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34423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学刊 2010 年第 5 期WUHANXUEKAN 总 第 146 期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2007年, 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 “两型社会” 建 设实验区,鼓励和支持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城 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 以来, 武汉市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 财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 财政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 财力 增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以高能耗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财政承担的改革成本加重了经济发展包袱,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 社会保障支出刚性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尚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因此, 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与矛盾, 推动全市经济社 会平稳较快发展,不仅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同时也为 “两型社会” 建设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 本研究报告立足财政的角度, 探讨 完善财政运行机制、 支持 “两型社会” 建设的对 策方略,以期对政府决策和促进武汉经济社会 发展, 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一、“两型社会” 建设的内涵与财政政策作用 (一 ) “两型社会” 建设的内涵“两型社会” 建设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 消费方式、 文化定位、 社区生活、 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并不仅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

3、“节 能减排治污” , 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旨在开拓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方式, 打造一个全 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它意味并预示着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因此,“两型社会” 应从政府政策取向、 产业形态、 居民生活方式、 资源环境状况、 科学技术研发等层 面予以定位与支撑, 即政府制订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财税、 土地、 科研等政策并加以贯彻落实; 引导企业在产业行为中开发运用有利于资源 节约、 环境保护的技术及其设备并形成 “两型” 理 念, 促进 “两型” 产品消费, 使 “两型” 生产、 消费方式成为居民的共识与偏好, 使厉行资源节约、 注重 环境保护成

4、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诚然, 对于一个城市 “资源节约” 与 “环境改 善” 的主题运作而言, 首要的还是资金依托与项目优先的问题, 为此, 财政政策的引导及其资金投入的示范至关重要。 “两型社会” 建设中财政功能的 发挥、财政政策的运用与引导等,都应紧紧围绕“两型社会” 建设的内涵展开, 在生产、 建设、 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手段, 促进 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 最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获得最高的经 济和社会效益, 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 ) “两型社会” 建设的财政政策作用1、 在政策运用方面, 财

5、税政策是 “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手段“两型社会” 建设的核心内涵之一是优化生态 环境与资源的配置, 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资源代价降到最低, 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资源 属于公共产品, 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提供上的促进武汉 “两型社会” 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武汉市财政学会学会课题选登51武汉学刊 2010 年第 5 期WUHANXUEKAN 总 第 146 期非排他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单独依靠市场无法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配置的 “帕累托最优” 。“两型社 会” 建设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要特点在于 “外部不 经济” 。 市场主体通常只从自身的利益角度考虑所面临的各种选择,而将经济过程中的环境资源成本

6、和代价转嫁给社会及未来(如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污染物的排放) ,这一行为无法通过市场来调 节, 容易出现 “市场失灵” , 这就提供了公共财政干预的必要性。 一方面, 通过征税和付费的方式加大资源恶性利用与环境破坏的代价; 另一方面, 通过 财政支出(补贴)或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手 段,财税政策构成了政府矫正市场配置生态环境 资源失灵的基本手段。2、 在制度保障方面, 财税政策是 “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制度建设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 而制度建设和制度的实施, 必须以一定的物质 条件为基础。 财税政策在抑制粗放式生产与消费、 治理环境

7、污染等方面的规定, 不仅是 “两型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财政 “四两拨千斤” 的杠杆作用, 其直接投入及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投入, 为 “两型社会” 建设提供提供了强有力的 资金保证和财力支持。 在 “两型社会” 建设中, 财政通过贴息、 税式支出、 政府采购、 国债投资等多种 支持形式, 选择有效的支持对象, 引导社会各方面 的资本投入到符合 “两型社会” 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中来, 引导主体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 吸引新型 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3、 在体制创新方面, 财政改革与体制创新是“两型社会” 建设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发展 功能日益凸显。 在

8、改革的同时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将体制改革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是新一轮改革试点的必然选择。 “两型社会” 建设的实质是在体 制改革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人与自然统筹的 战略取向,通过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向的体制改革试点,真正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 机制。探索和建立与 “两型社会” 建设相适应的财 税政策,实质上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为“两型社会” 建设提供财税服务、 引导和支撑。 破解 “两型社会” 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 不断推动改革的深化, 必须要在财政政策和体制上做文章,从财政入手寻求深化服务的途径, 通过财政改革为 “两 型社会” 建设奠定基础。二、 武汉推进 “两型社会” 建设

