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49585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参加 (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各位校长和课题 组成员参加天河区中小学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课题开题暨中学校长座谈会主要内容 (一)、05学年初一入学后 测试的情况 (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 体系的初步设想 (三)、研讨几个重要问题 (一)、05学年初一入学后测 试情况 1、感谢局长和各校校校长。考务:表扬 44中、天河中学、47中。 2、存在问题:来开考务会的领导与回 校后实际操作的人员不是相同 的 3、正式的统计结果(印发)。人数和注 册人数。“超均率”可跨学科、跨 时段进行比较,即使名次没有变化,也 能看出进退情况。 (一)、05学年初一入学后测试 情况 4、是否把本次成绩作为三年后督导评奖的起 点 5、学困生基础知识

2、薄弱的程度。 平均每科不足40分的全区458人,平均每科不 及格的全区1403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25.5 。80.01?得0分的519人;36与48的最大 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得0 分的1014人;2道共8分的计算题全都得0分的 460人;5道共28分的应用题全都得0分的325人 。 (一)、05学年初一入学后测试 情况 6、针对学困生的建议: (1)抓好课内外学习行为习惯 的养成。 (2)要特别注意“不回应”的学 生。 (3)主战场定位在课堂。(一)、05学年初一入学后测试 情况 7、本次测试引发了争论。有人向区政府 投诉,认为这样的测试违反“减负”的政 策。1700点击,5

3、4人回复。希望有关领 导制止此类违反中央和省“减负”政策的 行为。 (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一、背景 二、特点和功能 三、建设方案(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的初步设 想一、背景:1、小学近几年没有高信度的统测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参加05初一入学后考 试人数占毕业人数 的百分比三科平均 每 科总分不足180分人数 占参加考试人数 的百分比 A53.624180.33.7B67.4240808.2C8116655.354.7D8216655.353.7(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的初步设 想 一、背景: 2、初中没有入学考试很难评价出口。 3、高中迫切需要提高尖子生和临界生的

4、应试能力。 4、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科质量监控各 自独立、互无联系。 5、学科质量与课改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有什么规律等。(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的初 步设想 一、背景: 6、“人改”之后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增加。人们 希望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7、国际国内的教育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质量测 试。教育部目前在上海进行试验。 8、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 制度改革的通知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 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这说明 政策是允许在中小学进行考试的,而且是评价 的主要方式之一。(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二、特点和功能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兼顾节约资

5、金。 2、覆盖全区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兼顾 易于操作。 3、准确测量全区中小学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 。 4、准确反映个体和群体对具体知识(技能) 点的掌握情况。 5、测量结果可以在一定权限内实现网上调阅 、下载。(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 1、总体需求; 2、软硬件的功能; 3、数据需求;4、进程与阅卷点建设; 5、资金预算; 6、系统运行; 7、效益; 8、实施步骤 。(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 1、总体需求 满足全区统考、各校自考阅卷与统 计分析的要求; 各级考试模式、阅卷方式、统计分 析与现行高考、中考模式接轨。 减轻教师负担,

6、增强学生应考能力 。 (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 2、软硬件的功能 中考“一模” 6小时完成扫描。 普通纸双面A4纸黑白速印机制作; 答卷扫描与涂点识别同步完成; 单选、多选的客观题自动评卷; 考号自动识别; 使用常用的文字编辑软件如MS-Word设 计答卷;(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 2、软硬件的功 能 自动检测错填的考生信息; 答卷模板可根据考试需要自由定义; 评卷教师、评卷组长与系统管理员的角 色定义与权限管理; 阅卷过程中自动屏蔽考生信息; 鼠标和数字键盘两种输入分数模式;(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

7、。 2、软硬件的功能 对阅卷的总体进度、各题进度、个人进度及评 卷误差实时监控; 对任意科目、任意题目,按任意比例进行单评 、双评或多评设置; 主观题答卷扫描图像的灰度显示效果增强,降 低评卷教师眼睛疲劳度; 对答卷内容批注、放大、缩小、旋转、浏览、 擦除、复原等;(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 2、软硬件的功能 对异常答卷、优秀答卷、参考答卷及其它答卷 的标注及处理; 对历史评卷的管理,包括查询、重评、修改等 ; 对评卷教师的评卷质量管理,包括对各题评阅 的平均分及给分曲线; 单科或多科同时并发正常评卷的用户数量不少 于150个; 满足6项数据需求,具有跟踪管理功能

