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001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阳县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期,我们对近年来双庙塬村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张家塬镇双庙塬村,位于千阳县城以北4公里处,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316户,1059人,耕地1787亩,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29元,同比增长19.6%。一、现状与成效1、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09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1330亩,其中,小麦460亩,玉米860亩;桑园面积1350亩,年养蚕1100张;奶畜存栏808头(只),其中奶牛存栏422头。粮经种植比例为0.67: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奶畜

2、、蚕桑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2、多元化增收格局初步形成。被调查35个样本户,155人。2009年,全年家庭总收入113.68万元,人均7334.8元,其中,奶畜收入108471元,人均699.8元,占总收入的9.54%;养蚕收入6565元,人均42.4元,占总收入的0.57%; 外出务工收入623017.4元, 人均4019.5元, 占总收入的54.8%。奶畜、蚕桑、劳务3项收入占全年家庭收入的64.9%,逐步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民收入新格局。3、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围绕做大奶畜产业,村上建起了占地30亩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青贮窖360 ,建牛舍1300,入住奶牛316

3、头,有效带动了奶畜产业发展。村上成立了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278户。建起了公共服务中心、农信通服务室,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年上网查询信息253人(次),发布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126条,为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了服务保障。4、农村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全村砂化、硬化村庄道路25条5500米,实现了主干道路硬化、排水畅通化。推广“一池三改”196户,占总户数的62.8%,其中,卫生厕所101户、户用沼气30座,改灶65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围绕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建起了占地1500农民文体休闲园,为群众创造了优美舒适的休闲活动场所。5、农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加快村庄街巷绿化步伐,

4、栽植绿化苗木17000多株,实现了村主干道、 街巷全面绿化。 大力推进文化进村,制作版面45块、1630 ,粉刷墙面1800,建成了文化一条街。积极整治农村环境,清理“三乱”382个,拆除违章建筑46处,安装太阳能路灯8盏,建果皮箱7个、标准化垃圾屋1座。安装有线电视65户、固定电话216部,3户农户用上了电脑,85%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二、困难与问题1、主导产业效益不高。 奶畜、蚕桑等主导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额不大,只占到农民总收入的10.1%。劳务收入占农民总收入中的54.8%,是当前该村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农民增收的成本较大,2009农民家庭

5、经营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 71.4%,而纯收入仅占61% ,成本率接近 40% ,粮食生产成本率达到 62% ,畜牧业成本率达到52.5% 。2、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在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方面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奶站小区、合作经济组织等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 农民依靠科技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不强。3、劳动力素质偏低。 根据调查,全村劳动力总数470个,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8人,只占到16.7%;初中文化程度的221人,占47%;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171人,占36.3%。从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等培训的仅为

6、1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9%。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下、掌握专业技术偏少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原因。4、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从35个调查户发现,劳动力总数92人,外出务工4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7.9%。专门从事农业生产4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2.1%。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农村发展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现象较为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5、农民富裕程度不高。 被调查的35户,全年家庭总支出402273元,人均2813元,其中,生活食品支出125980元,人均881元,恩格尔系数为31.3%。这说明该村农民的生活水

7、平总体不高,农民收入的相当大部分用于生活食品支出, 在文化、精神等领域更高层次的消费能力还很有限。三、对策与建议一是要把发展主导产业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首要问题是生产发展,发展生产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各类农业体系服务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要把改善农业条件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

8、一个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制约着农民增收的速度和水平。近几年来,该村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加快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优化农村生活环境。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村庄环境面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山区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范例。三是要把培育新型农民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要解决农民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提高农民自身发展经济、自我脱贫致富的本领。要加大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力度, 实现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要

9、围绕做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站、图书室、信息室、广播室等综合服务平台作用, 积极开展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重要保证。四是要把建立促进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机制做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要鼓励有资金基础、有先进发展理念、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老板和优秀年轻农民返乡,创办企业,发展个体经济,以优越的资金项目带动发展农村经济。 要给予他们以政策扶持和经济奖励,形成依靠农民的主体力量来发展农村经济的良好氛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村经济步入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五是要把落实惠农强农政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持久动力。要认真贯彻各级强农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直补、小麦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以及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大的政策实惠。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政策性银行对“三农” 服务的范围。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同时,加强对涉农收费的专项管理,防止出现乱集资、乱收费和乱摊派现象,全面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 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