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351882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通报2 0 0 7 年第4 6 卷第3 期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吴和贵朱维宗陈静安( 广州市玉岩中 学5 1 0 5 3 0 )(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6 5 0 0 9 2 )何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呢? 课堂教学过程的 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材目的、 教学规律、 原则、 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深人钻研教材和考虑学生特点 的基础上使教学质量达到有效的理想的成果. 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否, 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 决定着 教学质量的高低. 为此, 我在二十多年的数学课教 学过程中, 努力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 下面仅就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1 好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

2、程优化的必需环节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课的必需环节. 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个性, 具有兴趣、 爱好、 特长的学生. 学 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 带着自己的知识、 经验、 思考、 灵感参与课堂活动, 如果教师以千篇一律的 教学行为、 统一僵化的教学策略和以不变应万变的 教学模式去 设计课堂, 学生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了. 我们设计数学课堂时, 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 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面对数学概念、 规律、 实 验, 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 平等对话, 即学生 在课堂上如何讨论、 如何交流、 如何合作、 如何获得 结论; 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 如何评价和激励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

3、. 教学设计还应体 现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和帮助下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 这 些材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探 索的兴趣, 所以他们积极动手操作、 实验、 主动探索 和发现, 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空洞和抽象的, 而是丰富和具体的, 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因而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教师应为此设计、 组织相应的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应答性学习环境. 例如在讲“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时,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归 纳通项公式, 约五分左右的时间, 学生甲自动板演:a , 二a , +o d , a 2 =a

4、 , +I d , a 3 二a , + 2 d , a 4=a ,十 3 d , . . . , a 。 二a , + ( n 一 1 ) d . 很 多同 学也 是这 样 推的. 但由于出现了省略号, 大家对推理的严密性表示怀疑, 但对结果的正确性表示绝对的肯定. 也 有一部分学生在相互讨论, 似乎有些不服气, 这时 同 学乙 要求板演, 内容是: 由1 a n 是等差数列, 可 得: a : 一a , =d , a 3 一a : 二d , a s 一a 4 =d , , 二, a s 一a n - ; 二d , 将这( n 一 1 ) 个等式相加, 得a 。 二a , + ( n 一 1

5、 ) d . 在此我趁机介人, 介绍了不完全归纳法以 及它的特点、 解数列问题时常用的叠加法和它的适 用条件, 在此也不妨趁着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再问: 已知数列 1 , 2 , 4 , 7 , 1 1 , 1 6 , 2 2 , - - - , 求此数列的 第 1 0 0 项. 此刻学生不仅完整地领会到了叠加法的基本思想及来源, 而且学会了用叠加法解决一些基 本问题. 也为后面讲通项公式中的不完全归纳法和 叠乘法的推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要坚持“ 为学习而设计” “ 为学生发展而设 计” 的原则, 精心设计好课堂, 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 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充满智慧、 探究和创新. 使

6、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2 课堂教学的灵活开放以及重视学生的“ 自主、 探究和合作” 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可靠保证一堂好课, 往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恰到好处的结果,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就是努力寻找主导与主 体的最佳结合.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只有通过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 才能实现其 控制与调节, 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以达 到预期目的. 在这方面, 容易出现这样错误的做法, 那就是搞“ 教师中心论” , 搞“ 填鸭式” 教学, 把学生 始终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 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即“ 自主、 探究和合作” .2

7、 0 0 7 年第4 6 卷第3 期数学通报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 合作和探究为主, 教师则 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 组织者, 学生学习活动 的参与者、 促进者一 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必定 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 充分运 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自己融人课堂, 与学生一道 共同“ 生成” 课堂。 这就要求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 气氛,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 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 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数

8、学本身的魅力激发 学生探究、 求知、 创新的欲望. 如: 学习棱柱之后, 我 出 了这样一道开放性问题: 已知长方体A B C D- A , B , C , D , 的 长、 宽、 高 分 别为3 , 4 , 5 . 现 有一 条小虫 从点A 出 发经其表面 爬行到 点C , . 问小虫有几种爬 行方法, 最短行程是多少? 这是一道与学生的生活 紧密相关的题目, 此题一出到黑板上之后, 我马上 要求每个学生首先独立思考此问题, 于是学生都拿 出纸笔画起来, 有的学生还拿出自己的墨水盒, 还 有的学生把课本摆成长方体, 然后用笔在上面划起 来, 自 主探索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 合作交 流.

