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33241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一项对一项对 457457 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 2003 年 06 月 05 日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中小 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超过 800 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它们创造了 76以上的全国 新增工业产值,60的工业总产值,40的利税,以及约 60的出口总额。中小企业还提 供了大约 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什么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大型企 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何在?它们还存什么缺点?怎样才能保持和进一步强化竞争优 势?本文试图以企业价值链为基础,

2、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较发达地区-苏州市的 457 家中 小企业的问卷调查,结合对重点企业进行访谈,分析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 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有的国家是以企业的产值或者 销售收入来划分,有的是以企业的人数来划分。而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对于中小企 业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也会随着行业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我国目前的企业划分标准是 1988 年颁布的大中小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由于 制定的年代已久,已经不能准确描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我们没有机械 地沿

3、用上述标准,而是采用了当地经济管理部门对各企业的划分原则。 1调查方法和调查样本 我们选择了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相对较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苏州市作为代表性地区, 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工业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调查于 2001 年 11 月结束。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512 份,实际回收 461 份,经过初步筛选,剔除了 4 份 (其中,2 份是由于企业的经济指标已经超出中小企业的定义)。因此,调查的实际有效样 本数是 457 个。 从表 1 可以看出,76的企业的资产额在 5000 万元以下。从表 2 也可以看出,以销 售额计,82的企业的销售额在 5000 万元以下。无论按资产额

4、还是销售额计算,只有 10 的企业大于 1 亿元。这些样本基本上符合中小企业的特征。 表表 1 4571 457 家企业资产分布家企业资产分布(2000(2000 年年) ) 表表 2 4572 457 家企业销售家企业销售额分布额分布(2000(2000 年年) ) 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纺织、轻工业和机械等进入壁垒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 行业。从表 3 中不难发现,有 5558的被调查企业是在纺织、轻工业和机械等 3 个行业 中。这也和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布相吻合。 表表 3 3 457457 家企业行业分布家企业行业分布 表表 4 4 457457 家企业的类型家企业的类型 如表 4

5、所示,苏州市的中小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要类型,这两 种类型的企业占了所有调查企业的近 60。经过改制,苏南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 企业)已成为私营企业。在我们的样本中,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达 778。因此,从规模、 行业和类型来看,所选中小企业的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调查内容 关于竞争力的研究很多,有的文献从国家层次出发,研究各国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的 竞争力,如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编制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和世界经济论坛 (WEF)的关于竞争力的报告,每年根据他们独立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全球各国的国际竞 争力状况进行衡量和排位,其中的指标较为全面,且多为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

6、进行评估。 从产业层次角度分析的有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金碚等,1997),该研究分析了我国传 统优势工业、比较优势不强等行业的竞争力状况。还有城市层次的,如中国城市竞争力研 究会将城市竞争力划分成了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基础建设、城市环境与治安、市民 素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城市金融、政府与管理竞争力和城市文化竞争力 等若干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加权综合评价。 图图 1 1 企业的价值链企业的价值链(Porter(Porter,1985)1985) 在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有的以资源基础论为基础的,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体系, 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应该是稀缺的、有价值的、不易模仿的

7、(Barney,1986 和 Heeley, 1997),企业应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Wernefelt,1984);有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 础,认为企业应围绕能带来附加价值的独特技术和技能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Prahalad Hamel,1990);波特从产业环境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和产品 的差异化(Porter,1980);有以企业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波特(Porter,1985)认为企业的 经营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这些活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但在实际运用时,资源基础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所提倡的能力往往难以量化和测量,产业环境竞争论 强调了竞争中的各

8、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更适用于分析某个特定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相关竞 争力量。 本文主要以企业价值链为理论框架,兼顾调研的可行性和指标的可获得性。细化的企 业竞争力指标如下(详见表 5):(1)内外部后勤,主要考察企业的及时供货率;(2)生产作 业,主要测量产品生产周期,变更品种所需时间和生产能力利用率;(3)销售和服务,主 要考查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水平和售后服务网点;(4)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析员工素质, 员工培训和员工流动性;(5)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技术开发的目标,技术开发的方式,研 发和技改投入及新产品的试制周期;(6)企业基础设施,在波特教授的研究框架中,企业 基础设施除了企业的各种物质设备

9、(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外,还有企业获取低成本资金的能 力。 表表 5 5 中小企业价值链中小企业价值链 二、价值链与竞争力的分析二、价值链与竞争力的分析 本部分在上述价值链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对苏州市 457 家中小企业的调查,得出 以下结论。 1内外部后勤 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及时供货率。从表 6 可以发现,履约率在 80的企业占了 总样本数的 80以上,履约率在 50以下的只有不到 1。这表明中小企业对合同的重 视程度较高,诚信程度较高。事实上,这是中小企业能和大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表 6 6 供货的履约率供货的履约率 2生产作业 (1)产品的生产周期。从表 7 可以观察到,多数

