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36027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7一、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学的 主要任务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 会议上提出:“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研究员的面对 21 世纪的地理学 一文, 其中提及地理学基本 特征之一是 “以人地关系的研究为指导, 朝 着 人与自然 之间的平衡、 和谐、 互补等目 标前进,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并指 出地理学应高举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为解 决中国的一些问题贡献出特别的力量。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这一全新的发展 模式, 正在努力寻找一条如何实施人口、 资 源、 环境、 经济、 社会五个因素相互协调发 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五

2、个可持续发展 的因素, 正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可见,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就成 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主旋律,也是中学地理 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1.概念:“里约宣言”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 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这一定义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时间 维度, 提醒人们注意: 当代人对自然资源 的主观要求和有目的的活动, 不能削弱人 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 贻害后代人的生 活质量。 1995 年 11 月 2 日 国 际 保 护 联 盟 (INCN )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 、 世界 野生动物基金会 (WWF

3、) 等三组织又指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 国际的、 地区间的、 国家级的、 省级的以及 最基层的。其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这一战略 与当地的实施机制及自然环境结合的程 度。” 这样,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维度就有了 “质的规定性” , 即: 部门持续发展、 区域持 续发展以及全球的持续发展。 2. 总原则:“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今 后几代人的幸福而满足其需要” , 这是可持 续发展的总原则。 3.特征: 可持续发展观相对于传统的经 济增长发展观而言,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系 统性、 和谐性、 公平性、 持续性、 渐变性。可 持续发展的内涵很广, 包括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

4、会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发 展、 区域持续发展等等。 4.环境恶化、 生态失调、 对可持续发展 之挑战: 近些年来,全球面临的四大问题已对 人类生存条件构成了威胁。这四大问题的威胁是: 温室效应及气候变暖, 臭氧层损耗 及氟氯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及森 林死亡, 资源空心化、 生态失调。 5.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 (1 ) 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数量的有限 性以及可更新资源再生能力的有限性, 制 约着人类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耗竭速率不 能超过资源的再生增殖速率。如果人类开 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超过资源承受的阀值, 人类需要通过投入必要数量的活劳动力及 物化劳动来人工繁殖这些资源(如人工造 林

5、 ) , 使这些资源年更新总量的增长等于或 超过其利用数量,才能保障资源的永续利 用。须知资源永续利用是生态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 (2 )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辩证统一的, 光利用不保护,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短 缺, 光保护不利用, 环境资源的价值无从发 挥。保护是使资源增殖, 保护是为了更好、 更多地、 永续的利用。 破坏性的开发利用固 然不对, 但封闭式的保护观念也应改变。 正 确的理解,应当把保护资源与持续发展统 一起来。 针对不同的资源可以采取不同的保护 利用内容,对于可更新资源应合理有效地 利用、 促进更新充分利用; 对于不可更新资 源要节约利用、 综合利用, 寻找替代资源。 (3 )

6、 环境保护与提高环境质量。 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明确规定: 环境保 护包含自然环境与资源和防止污染及其他 公害两大部分。 所谓污染即指将工业三废、 农药、 化肥和生活污水、 垃圾等, 任意排放 到大气、 江河湖海和土壤中, 污染和毒化环 境。 为了防治污染, 很多国家制定了环境立 法, 进行环境管理、 监督, 规定了污染物的 排放标准, 要求在生产、 生活活动过程中所 排放的废弃物以及对环境的损害速率不能 超过环境的纳污、 同化、 降解的自净能力。 例如, 中国政府制定了 “预防为主, 防治结 合” 、“谁污染, 谁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 三 大环境保护政策和环保技术政策、环保产

7、业政策等。 三、高中地理教材蕴涵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内容 我国新编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图在 地理教学上对 “人地关系” 的结合点有所突 破,这意味着充分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 值、 智力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德育价 值和美学价值等等, 从而显示出地理知识的 生命力。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1 ) 生态 可持续发展;(2 ) 经济可持续发展;(3 ) 社会 可持续发展;(4 ) 人口可持续发展;(5 ) 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据此, 高中新地理教学 大纲规定的高中一年级 高中地理 教学内 容要点, 可以概括为 “四、 三、 二、 一” 4 个字。 “四” 指教学大纲第一至第四单元, 以

