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37235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 1 -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区位商视角研究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转移 周燕萍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E-mail: 摘摘 要:要: 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式研究了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得出苏南具有信 息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苏中具有电子产品制造业潜在优势, 苏北具有计算机服务业潜在优势。 最后给出了苏中苏北信息产业转移的相关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转移,区位商 1 引言引言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沿沪宁线已形成一条以微电子、软件、移动通信及网络设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带。1目前,在江苏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江苏制造业第一大产

2、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江苏信息产业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平衡。截至到 2007 年第三季度,苏南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7200.59 亿元,而苏中和苏北则分别为 712.01 亿元和 147.21 亿元,苏南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为苏中和苏北总和的 8.33 倍。要解决信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就需要促进信息产业由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适应将信息产业培育成江苏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战略要求的事情。 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 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原因, 也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 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

3、要, 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 对于苏中、 苏北这些江苏欠发达地区来说, 抢抓机遇, 因地制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 本文试图把区位商概念运用到苏南、 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上, 并据此给出苏中和苏北实现产业转移的相关建议。 2 区位商分析方法区位商分析方法 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 通常用区位商(LQ)来测定一个小区域工业产业部门在大区域范围内的相对专业化程度,从而确定该小区域的产业分工优势, 并最终反映各小区域的对外经济联系格局。 区位商常被解释为: 一个小区

4、域内某种产业的产值在该小区域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所有小区域该产业产值在所有小区域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ijij i ij ijij jijxx L Qxx= (1) 上式中,i 表示第 i 个产业;j 表示第 j 个地区;ijx表示第 j 个地区的第 i 产业的产值指标。 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 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以根据工业总产值、企业单位数、工业增加值、总资产、产品销售收入、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商。 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当ijLQl 时,表明该地http:/ - 2 -

5、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当ijLQ=l 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该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ijLQl 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 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如唐磊、 曾国平(2004)2运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2005)3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 刘晓红(2006)4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 重点和薄弱环节。

6、 区位商法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 江苏信息产业三大区域区位商分析江苏信息产业三大区域区位商分析 3.1 区位商的计算与结果区位商的计算与结果 表 1 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及增加值区位商 苏南 苏中 苏北 工业产值 1.21 0.59 0.16 工业增加值 1.24 0.71 0.22 资料来源:江苏省信息产业厅、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数据 表 2 苏南、苏中、苏北信息产业各子类区位商 地区地区 分类分类 苏南苏南 苏中苏中 苏北苏北 电子产品制造业 1.2 0.64 0.17 软件业 1.33 0.08 0.07 软件产品 1.3 0.18 0.08 系统集

7、成 1.33 0.01 0.13 软件服务 1.27 0.09 0.44 嵌入式系统软件 1.34 0.06 0.03 IC 设计 1.35 0.01 0 计算机服务业 1.24 0.02 0.76 数据处理 0 0 8.98 计算机维修 0 0.28 8.60 资料来源:江苏省信息产业厅、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数据 本文选取 2007 年第三季度江苏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产值进行区位商分析,定量的了解江苏信息产业在三大区域的情况(见表 1) 。在此基础上,仍然选取 2007 年第三季度相关数据,对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计算机服务业及其下各子类进行区位商分析,据此寻找出苏中、苏北电子信息产业中相

8、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见表 2) 。 3.2 结论与分析结论与分析 (1)信息产业三大区域总体情况 http:/ - 3 -从表 1 可知,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大于 1 的只有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北区位商均小于 1,其中又以苏北的区位商为低。这表明江苏信息产业发展上,苏南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苏中次之,苏北最差。这个实证结果和我们通常的认知是相同的。由表 1 我们还能看到,无论是苏南、苏中还是苏北,工业增加值的区位商都高于工业产值的区位商,可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形势都是一片大好,其中又以苏中为最。 (2)苏中、苏北潜力产业分析 从整体上了解了江苏三大区域信息产业情况后,

9、 想顺利进行信息产业从苏南向苏中、 苏北转移,我们还需要知道苏中、苏北信息产业中具体哪些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具有优势,更容易发展起来。从表 2 我们可以得知,整体而言,除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维修两个小项外,苏南其余各个子类区位商都在 1.2 以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苏中、苏北则相差较远,有许多子类的区位商甚至在 0.1 以下,基本没有比较优势可言,相关产业为该地区薄弱产业。 要顺利实现信息产业从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先从相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渠道较为通畅、业务发展较好的产业入手,逐步由点到面的转移和发展其他相关产业。从区位商角度考虑,苏中、苏北那些相对发展较好的产业就