10、的中小企业具有较短的生产周期。生 产周期在 10 天之内的中小企业占了 506,1120 天的占了 208,2130 天的占 了 131,而在 31 天以上的只有 88。不同的行业有所不同。冶金、化学、建材、轻工、电子等生产周期较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加工工序相对较为简 单,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组织水平。 表表 7 7 产品生产周期产品生产周期 表表 8 8 变更品种所需时间变更品种所需时间 (2)变更品种所需时间。变更品种所需时间可以反映企业生产准备、设备转换、组织 调整的快捷程度。从总体上来看,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变更生产的时间结构较为理想,10 天以内的占了有效

11、样本总数的近 45,这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在生产调整上的优势。按行 业来分,纺织企业的生产转换时间相对较短,这与纺织企业产品差异度不大,设备调整度 不大有关。比较而言,机械、化学等行业的中小企业的调整速度较慢。 (3)生产能力利用率。从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70%80 比较理想,在这种利用区间内,企业既保证了一定的生产使用能力,又有一定的剩余允许 对设备和生产组织进行休整。具有过高和过低的能力利用率对企业都是不利的,因为过低的利用率表明企业生产能力有较高的浪费,使得设备闲置、人员富余;而过高的利用率也 预示着企业的设备和生产人员储备不足,或者是设备老化,不能满足企业现有

12、的需要,或 者是新设备添置不足,造成已有设备满负荷运转。从表 9 的统计结果中可以观察到,多数 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高于 50,高于 8096 的也只有近 13 的企业,我们认为这 样的利用率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 表表 9 9 生产能力利用率状况生产能力利用率状况 3销售和服务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企 业占了样本总数的 774。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小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425的企业拥有 ISO9000 体系认证,51的企业没有 ISO9000 体系认证。 (2)产品质量水平。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13、分布见表 11。从表中可以看出,具有较 高质量水准的企业占了 383,质量水平一般的企业占了 578。中小企业产品的质 量水平是较为理想的。 表表 1010 全面质量管理状况全面质量管理状况 表表 1111 产品质量状况产品质量状况 具有较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企业其产品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表 12 的结果验证了这种看 法。在全面质量管理执行得好的企业中,产品达到国优、省优和出口免检水准的企业比例 有 528,在全面质量管理执行得较好的企业中,产品达到较高水平的企业比例有 393,都高于全面质量管理执行一般或较差的企业中的比例。 表表 1212 产品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单位:产品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单位:

14、 表表 1313 售后服务网点状况售后服务网点状况 (3)企业售后服务网点的数量。表 13 显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点较少,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小企业在售后服务水平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身规模的限制, 其产品地理覆盖面不广。 4人力资源管理 表表 1414 总经理的年龄状况总经理的年龄状况 表表 1515 总经理的文化水平总经理的文化水平 表表 1616 总经理接受的培训情况总经理接受的培训情况 表表 1717 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员工的比例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员工的比例 表表 1818 员工培训方式员工培训方式 表表 1919 员工培训机构员工培训机构 (1)总经理(厂长)的年龄与文

15、化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总经理的年龄以 3655 岁居多, 占 80以上。考虑到中国论资排辈的国情,这一结构尚可接受。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小 企业中许多为白手起家,总经理的年龄结构有些偏大。从未来看,总经理年龄趋向于年轻 化,因为有 76的企业的总经理年龄在 35 岁以下。 如果说年龄结构还差强人意的话,那么总经理的文化程度就令人沮丧了。39的总经 理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488为大中专水平,只有 9为本科以上学历。这表明在目前 中小企业中,高级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2)总经理的专业培训情况。除了文化水平不高外,总经理接受专业培训的情况同样 也不能令人满意。调查显示,有 144的企业最高管理

16、者没有接受过任何的专业培训, 即使在接受过培训的总经理中,3 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接受过超过 1 年培训的总经理只占样本总数的 271。 (3)员工文化水平及培训状况。员工文化水平不高也是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根 据调查结果,在中小企业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职工人数比例超过 10的企业只占 125;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职工人数比例低于 5的企业却有 50以上。 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对员工的培训多为职业培训,岗前和岗位培训是培训的主要 方式,脱产式的培训居于次要地位。而且在对员工的培训中,本企业的培训占了 70,来 自于专门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的培训严重不足。 (4)人员的流动性。在人员流动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较少有流进和流 出,属于封闭型系统。从 1999 年和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