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36609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外马克思主义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徐 琴消费主义是当代社会特别是当代发达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这种本质特征,消费主义所反映的经济现实不仅逐渐构成了整个社会生活围绕着旋转的核心,而且突出地改变着多种文化现象并塑造着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尽管与消费主义相表里的消费社会总是依循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定向而获得其相应的实现,但消费社会本身的逻辑已通过各种现象强有力地显现出来。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正是对这一逻辑的哲学考察,其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和完备的思想样本;通过批判地检审这个样本,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揭示当代社会的本质,而且有可能更加切近地理解我们自身的现实处

2、境和发展问题。据此,本文旨在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作出批判性的阐述,以便在明了鲍德里亚学说的得失成败之际,对其当代意义作出恰当的估计。一1970年,鲍德里亚出版了 消费社会 一著,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有时是颇为深刻的批判,并使 “ 消费社会 ”这一说法广为流布。这一著作意味着 “ 在诸如涂尔干的 社会分工论 、瓦布兰的 休闲阶级理论 以及D.里斯曼的 孤独的人群 书系中,他理所当然地取得了他应有的位置。 ”(梅耶,前言)鲍德里亚宣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消费不仅构成整个经济生活的主导性逻辑,而且成为当代世界的根本特征,成为人们不可抗拒的

3、命运。消费社会是一个以 “ 消费 ”而非 “ 生产 ”为本位的社会,“ 生产主人公的传奇现在已到处让位于消费主人公 ” 。(鲍德里亚, 2001年b,第28页)消费社会理论是鲍德里亚思想中重要而持久的内容之一,并不仅限于 消费社会 。事实上,从鲍德里亚的第一本著作 物体系 ,到后来的 命定策略 、完美的罪行 等等,都贯穿并渗透着他对消费社会的激进批判。关于消费社会的概念及其理论,虽然主要由鲍德里亚明确提出并作出较为深入和系统的阐述,但在鲍德里亚之前,已有不少思想家提出过类似的思想;至于他的同时代人,涉及这一内容的则更多。这种情形不难理解,因为以消费为原则(即所谓 “ 消费主义 ”)的经济-社会

4、生活酝酿已久,并通过无数征候表现出来了。早在1899年,凡勃伦在他的 有闲阶级论 一书中,就初步地研究了 “ 消费 ”的社会结构意义,并通过对 “ 乍富 ”阶级炫耀心理的研究,提出了 “ 炫耀性消费 ”这一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参见凡勃伦,第82、53 - 58、69 - 70、76 - 78页)在马克斯 韦伯那里,消费主题则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社会分层理论中,他认为消费方式使潜在的等级差别显性化,并最终决定了个人的等级归属。(参见韦伯,第246 - 262页)如果说,消费主义的起源在这些社会学的分析概念中得到某些初始绽露的话,那么它更为直接地反映在经济学的变动中,因为经济学归根到底乃是变化着的

5、经济现实的理34论表现。在这里也许首先应当提到凯恩斯。就像其1919年的 和约的经济后果 包含着对于英国逐渐衰老的资本主义的想象和直觉诊断一样,他的名著 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 (1936年)则意味着对于病症的某种矫治方案。这一方案的理论形式透过所谓 “ 现期国民收入分析 ”表现出来:国民收入的现值取决于三个函数 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灵活偏好函数。(参见熊彼特,第601 - 602、608 - 609页)当凯恩斯想用这一分析证明储蓄是使一国陷于穷困的罪魁祸首时,那些并非专业的著作者和议论者立即在 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 中发现了 “ 花钱的新经济学 ” 。(同上,第600 - 601页)很明显,这