10、是区位商相对较大的产业。例如,就苏中而言,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区位商为 0.64,虽然和苏南比仍然处于比较劣势, 但是对于苏中其他产业 (如软件业区位商为 0.08) 就应该被视为具有相对优势的,应该大力发展。 遵循以上原则, 苏中具有相对发展潜力的产业由高到低为电子产品制造业, 计算机维修,软件产品。苏北具有相对发展潜力的产业由高到低为:数据处理,计算机维修,软件服务和电子产品制造业。 苏中和苏北地区其余产业则为相对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提倡优先实施转移。 因此,若苏南产业要转移到苏中和苏北,则产业开始转移时,苏中承接电子产品制造业较有优势,苏北承接计算机服务业较有优势。 4

11、 苏中、苏北信息产业转移的保障苏中、苏北信息产业转移的保障 在明确苏中、苏北地区潜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苏中、苏北地区要真正做到信息产业的承接,还需要在软硬件上下功夫,确实从市场参与各方、市场环境营造等方方面面入手,为苏中苏北做好信息产业转移提供坚实的保障。 4.1 打破行政壁垒,营造统一的市场环境打破行政壁垒,营造统一的市场环境 保证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自由流向报酬率最高的地区, 保证信息产业转移主体能够自主地选择成本最低的区位,必须有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统一市场作基础。因而,江苏南北必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保护和垄断,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加快发育和完善各要素市场, 加快区域

12、市场接轨的步伐, 要在促进区域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推动全省统一市场的形成;消除画地为牢、分割市场的体制性因素,为信息产业转移主体提供准确的信息,并为区域间等价交换提供政策保障;制定统一平等的区域贸易政策,保证区域比较利益的实现;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的充分发育提供物质保障;形成良好市场秩序,实现全省市场的统一高效、公平竞争,为全省南北开展信息产业转移构建平台。 4.2 加大各方对信息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加大各方对信息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 要加强省级机关对信息产业转移的支持和服务。 把支持和引导信息产业转移作为加快苏http:/ - 4 -中、苏北振兴的

13、工作重点,对转移到苏北的信息产业项目,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金融服务、能源保障、人才和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信息产业厅要加强组织协调,定期在苏中、苏北举行大型招商活动,全面推进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的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信息产业转移,为苏中、苏北开放型经济的更大发展创造条件。 苏中、苏北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局)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南北产业转移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 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促进南北产业转移健康发展。苏南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产业局)要积极支持信息企业与苏北共同发展。要适当提高当地投资项目在科技含量、投资规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门槛,

14、促进信息产业项目向苏北转移。苏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等已有的创业孵化、创新服务机构要结合自身优势在苏北设立分支机构。 4.3 加强苏中苏北信息产业软环境建设加强苏中苏北信息产业软环境建设 为促进苏南与苏北信息产业转移, 加强苏中苏北软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对影响投资环境的薄弱环节要实施重点突破,努力营造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环境;努力营造友好、互利、宽松、平等的政策环境;努力营造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努力营造诚实守信、 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努力营造治安良好、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团结鼓劲、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

15、商、富商的拥商爱商环境。另外,围绕苏南与苏中苏北信息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合作,建立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和信息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专业性权威性网站、报纸、电视频道,及时发布招商合作信息;要建立和加强区域合作信息和决策咨询机构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定期举办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有效沟通苏南与苏中苏北产业合作意向;要建立服务于区域合作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使区域合作高效展开。 4.4 培育和发展苏中苏北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苏中苏北信息产业集群 苏中苏北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 条件和既有的企业基础出发, 创造条件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自身优势的信息产业集群, 同时要利

16、用本地的要素资源与优惠政策等优势条件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 通过规划而逐步培育与发展信息产业集群, 把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 按照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 有选择性吸引关键性企业在本地落户。在培育和发展信息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与促进本地企业家创业而形成产业集群;要依靠市场力量,依靠产业集群的内在运行规律,积极引导,对危及信息产业集群自身良性发展的行为加以规范, 弥补市场缺陷; 要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避免出现各类企业简单扎堆的现象,逐渐增强其聚集效应,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通过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推动苏南与苏北间的信息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刘彬, 陈圻, 王志华.江苏省 IT 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06 (3) : 88-89. 2 唐磊,曾国平.区位商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