9、的财政政策及 投入现状(一 ) 财政对 “两型社会” 建设的投入导向不断 明确 1、 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武汉财政积极探索、 创新循环经济管理机制, 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项 目支持办法, 将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与节能量挂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完成项目合同规定节能 量的项目应用单位和技术服务企业给予奖励和补 助。 2008年, 市财政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5000万元, 支持青山、 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试 验区建设。 对6户符合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认定, 对其减计收入1.39亿元, 免税3479万元。购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和节能节水、环境

10、保护的 企业经认定后,也享受抵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009年,市财政还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资金用于循环经济方面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武汉市发展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及环保与新能源研究。 安排沼气开发利用建设资金1535万元, 采取以 奖代补形式,对全市15个规模化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给予补贴。 此外, 市财政还 支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 种养循环农场、 沼气发电等两型农业项目。2、 加大对节能产品的采购力度, 促进节能环 保。 2006年至2008年, 市财政专项用于节能减排的 资金分别为7500万元、 9527万元、 12893万元, 用于支持节能重大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及节能服

11、务体系建设, 发展低能耗、 高附加值产业, 奖励节能、 节 水、 节材、 资源综合利用实绩明显的企业, 改造锅炉、 窑炉和关闭小火电、 小水泥、 小造纸等落后产能企业。 为推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 研究 制定了武汉市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 在 政府采购评审环节实行节能环保产品政策倾斜,对采购竞争性谈判或询价方式采购的,同等条件 下节能环保产品报价不高于一般产品最低报价5%10%的, 优先选择节能产品供应商, 在采购项目的监管上确保节能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3、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学会课题选登52武汉学刊 2010 年第 5 期WUHANXUEKAN 总 第 146

12、期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 股权化。 支持增强中冶南方、 东风电动、 嘉吉烯 王生物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产学研相结合 的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2008年全市161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3.9亿元;有25 户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1673万 元; 13户企业取得技术转让所得1610万元享受减免税402万元; 181户企业享受了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加计扣除额共计12.8亿元, 减免税 32080万元。积极推动科技创业, 引导社会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 支 持专业技术平

13、台、 科技投融资平台、 科技供需对接 平台建设, 支持科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科技创业社区建设。4、 促进产业调整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支 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市财政拨付资金支持武钢钢材深加工基地、 神龙二厂、 中芯国际等重点项目建 设及产业链延伸,促进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 改造升级; 积极支持武重、 南车等企业搬迁改造,促进经济资源向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聚。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08年投入资金2.33亿元, 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业、 以民生为核心的生活 服务业发展、 服务外包及会展业的发展。 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 支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武汉市设 立地区性金融总部或分支机构。对武

14、商、 中商、 中百等重点流通企业给予了重点支持。5、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推进 “一湖一景” 、 “一园一景” 等园林绿化工程, 美化城市环境; 启动 武昌 “大东湖” 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和九峰渠连通工程等水专项治理项目,逐步实现水网江河湖的连 通,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支持长山口垃圾处理厂和锅顶山、滠口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型垃圾转运站建设, 支持清水入湖、 明渠整治、 城市泵站、社区排水管网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优化 城市生态环境; 支持城市主次干道建设, 支持轨道 交通、 城市供水、 路灯、 环卫、 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6、 支持农村公路、

15、饮用水、 节能环境建设。在 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1250公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按照市 政府的统一要求, 2009年计划筹措资金10080万元, 建设完成通村公路600公里。 目前,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顺利推进。 加快农村沼气开发利用, 争取 中央、 省级资金, 支持沼气池建设, 采取 “以奖代 补”形式给予规模化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补贴。积极推进农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工作, 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贴。 重点支持循环农 场、 沼气发电、 风车提水等两型农业项目, 安排资 金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二 ) 税收对 “两型社会” 建设的调控作用不断 增强

16、 1、 强化税收导向功能。根据 “两型社会” 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国家现行的政策范围内, 不断强化 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 通过资源税、 城市维护 建设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 土地增值税、 车船使用税等相关税种的配合调控, 促进环境 保护和资源利用。2、 推行增值税转型。武汉是全国的增值税转型的试点城市。2007年7月至2008年试点期间, 全 市对540户符合扩抵退税条件的纳税人办理增值 税扩抵退税34亿, 办理抵减欠税税额1504万元。 据测算, 2009年全年武汉市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达35.5亿元。 这部分税额的抵扣, 必将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转 变。3、 严格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对扶 持农林牧渔业发展、 节约资源能源、 保护环境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等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了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 一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落 实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全市共有3185户享受了20%的减率优惠, 共减免所得税571万元。二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 全市167户高新技术企 业享受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