌生电话的,电话那端的声音也一如那天的天气般冷峻

15、,那个声音冷冷地说了句,是老霍吗?晚上朝西公园,见个面吧。听那声音,似乎是很熟悉的一个人,老霍脑子里迅速转了几转,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那人是谁?老朋友了,还不记得吗?那个声音寒意逼人。老狼?老霍顿时就跳出一个人影来,在18 年前,是作为警方卧底的老霍,亲手把老狼送进了监狱,老霍还记得老狼被关进监狱那一刻说的话,我一定会出来找你的!那一天,终于来了。18 年前,正是老霍意气风发的年纪,骨子里洋溢着除暴安良的气息,在那次卧底行动中,老霍击伤了意图顽抗的老狼。老狼听老霍半天没动静,冷笑着说,怎么样?是不是怕了,不敢来了?老霍忽然也笑了,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呵呵笑着,说,有什么不敢,对了,你是什么时候

16、出来的?老狼却没心思和老霍磨,说,少废话!记住,如果有胆量的话,就一个人来。好!没问题,那我们不见不散了。老霍微笑着挂了电话。老霍去公园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公园里隐约而见的只是那一盏盏稍显暗淡的灯。在公园的一角, 老霍看到了一个席地而坐的男人,地上还摆了许多的酒瓶。老霍走了过去。在朦胧的灯光下,老霍看了男人一眼,这个男人,和18 年前的老狼天差地别,脸上,明显有了老态。看那面容,看那眼神,也更冷峻了,充满了沧桑。老狼朝老霍瞅了一眼,就递过去一瓶开好的酒。老霍一手接过, 想了想, 说,这些年在里面还好吗?老狼没说话,只是仰头喝了一口酒,转头看向老霍说,你觉得呢?你要不要试试在里面呆个18 年?老霍摇了摇头,说,出来了,有什么打算?老狼没接过老霍的话,自顾自地说,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么好的一个朋友,居然会朝我开枪,而且一下子就把我送了进去。老霍苦笑着说,我们是朋友,但我更是卧底,我不能忘了我的使命啊老狼听着老霍的话,忍不住就一阵冷笑,说,你说得那么冠冕堂皇,那现在我出来了,你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