8、宇 宙环境、 大气环境、 海洋环境、 陆地环境等四 大环境取代了传统的四大圈层知识体系, 构 建一个新的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知识体系, 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显著特 点。它们揭示了 “人与自然” 的关系, 一方面 阐明四大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领域的生存 空间和多样化的生存条件; 另一方面, 也展 示出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或破坏浪 费, 并正在为改善环境质量进行着不懈的努 力。这四部分知识的本质, 是在探讨什么是 生态的不可持续发展、 怎样才是生态的可持 续发展。 “三” 指新大纲第五至第八单元, 人类生 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活 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的旅游活动等, 这

9、四个 单元涉及的知识, 基本上是讨论第一、 第二、 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方面侧重 “人与 物” 的共同发展, 以及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旨在研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 面, 也谈到 “人与人” 或 “人与社会” 如何协调 发展, 才能达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 指新大纲第九单元人类面临的全 球问题和第十单元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两大 问题存在着联动关系,造成全球性的粮食、 人口、 资源、 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是由于人 类不合理利用资源、 片面追求单一性目的发 展经济所带来的苦果, 也就是生态不可持续 发展和经济不可持续发展酿成的后果。 如果 这些问题能获得很好地解决, 那么, 生

10、态可 持续、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都可以朝着 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 第九、第十单元还是全书的归纳和总 结, 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明确什么是不可持 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 原则和 实施策略,进而呼唤全球直至个人共同努 力,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指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自始至终 皆以人地关系为指导思想。 高中限定性选修课程指高中文科学生 二三年级必选课程。 也是文科学生高考的考 试内容。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课, 是以专题探讨人 口与环境、 城市的地域结构、 文化与文化景 观、 领土与国力等人文地理内容, 重点研究 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 突出社会可持续 发展、

11、人口可持续发展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所 起的重要作用。 高三年级地理选修课, 属于区域地理研 究范畴。从空间维度考察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水平方向上, 由于全球各地区各国家 各省、 市各县、 乡镇的自然、 经济、 社会条 件均有不同,各自的区位优势也有差别, 因 而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转第 75 页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叶建文课堂内外742009- 7浅谈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赵悦锋重视讲授基础知识,而不注重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 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 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 在一个初级阶段, 难以提高; 反之, 如果 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

12、法,而忽略基础 知识的教学, 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 成为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学生也难以领略到 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 数学思想、 方法 的教学应与整个基础知识的讲授融为一 体, 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 提 高数学能力, 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这也 是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函数与方程的思维方法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关系, 是对问题本身的数量本质特征和制约 关系的一种动态刻画。因此, 函数思想的 实质是提取问题的数学特征, 用联系的变 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 征, 建立函数关系。 很明显, 只有在对问题 的观察、 分析、 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中,

13、具备有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的深刻性、 独创性思维, 才能构造出函数原型, 化归 为方程的问题, 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 化接轨,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函数知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多, 面广, 在概念性、 应用 性、 理解性上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有利于 检测学生的深刻性、 独创性思维。 二、 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 其 (下转第 76 页)(上接第 74 页 ) 方针和步骤就会因地而异, 各 具特色。 大纲以中国作为区域地理案例, 了解中国 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 以及 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 解决办法, 进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

14、次全国环保会议上 也强调:“如果在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 等到 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 那就要 付出更沉重的代价。”“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 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 这 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 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加强国际 合作、 积极行动, 为促使全球社会呈现出相互 依存、 共同发展的局面, 保护地球, 为人类营造 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 做出自己应 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贵州省雷山县民族中学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 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 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音 乐欣赏教学已越来越被音 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 乐欣赏是一

15、种审美活动, 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 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 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 养学生感受美、 鉴赏美、 创 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 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 发展。只有以学生为审美 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 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 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与” 就是使学生真 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 动的主导。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 听、 唱、 想、 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 生参与的主要手段。 一、“听” 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 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 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 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

16、在聆听 中感知、 认识、 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 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的可行方法。提问法听, 也就是在听前教师 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 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 伏尔加船夫曲 , 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 如: 歌曲 的情绪如何? 曲子的速度如何? 力度怎样变 化? 你听后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 目的的聆听。结果, 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 回答: 歌曲的情绪低沉、 悲愤; 速度较慢; 力 度变化是:较弱渐强最强由强渐弱;听后感到一种受压抑与不屈的抗 争的力量。通过提问法, 虽然问题很简单, 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 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 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 识和理解, 效果很好。 二、“唱” 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 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 核心, 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引导 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 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 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 正调动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