8、。(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三、建设方案3、数 据需求 (1)考生成绩表(分区域、学校、教 师、班级四种):名次考号姓名性别语文数学 各科总分(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 系的初步设想三、建设方案3、 数据需求(2)总分排序表(按各校总分由高到 低排序,达到满分的60为及格,每 科达到全卷满分的)名 次学 校人 数总 分满 分 率0 分 率优 分 率及 格 率低 段 率按总分15进行 分段的“率”(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三、建设方案3、数据需求 (3)学科排序表(每个学科一张表格,一是所 有学校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二是每校所有各班 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三是所有教师按

9、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 名次校班 或 教 师人数 平 均 分及 格 率优 分 率满 分 率0 分 率低 段 率按总分 15 分段 的“ 率”(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3、数据需求 (4)学科分析表(每个学科一份表格,分区 域、学校、教师、班级、学生五种) 对每一道题:题号、最高分、最高率、最低分 、最低率、平均分、得分率、满分率、0分率 、优分率、及格率、低段率、难度、区分度、 标准差、知识点、选A率、选B率、选C率、选 D率(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三、建设方案3、数据需求 (5)超均率排序表。某对象超均率(该对象 平均分全区平均分)全区平均分100

10、。校、 班 或 师总分超 均率语文 超 均 率数学 超 均 率语文平 均分总分 平 均 分(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3、数据需求 (6)超均率跟踪表。用于呈现多次考试 后成绩变化。分学校、班级、教师、学 生四种对象。举例:初中学生超均率跟 踪表 语文入学、初一、初二、一模、中考 数学入学、初一、初二、一模、中考 入学、初一、初二、一模、中考(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4、进程与阅卷点建设 第一批2006年5月前16所中学教研室。完成初 一入学后语数英;中考“一模”;高二第一学 期开学初;高二第二学期开学初;高三第一学 期开学初;高三“一模”

11、6次试验 第二批2007年5月前20小学。完成小学一年级末 和三年级?末网上阅卷试验;中学全面网上阅 卷试验 第三批2008年5月前小学组合。完成非区域性统 一测试网上阅卷试验(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4、进程与阅卷点建设 所有阅卷点优先满足“区域性统 测”阅卷试验需求并尽力给予支 持配合。各阅卷点在满足区域性 统测需求之外,可以自行利用系 统进行本校或几校联合网上阅卷(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5、资金预算 (1)第一批学校硬件配置教研室16所 中学 核心软件含100终端用户单价14万元共238 万元 高速文档扫描仪单价4.18万元共66

12、.88万 元 两项合计304.88(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5、资金预算 (2)第二批学校硬件配置规模较大、条 件较好的小学20所,每校配置 高速文档扫描仪1台、核心软件一套和 100个用户终端,共(1.68万元+6万元 +100800元)20320万元。 中小学合计预算共约625万元(07年5月 前)(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6、系统运行 (1)全区性统考:系统可安装在各阅卷点的 网络服务器上,一般情况下,全区性统考的阅 卷都将集中于中学16个阅卷点或其中几个阅卷 点的电脑室进行,以便于统一管理。 (2)各学校使用:系统可安装在各阅卷点

13、的 网络服务器上,评卷教师既可集中在电脑室阅 卷,也可分散在教师办公室进行评卷。(二)、建设学科质量监控体系 的初步设想 三、建设方案7、效益: 节省时间(30名教师6小时阅完6100张小学数 学毕业卷),大幅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实现阅卷质量控制的零误差; 统计分析数据更符合区域及学校的需要; 考试纸张成本(A4纸批量印刷)较低; 间接效益增强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 教师讲评及质量分析可通过校园网实现考试数 据共享;数据接口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统计需要 。(三)需要共同研讨的重要问题 1、6项“数据需求”是否完善?进行哪 些增删,才能满足各职能科室和各个学 校的需要? 2、测试结果的公布对象和公布项目(权 限)怎样确定? 3、8次区域性重点统一测试的试验安排 是否恰当? 4、对“体系”的建设你还有哪些建议? 5、是否敢于举行2次小学阶段区域性高 信度的全面统测?分别在哪两个年级统 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