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47459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8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精要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绪论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 2、母语和外来语(2)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2) 4、目的语(3) 二、 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4) 2、汉语教学(5)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5) 4、应用语言学(6) 5、外语教学(法)(7) 6、外语教育学(7) 7、第二语言教学(7)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7)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科学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9)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0) 1、国内外学者提

2、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10)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13)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19) (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任务是教好语言,而不是教哲学、文学、史学或别的什么学科。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的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的分支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21)

3、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快,班的规模较小。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23)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一、“小儿科”论(27)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28)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31)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34)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对

4、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38) (1)初创阶段(1950-1961) 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先生。1953 年发表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周祖谟)和 1958 年出版的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2)巩固阶段(1962-1966) (3)恢复阶段(1972-1977)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43) (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 年代)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 年代)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6) 二、学科地位(47) 1979 年 9 月原北京语言学院的内部刊物语言教学

5、与研究改为正式出版的季刊,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49) 四、学科理论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56)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58)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基础篇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66)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语言的物质形式是声音,语言符号是声音

6、和意义的结合体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大脑和完善的发音器官)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72) (1)历史比较语言学(72) 出现于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英国学者琼斯于 1786 年发表论文,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为 19 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19 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

7、“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对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以后的索绪尔、乔姆斯基等人有一定影响,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2)结构主义语言学(73) 1906 年到 1911 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1916年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后来被奉为语言学的“圣经”,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其语言理论也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的指导思想。 (3)转换生成语法(74) 20 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其标志是

8、1957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 句法结构 一书的出版。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出现, 称为 “乔姆斯基革命”。 (4)功能主义语言学(75) 60 年代末、70 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着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这是语言学研究领域又一次拓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著名语言学家,中心在欧洲。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系统语法”为框架论述语言功能。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76) (1)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77) 乔姆斯基在 60 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 60年代首次提出

9、了“交际能力”的概念。海姆斯还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 1983 年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 (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78)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79)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于 1952 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 (美国语言学家萨克斯 “语轮替换” 。 ) (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81) 50 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

10、论。(言内行为、言内行为、言后行为) 60 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提出“合作原则”,包括四项(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的六项标准,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 谦逊准则、 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 “面子保全论” 。 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其标志是1898年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的出版。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83) A、语法方面 B、语音方面 C、词汇方面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

11、习的难点(84) A、语法方面 B、语音方面 C、词汇方面 D、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87)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思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活动。 A、教育的作用(87) B、教育的目的(88)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与教学论(89) (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与教学模式(90)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教学过程 (3

12、)教学过程的模式(91) A、传授式 B、活动式 C、发现式 D、发展式 (4)教学原则(94)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E、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F、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G、直观性原则。 H、巩固性原则。 I、量力性原则。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96) 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2)教学方法(98) A、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

13、则决定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教师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 “注入式” , 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C、主要教学方法(99) 1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01) 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102)

14、 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2)语言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103) 大脑左半球存在三个语言功能区:布罗卡区的前言语区,主要是与语言表达功能有关;韦尼克区的后言语区,主要是与语言理解的功能有关;位于顶叶、枕叶、颞叶联合区的上言语区。 (3)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105) 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的类型(106)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记忆按其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 (也称感觉登记或

15、瞬时记忆) 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感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存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从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没有限度的。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108) 记忆过程包括记忆、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实际上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 A、识记。 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忆和有意识记两种。 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 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B、保持。这一环节是巩固识记所必须,也是再认和重现的必要前提。 C、再认和重现。第二语言的重

16、现也称为回忆。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遗忘又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A、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衰退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B、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112) 1从识记的时间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 2从识记的内容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的慢;熟悉的材料、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 3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的越多。 4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的越少。 5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通道输入,比孤立地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13) (1)构造主义(113)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而典型代表人物则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2)机能主义(114) 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