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沟通礼仪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35125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与沟通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交流与沟通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交流与沟通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交流与沟通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交流与沟通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流与沟通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与沟通礼仪(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流与沟通礼仪交流与沟通礼仪见面是交际的开始,了解与掌握见面时的礼节,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通过交际的殿堂。下面我们要介绍的称呼、打招呼、介绍、握手、名片、馈赠、拜访、接待等都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仪。一、称呼礼仪称呼,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时,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用语。称呼,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时,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用语。在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见面,如何称呼对方,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疏、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不当的称呼会令对方心中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成功。如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在着手写陈伯达传记时,要去采访陈伯达

2、。采访时究竟怎样称呼陈伯达,叶永烈颇费心思。如果称呼陈伯达同志,显然不行,因为陈伯达当时是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叫他老陈,也不好,因为他已经 84 岁了,而自己才 48 岁,究竟该怎样称呼他呢,叶永烈辗转反侧,突然灵机一动,称呼他陈老,这是在恰当不过的称呼了。果然,第二天采访时,叶永烈一声“陈老” ,使陈伯达万分感动,眼中充满了泪花。可见,一个得体的称呼真可谓是交际的“敲门砖” 。在社会交往中,称呼一般分这样几种: 1、一般性称呼。这是最常见的对普通公众的称呼。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太太、同志、同学等等。其中,对未婚女士统称“小姐” ,已婚女士称为“夫人”或 “太太” 。如果不能判断她的婚姻状况,

3、可以全部称为“女士” 。在工作场合,女士这种称呼是普遍使用的。2、姓名称呼。也就是直呼其名。这种称呼一般是在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年龄、职务相仿的人之间使用的,长辈对晚辈也可以使用。但对自己的上级、长辈,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礼貌的。一般来讲在国际场合直接称呼别人的姓名时很少见的。但是在美国,人们常常把称呼自己的名字,看作是一种亲切的表示。见面之初,大家都不太熟悉,多以先生太太相称,以示尊重。稍熟悉以后,就改用名字相称。诱使对方会主动告诉你“我叫约翰。施特劳斯,不必叫我施特劳斯先生,叫我约翰好了” 。但是,在国际交往场合,对于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不顾对方的习惯,初次见面就直呼其名,显然是一种鲁莽失礼的行

4、为。3、亲属称呼对于邻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亲切的称呼,如、 “大妈”、 “叔叔”、 “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也可以在这为称呼前加上姓氏,如:“王爷爷”、 “宋奶奶”等。这种称呼只在生活中使用,不要带到工作中,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4、职务称呼在工作中,为显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人们常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只称职务。如:“董事长”、 “总经理”等等。职务前加姓氏。如“王总经理”、 “张主任”等等。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为正式的场合。如:“李明市长”等等。在国外,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以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的情况称“阁下” 。如“部长阁下” 、 “总

5、统阁下” 、 “主席先生阁下” 、 “总理阁下” “大使先生阁下”等。但是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以称“先生” 。对有地位的女士,可以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女士,比如女部长、女大使可以称阁下。在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Majesty),称呼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Royal Highness) ,对于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人士,称呼他们时一定要加头衔,否则就是表示对他们极大的不敬,甚至视为羞辱。即可以称呼爵位,也可以称呼阁下。5、职称称呼对有职称的人,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也可分为三种情形:仅称职称。如:“教授”、 “律师”、 “工

6、程师”等。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如:“赵主编”、 “叶工程师”,也可简化称为“叶工”。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正式场合。如:“杨振宁教授”等等。6、学衔称呼称呼学衔,增加被称呼者的权威性,同时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称呼学衔,有以下四种情形:仅称学衔。如:“博士”。在学衔前加姓氏。如:“刘博士”。在学衔前加姓名。如:“刘红博士”。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如:“法学博士刘红”,这样称呼最为正式。一般对学士、硕士不称呼学衔。在西方国家,有职衔、学衔的人,非常愿意别人称呼他的职衔、学衔,而不太喜欢别人称他为先生,因为先生是对社会上一般人士的称呼,或者是没有职衔、学衔的。如果指称

7、呼先生,而不称呼其职衔、学衔,就有故意贬低对方的嫌疑。对于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或书面语言中最好同时称呼其姓名、职称和学位,如(Prof. Dr Humphry Baker)。 “Doctor”是一种职业称谓,也是对医生或大夫的尊称。需要注意的是, “Doctor”这个词单独使用时,必须是对那些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的称呼,对于没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应该在“Doctor”的后面加上其姓氏。7、职业称呼在工作中,按职业称呼,具体分为两种情形:称呼职业。直接以职业作为称呼。如教师称“老师”,教练员称“教练”,会计师称“会计”,医生称为“大夫”等。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

8、姓氏,如“吴老师”、 “王教练”、“张会计”、 “李大夫”等。在国外,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者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以冠以姓和名。如“上校先生” 、 “库克上校” 、 “加里森中尉先生” 。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也称阁下。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可以称呼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比如“福特神父” 、 “传教士先生” 、 “牧师先生”等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凡是有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员均可称同志,有职衔的还可以加职衔。如“主席同志” 、 “秘书同志” 、 “大使同志” 。有的国家还有习惯称呼,比如“公民”等。8、称呼禁忌、称呼禁忌在交往中,称呼不当就会失敬于