6、一著作的背景与19291932年的危机密切相关,它是在面对萧条造成的心理气氛以及激进主义思潮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为了对问题作出应答而产生的;同样明显的是,凯恩斯把他的三个函数称为 “ 心理规律 ”(同上,第609页)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其分析框架的基本工具确实可以追溯到 “ 边际革命 ”,即马歇尔的 “ 欲望满足法则 ”或奥地利学派的 “ 需要满足法则 ”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 “ 边际革命 ”先行提示了经济生活的重心正在发生着的偏移,那么所谓凯恩斯主义则表征着一种改弦更张 转向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经济生活的实际萌动和成长。我们可以在鲍德里亚同时代人的著作中读到这一转向的具体步骤。例如,按照丹尼

7、尔 贝尔的描述,“ 大众消费 ”始于20世纪20年代。它的出现部分的是由于技术革命,而更重要的则应归功于三项社会发明,即(1)采用装配线流水作业的大批量生产,使得某些昂贵物品有可能在社会上扩散;(2)市场的发展既促进了刺激消费欲望的科学化手段,也促进了鉴别购买集团的科学化手段;(3)分期付款法的发明和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这最后一项甚至引导了瓦解清教教义和新教伦理的 “ 道德习俗的革命 ”,它让人绕开 “ 债方 ”而行,转而强调购物者的 “ 信用 ”,终于使对消费者的诱惑计划全面得手。(贝尔,第113 - 119页)当消费主义刚开始在西方发展起来并泛滥开去时,就有一些哲学家

8、指证了它的异化性质并对之提出了尖锐批判。在这方面,鲍德里亚不乏先行者和同道。马尔库塞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大量消费它所产生的商品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动用一切宣传机器,制造种种 “ 虚假的需求 ”,以实现 “ 强迫性的消费 ”,就成了这个社会的主要任务。这种强迫性的消费不仅使个体失去了反抗社会的理由,而且成为 “ 资本主义控制的新形式 ” 。(参见马尔库塞,第1 - 15页)与之相似,弗罗姆写道,“ 从消费方面来看,在手工劳动者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他们全都渴望物,渴望占有和使用新的物。他们是被动的承受者,是被用以满足自己的综合需要的物所束缚和弄得虚弱的消费者。 ”( 西方

9、学者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68页)而列斐伏尔同样感受到了消费社会的异化强制,他明确指认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受控制而同时又受消费控制的科层制社会,是一个欲望被制造、被引导的世界。在这个社会里,形形色色的时尚或流行的符号体系成了控制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最高物神,日常生活世界已成为一个被虚假的欲望符号体系所操纵和奴役的地带,简言之,是一个被时装、休闲、旅游、广告、电视等所控制的世界。(参见同上,第192 - 196页)以上这些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消费社会的来临,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对已然出现的种种重要变化进行了描绘,其中的一部分人还试图对这一社会进行批判性的阐述。但在关于消费社会的种种

10、理论中,更为系统也更为深入、且更具影响力的当属鲍德里亚。这不仅是因为当鲍德里亚从事批判时,消费社会已逐渐发育成熟(至少在大多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如此) ,而且也因为他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论立场,在哲学的角度上对消费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性分析。这一批判性分析是富于成果的,而且是影响广泛的。这倒并非是由于其理论的完善,毋宁说,这一理论的优点和缺点共同助长了其批判的声势和影响的扩散。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这个迷惑人的、具有多重伪装的核心形象,指证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并且尤其以一个激进批判家的尖锐语调刻画了这一社会的离奇和诡44 哲学研究 2009年第5期异。鲍德里亚的批判是耸动听闻的和引起争议的

11、,这种情形却极大地促成了对 “ 消费社会 ”的关注和课题化。而当他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大刀阔斧地揭开时代症状的华丽外衣时,人们看到了 “ 一个千禧年出现的跨学科的理论家,一个现代性和现代理论的激进批判者,一个自然浮现的后现代话语和思维模式的先驱。 ”(凯尔纳, 2008年,第8页)不仅如此,通过对消费这一当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的多重考察,鲍德里亚把批判性的分析带到了物、意义、符号、媒介等等先前人迹罕至的领域,使二战之后有关消费理论的研究境域被大大扩展了。尽管鲍德里亚在所谓社会现实的深入方面并未取得令人期待的进展(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倒退) ,但却使消费社会的诸多表现进入到批判中并且被贯通起来,从