9、 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面结合我带来的 长方体纸盒现场演示可能出现的方法数并说明如 何才能求出最短的行程来. 上来的同学演示得有模 有 样, 下面的同学争先恐后地予以纠正和补充, 课 堂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生命之活力. 学生在终 身难忘的演示中, 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 探究合作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使学生能 够亲身经历与感受教学内容在现实背景中发生、 发 展的过程, 通过观察、 实验、 探索、 思考以及同学之 间的合作获取新的知识. 因此, 我认为, 数学课堂的 沉静独立思考是必要的, 这也符合数学的特点, 在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再进行讨论交流才会碰撞出智 慧的火花

10、,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3 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强有力的补充就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 他们有着 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 好问, 富于 幻想, 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转向以抽象思 维为主的过渡时期.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 直接兴趣” 挂钩, 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 就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在“ 数值化生存” 的网络时 代,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计算机、 多媒体 技术和网络资源, 在创设教学情境、 提供替代经验、 搜集、 处理和利用信息, 展示事物的结构与运动, 引 导动手操作设计, 激发创造探索方面的作用. 如许

11、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 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 食, 原因就是游戏本身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 点. 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 图象 的变化制作成类似游戏的软件, 利用计算机、 投影、 T V 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 通过图文并茂, 声象 具佳的演示, 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实现了由静态变为 动态的转变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 使得教学课堂真 正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如讲解例题: 就 m的变化讨 论方程二2 + ( 2 一m ) 尹二1 表示曲 线的 形状变化 时, 我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完整结论, 再引 导学生通过数轴发现“ 变质点” 系数的零点, 然 后结合利用“ 几何画板” 制作曲

12、线的动态美: 当m2 ) . 通过屏幕所演示的变化过程, 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动态化的直观氛围中接受、 理解新知识. 总 之, 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 果, 它会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实现教学效果 的优化. 当然, 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同时, 切忌让学生离开课本, 因为如果学生离开对课本的 导 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 学能力就无从培养, 学 生通过阅读课本知晓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通过阅读课本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就成了一句空话.4 变式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方法变式教学是被教学实践所证实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中国式的数学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包括一 题多变、 一题多解、 一

13、法多用等多种形式. 变式教学 为何会有良 好的教学效果呢? 理论解释可以有多个 方面. 但变式教学的过程是生成数学联系的自然过 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数学理解, 这当是其中的一 个奥秘. 比如一题多变, 由一道题变为一类题, 再由数学通报2 0 0 7 年第4 6 卷第3 期一类题变为多类题, 题题相连, 类类相通, 形成一 片, 可达举一反三之效, 实有成于联系之奥秘.要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概念, 只利用单一的素材 难以达到全面的理解, 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 运用变式的手段, 汇聚丰富的具有共同本质的而又 变化着的素材, 让抽象达到概念产生于众多的事实 联系之中, 这样得到的概念才会有全面的

14、理解, 一 个命题、 一种方法的认识也都应如此, 这有如看一 个建筑物, 只从一个方面去观察难以获得全面的形 象, 只有从四面八方、 里里外外变换着全方位地观 察, 才能得到完整的认识.5 课堂教学中要把生活数学 杜会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感悟知识的应用中优化课堂教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 生活教育” , 它由三 个部分组成: “ 生活即教育” 、 “ 生活即学校” 、 “ 教学 做合一” . 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结 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教师要把生活、 数学、 社会有机 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 从而 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机.高中生已具备相当多的生活经验, 对

15、生活中的 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巧妙 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 例如, 飞机为什么要沿球的大圆飞行? 城市道路 上的下水道盖为什么都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或其它 形状呢? 等等. 对这些学生已有的社会体验, 如教师 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 学生定会产 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学习劲头定会高涨. 比如在学习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 题目: 易拉罐的形状都是圆柱形, 且由于其底部要 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 因此罐壁与底部的厚度之比 为1 : 2 , 请从最经济的角度来说明 易拉罐的高与直 径之比 应为多少? 此题一出, 就有一部分

16、身边带有 易拉罐的同学马上拿出来测量起来, 而后说出约为 2 : 1 . 然后我请同学们用数学知识来验证这种设计 的合理性. 于是同学们情绪昂然地验证起来. 在综 合同学们的各种解法之后, 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 写出其解答过程: 由于罐壁与底的厚度之比 为1 : 2 , 故设罐壁造价为每平方单位。 元, 圆柱体底面半径 为: , 高为 h , 体积为 V , 则罐底造价为每平方单位_一。 , . 、 二V2 。 元 , 所 以 , ” = 7rr 2Y 总 造 价=2 7 r r 2 2 a +2 7 r rh a“ 4二;2“ !4 7rr2+ 2 汀 二 券 , r2 + Vr + V 1J r) 3 a 4 V 2当 且 仅 当 4 7rr2 二 各 = 毕时 ,即 、 = 4 时 造 价最省. 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 题, 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发展了 创新意识, 又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培养了自 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富有生 气,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 服务 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