9、人,失礼于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定要注意称呼的禁忌。1、错误的称呼。称呼对方时,记不起对方的名字,或者张冠李戴,叫错对方的姓名,都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是社交中的大忌。尤其是外国人的姓名,在发音和排列顺序上同中国人的姓名有很大差别,如果没听清楚或者没有把握,宁可多问对方几次,也不要贸然叫错。对被称呼者的年龄、辈分、婚否以及同其他人的关系,如果判断错误,也会出现错误的称呼,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 。2、易产生误会的称呼。不论是自称还是称呼他人,都要注意不要使用容易让对方产生误会的称呼。例如“爱人”一词,中国人习惯于把自己的配偶称为“爱人” ,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婚外恋的第三者。还有“同志”

10、 “老人家”等,都不要随便使用。3、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称呼。在正式的场合,不要使用低级、庸俗的称呼或者用绰号作称呼。如“哥们儿” 、 “姐们儿” 、 “死党” ;在任何场合决不能使用歧视性、侮辱性的称呼,如“老毛子” 、 “洋妞” 、 “黑鬼” 。二、见面礼仪二、见面礼仪在国际交往的活动中,不论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见面的双方总要互相打招呼、互致问候。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见面问候的方式上,都有不同的习惯和具体做法。因此,交往双方必须在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按照国际礼仪规范来进行交往活动。1、握手礼、握手礼握手礼仪是历史最悠久的礼仪之一。据说,握手礼起源于欧洲,那时人们见面,为了证明自

11、己没有敌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武器,伸开手掌让对方摸摸手心,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握手礼。握手礼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互相致意、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虽然少数国家禁止异性间行握手礼,但他目前仍然是国际上最通行的见面礼仪。行握手礼要注意三个方面的事项(1)握手的方式)握手的方式握手的标准方式握手的标准方式为:行礼时行至距离握手对象约 1 米处,双腿立正, 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手掌垂直于地面与对方 相握。在正常情况下,男士之间握手应注意握住对方手掌的全部,稍许用 力,上下晃动一两下,并且停留两三秒。具体来说,握手时应注意以下几

12、 个问题:神态:神态:与人握手时,应神态专注、热情、友好,应面含笑意,目视对 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 姿势:姿势: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应起身站立。握手时,双方彼此间的最佳 距离为 1 米左右,握手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最好的做法是双方将要相 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 手位:手位: 单手相握。单手相握。用右手与人单手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手掌垂直于 地面称为“平等式握手平等式握手”,表示自己不卑不亢;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谦虚、 谨慎,这一方式叫做“友善式握手友善式握手”;掌心向下,表示自己感觉甚佳,自高 自大,这一方式叫做“控制式握手控制式握手”。 双手相握双手相握。

13、有时称“手套式握手手套式握手”,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 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方式,适用于亲朋友好友之间,以表达自己 的深厚情义,不适用于初识者或异性。 力度:力度:为了向交往对象表示热情友好,握手时,应当稍许用力为宜。 与亲朋好友握手时,所用的力度可以稍大一些。在与异性以及初识者握手时, 千万不可用力过猛。 时间时间 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握手的全部时间应在三秒钟内,握上一二下即可。(2)握手的顺序)握手的顺序在正式场合,握手时应遵循“尊者决定”的原则。即握手者要首先确定彼此的身份,由位尊者先伸手、位卑者予以响应。通常年长者、位尊者、女士先伸手,然后年轻者、职位低者、男

14、士、下级、学生及时与之呼应。 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宾主之间的握手比较特殊,来访时主人先伸手,表示热烈欢迎和等候多时之意。告辞时,客人先伸手,以示告别和请主人留步。主人先伸手,有逐客之嫌。在正规场合,当一个人要与多人一一握手,既可以由尊到卑地依次进行,也可以由近及远地逐渐进行。(3)握手的禁忌)握手的禁忌第一、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特别是与印度人、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握手时尤其要注意,除非右手有伤残。第二、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造成交叉握手,应当依次而行。第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被允许,而男士在握手时不要戴手套。第四、除患有眼病或眼

15、部有缺陷者,握手时不要戴着墨镜。第五、握手时不要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或者一边与人握手,一边与其他人说话,无视对方的存在,只是为了应付。第六、一般不宜用双手与异性相握,也不要用力过猛或有气无力,应力度适中,以不握疼对方为原则。第七、不要用不洁的手与他人相握。与人握手之后,不要立即揩自己的手掌。第八、不管在任何情形下,一般都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第九、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握手的全部时间应在三秒钟内。2、鞠躬礼、鞠躬礼鞠躬礼源自中国,原来的意思是表示臣服和不抵抗。现在表示敬谢和道歉。鞠躬礼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国家比较流行,主要用于见面或告别之际。但在欧美国家并不流行,但也用,比

16、如领奖、演员谢幕、演讲者向听众表达敬意、男士邀女士跳舞。行鞠躬礼的正确做法:必须脱帽,双腿立正,目光注视受礼者,以腰为轴,上身向前倾,视线随身体自然下移,并致问候语。男士的双手应贴放于两腿外侧的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鞠躬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一般的问候、打招呼弯 15 度左右;迎客、送客表示诚恳之意弯 3040 度,90 度的大躬常用于悔过、谢罪等特殊情况。鞠躬要显得郑重,嘴里不能吃东西,也不能一边鞠躬一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3、拥抱礼、拥抱礼拥抱礼是西方国家传统的礼节形式,在人们见面、告别或表示祝贺、慰问和欣喜时,常采用拥抱礼。拥抱作为一种肢体接触,能给人很大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人说,每天一个拥抱,世界将会变个样子。可见,拥抱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人与人表达关爱的方式。在世界许多国家,亲朋好友见面、新知故交相遇,总是要热情地轻轻拥抱,拥抱礼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见面和分别的礼节,而且也是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外交场合最常用的见面礼仪,我国领导人在会见、欢迎外宾时也常行拥抱礼。拥抱的标准方式是:两个人正面相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