12、而为人们理解围绕商品的消费、陈列和使用而组织起来的战后社会日常生活提供了多重视角,并开辟出一条进一步批判地把握当代社会的道路。如道格拉斯 凯尔纳(Douglas Kellner)所说,“ 鲍德里亚 一词,对于被人们认为是能同过去的正统理论决裂,又能在传媒领域、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当今时代一些偏远学科中指明新的理论道路的那些先驱理论而言,继续扮演着进入新理论领地的通行证的角色。 ”(同上, 2005年,第2页)二笔者在这里无意于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进行全面的阐述,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突出进展以及这些进展的哲学含义上,同时关注由此开启出来的批判境域及其边界条件。准此,则

13、需要讨论的略有以下数端:首先,鲍德里亚不仅指证了消费原则在当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而且根据这种主导地位重新定义了消费社会的消费概念,从而通过特别地强调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把 “ 生产社会 ”和 “ 消费社会 ”严格地区分开来。(参见鲍德里亚, 2001年a,第222 - 227页;2001年b,第225 - 231页)这一区分有力地突出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可以说,自人类诞生起,广义的消费就一直是人类生活本质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与此不同,甚至与近代以来那种从属于生产、作为生产之附属过程的消费不同,在消费社会里,“ 消费 ”处于经济-社会生活的主体地位或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使得传统

14、的消费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以往相对于生产这一能动(或主动)过程而言,消费确实是并且也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受动(享受)过程的话,那么今天,消费已成为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 消费并不是这种和主动生产相对的被动的吸收和占有 消费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而且这不只是人和物品间的关系,也是人和集体与和世界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系统性活动的模式,也是一种全面性的回应,在它之上,建立了我们文化体系的整体。 ”(鲍德里亚,2001年a,第222页)一句话,消费从先前相对于生产而言的被动吸收的地位,转变为一种建立或设定关系的主动模式。这样一来,消费概念本身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并应当被重新定义。传统消费

15、主要表现为对物的享有、使用和消耗,而物能被消费,在于其有使用价值。与此不同,在鲍德里亚看来,如果严格地使用消费社会的消费概念,那么,人们过去只是在购买、拥有、享受、花费等等,而并不是在 “ 消费 ” 。例如,原始的节庆、封建领主的浪费,甚至19世纪布尔乔亚的奢华,它们与消费主义意义下的消费根本不是一回事。因此,在消费社会中,财富的数量和需要的满足,都不足以定义消费这个概念,而只应被看作是消费的必要条件。(参见同上,第222 - 223页)鲍德里亚声称,消费并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也不是 “ 丰产 ”的现象学,其定义不在于我们所消化的食物、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和我们使用的汽车,而在于 “ 把所有以

16、上这些(元素)组织为有表达意义的实质;它是一个虚拟的全体,其中所有的物品和信息,由这时开始,构成了一个多少逻辑一致的论述。如果消费这个字眼要有意54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意义与局限义,那么它便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 ”(鲍德里亚, 2001年a,第223页)通过这一论述,鲍德里亚突出地强调了生产社会和消费社会之间的 “ 断裂 ”,并把这一断裂的后果集中地指派给消费原则的确立。这种断裂就像美国学者里斯曼所说,资本主义社会中正在进行着 “ 另一种形式的革命 即随着由生产时代转向消费时代而发生的全社会范畴的革命 ” 。(里斯曼,第4页)其次,鲍德里亚把消费对象特别地理解为关系,这种关系又特别地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系统反映出来,从而消费乃成为社会关系的重构过程。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首先是一个物品相对发达的社会,人们受着物的包围,并根据物品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但是,“ 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 ”(鲍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