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580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法40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法律常识问答刑事法律( 40 题)一、问答题1、什么是刑法?答: 刑法就是指一个国家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以后行为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受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2、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3、什么是犯罪?答: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是指“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

2、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4、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5、我国刑法对犯罪后追究刑事责任有何规定?答:我国刑法规定: (1) 、未满 14 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什么样的危害社会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教唆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不仅要追究教唆者的刑事责任,而且应当要从重处罚教唆者。 (2) 、已满 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 、已

3、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5)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6)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7)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8) 、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答:我国的刑罚由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组成。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4、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7、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能否超出必要的限度?答:我国刑法规定“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8、什么是累犯?对累犯怎样进行处罚?答: 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

5、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但是过失犯罪除外。特殊累犯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间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对于累犯,刑法第条规定,应当从重处罚。9、不作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答:不作为成立的条件是:()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其特定义务的来源有: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二是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尽到的义务;三是由于行为人先前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下所产生的义务。 ()

6、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不作为的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10、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犯罪预备有犯罪的预备行为,对社会有危害性, 已经构成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犯意表示是单纯的犯意流露,无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思想,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而不能认定为犯罪和处以刑罚。11、犯罪未遂应当具备哪些特征?答:犯罪未遂应当具备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行为;二是犯罪未得逞, 即未完成犯罪, 这在结果犯中表现为未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在行为犯中表现为犯罪的实行行为未实行终了,

7、在危险犯中表现为未出现法定的危险状态;三是犯罪未得逞是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足以阻止行为人的犯罪意志和犯罪活动的主客观原因。12、共同犯罪人的种类有哪些?及其刑事责任是怎样规定的?答: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减刑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自由的犯罪分子。对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 应当按照其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期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 应当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对于胁从犯, 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

8、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是指归于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对于教唆犯, 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3、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其一,犯罪主体必须在二人以上。这些犯罪主体既可以都是自然人,也可以都是单位,还可以是一些是自然人一些是单位,他们(它们)都应当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其二,必须有共同犯罪行为。 共同犯罪行为是在共同犯罪故意支配之下实施的、侵害同一客体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 教唆行为、 实

9、行行为、 帮助行为。 这些行为都是同一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其三,必须有共同犯罪故意。在共同犯罪中, 每个犯罪人都具有犯罪故意;他们的犯罪故意的内容相同,都是为了侵害同一客体;各共同犯罪人知道自己是在与他人一起共同侵害同一客体,即具有犯意联系。14、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犯罪和刑罚是刑法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刑罚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在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用以惩罚犯罪的手段。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15、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区别是什么?答: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区别是:(1)适用对象不同。 有期徒刑既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 又适用

10、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拘役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2)执行场所不同。有期徒刑的执行场所是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3)期限不同。有期徒刑的期限长、起点高、 幅度大;拘役的期限短、起点低、幅度小。 (4)待遇不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无偿劳动,接受教育改造;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5)法律后果不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犯一定之罪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构成累犯;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除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以外,原则上不构成累犯(说明:教材第164 页称 “

11、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不论何时再犯新罪,都不构成累犯”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并不要求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16、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满后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应如何处理?答: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满后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的处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 年考验期满后, 减为无期徒刑。 ( 2)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 年考验期满后,减为15 年以上 20 年有效有期徒刑。( 3)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17、我国的死刑政

12、策及其在刑法上的体现是怎样的?答、我国的死刑政策是“ 保留死刑、坚持少杀、严防错杀” 。这一死刑政策在刑法上体现为: (1)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刑法总则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刑法分则把死刑的适用范围具体化,死刑一般是作为选择性的法定刑而适用。(2)限制被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的范围,规定对犯罪时不满18 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规定了死刑核准程序, 规定死刑除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设置了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给罪该处死但是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留了一条生路。18、自首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答:自首可以分为一般自首与特别自首两

13、种。成立一般自首, 需要具备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两个条件。自动投案, 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归案之前,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承认自己实施了某种犯罪,并且自愿置于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负责人员的控制之下的行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成立特别自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第二, 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即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且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属于不同种罪行的那些罪行。19、减刑与减轻处罚的区别有哪些?答:减刑与减轻处罚的区别是

14、:(1)性质不同。减刑是刑罚执行制度,减轻处罚是量刑情节。 (2)适用的对象不同。减刑适用于已决犯,减轻处罚适用于未决犯。20、假释与缓刑的区别有哪些?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1)适用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适用根据不同。假释的根据是犯罪人在服刑过程中的表现;缓刑的根据是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3)适用的时间不同。假释在刑罚执行过程中适用;缓刑在判决的同时宣告。(4)不执行原判刑罚的范围不同。 假释是附条件地不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期;缓刑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决的全部刑期。二、选择题21、某甲是间歇

15、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应当负刑事责任22、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 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入森林约5 公里的时候, 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自回县城工作单位,4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意外事件过失杀人不构成犯罪23、一货轮在海上航行,突起大风,并收到强台风警报,当时靠岸避风已无可能

16、,而气象台预报台风中心正要经过货轮航行的海域,为使货轮和船员的生命免遭损害,船长下令抛去部分货物(价值3 万元),以减轻货轮的负载。但当台风刚接近货轮航行海域时,突改方向,并未殃及货轮安全。因此,该船长的行为可视为(A) 。紧急避险假想避险过于自信过失犯罪不是紧急避险24、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紧追不舍。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刺激王某,王某又追。待王某追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D)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防卫过当故意杀人25、李某因赌博受到领导批评后,萌生报复之念,欲将单位仓库焚烧。一日拂晓,李某潜入库房,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窗外似有人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的行为属于( C) 。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预备26、某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 余元,交与朋友某乙帮助销售。某乙明知是盗窃的赃物,而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某丙。某乙的行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