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312530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5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成果总结doc - 华南农业大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翻译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科学总结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何高大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1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 “翻译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组负责人何高大教授,组员有夏家驷教授、王振福副教授、陈喜华讲师、胡佳圣博士、李占喜博士、张波副教授。 何高大教授负责(1)教学成果的统筹规划; (2)教学实践的理论支持; (3)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实施; (4)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规划; (5)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和审查; (6)网络资源、教材编撰及宏观指导; (7)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及硕士点申报论证; (9)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夏家驷教授负责翻译理论、机器翻译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和

2、翻译教学,协助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及硕士点申报论证,承担教学管理工作; “红满堂”计划实施人之一。 王振福副教授负责修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担任课程教学; 承担课题部分研究工作;承担教学管理工作; “红满堂”计划实施人之一。 陈喜华讲师负责课程部分教学大纲的撰写,承担视听翻译、同声翻译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2 胡佳圣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负责教学成果的推广, 提供教学改革的设计和理论论证,网络资源、教材、论文撰写指导。 李占喜博士负责协助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规划,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研究介绍语用与翻译理论体系,承担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张波副

3、教授负责技术指导和 Moodle 的维护等工作。 2课题实施时间:课题实施时间:2002 年 9 月至今。 3实施对象实施对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经贸、英语教育)三个方向的学生。 4课题支撑来源:课题支撑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4 项,校级课题 5 项。 5 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 共发表论文 63 篇, 其中发表在核心或 CSSCI41 篇,被 ISTP收录 1 篇,出版专著、教材 8 部。 6获奖获奖:英语专业学生在近三年国家级、省级各类英语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45 项,获得校级奖项共 30 项。教师获得省教学成果奖 2 项,其它将项 12 项

4、。 二、具体内容二、具体内容 (一)背景与现状(一)背景与现状 国内由于受教育体制所限,翻译界的学者们从八十年代起就致力于呼吁并推动完整教学体系的努力。到 2006 年 3 月,教育部公布了二 00 五年度教育部3 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 , 首批获准设立的翻译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等三所高校可自 2006 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 200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3 次会又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 该学位的设立为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及专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翻译学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目前全国高校共有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

5、高级翻译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在内的六所翻译学院和包括天津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南开大学翻译系、湖南师范大学翻译系等在内的五个翻译系。另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外交学院翻译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等都在积极筹备中。 全国共有 554 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成为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传统的外语院系均开设了翻译课,大都以开设口译和笔译等翻译课程,但一般都是按照外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开设的, 并没有把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待, 因此缺乏系统性, 缺乏宏观的建设性。 因此还存在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造成翻译课谁都能上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梯

6、队培养机制,导致翻译师资后续力量不足。在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上忽略了一般背景信息、文化信息、母语信息,表现出实用性的课程不足,对理论课程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很少涉及与翻译密切相关的语用学、语义学、修辞学和文体学等理论,忽视汉语与中国文化,纵观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忽略学生汉语的继续教育、忽视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的现象普遍存在,汉语课程被取消,学生汉语水平不升反降,致使译文中频频出现“欧式汉语” ,翻译实践不足。目前的翻译教学急需真实环境下的实践,否则翻译水平难以切实提高。 在翻译教材建设问题上, 缺乏立体开发, 知识老化, 题材、4 体裁单一;缺乏真实语境,缺乏实践性。翻译教材忽略了本科翻译教学

7、任务的核心本质,忽视了翻译实践;缺乏中国特色。翻译教材建设必须考虑把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道德规范和我国社会科技进步的内容编进教材,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个性思考,翻译教学的效果“取决于翻译教学的目的,不同的教学目的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而目前教学计划的通病是过于笼统,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缺乏本土目标和区域翻译人才需求。 无论在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在软件资源的添置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专业教材的陈旧、图书资料的匮乏、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学设备的缺乏都阻碍了翻译课程的发展。在翻译教学上,忽视翻译教学研究,传统翻译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阅读和翻译

8、教学为主线,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以文学教材和黑板为主要媒介。教学方面多年来翻译教学的基本模式没有改变,即课堂上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缺乏翻译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紧缺五类翻译人才: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文本翻译。全国目前职业翻译 4 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 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 3000 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 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 5%。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几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必须引起翻译界足够的重视。 综上,我们认为要解决翻译专业建设的种种问题,首先要重视翻译课程建设的

9、本质问题,把翻译作为学科、专业统筹建设,积极探索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已非常必要。 (二)改革与成效(二)改革与成效 1. 构建了“一个体系、两个贯通、三个结合、四大保障、五大技能、六大环5 节”的本科翻译课程建设和翻译教学改革的新体系 外国语学院早在 80 年代创系伊始就开设了翻译课程。经近 30 余年的建设从过去单一的主干课程,发展为具备初级、中级、高级的相关翻译、语言、文学、文化等课程,并口译和笔译并进的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已形成学历结构、学位层次以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科研水平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求学、就业的不同要求,对学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

10、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我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学科基础,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建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导,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多样化培养模式为途径,以质量评估体系为保障,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创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采取边建设、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方法,积极推进翻译课程群的建设和翻译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面向 21 世纪教学改革项

11、目和 21 世纪初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建立多元的课程平台,每个平台设立不同的模块,平台为共性,模块为个性,从而构筑科学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实践,我院构建了“一个体系、两个贯通、三个结合、“一个体系、两个贯通、三个结合、四大保障、五大技能、六大环节”的本科翻译课程建设和翻译教学改革的新体系;四大保障、五大技能、六大环节”的本科翻译课程建设和翻译教学改革的新体系; 一个体系一个体系:即构建和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体。把课程建立在整体知识观下的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是以中心性专业为主,打通专业或方向局限,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按照

12、翻译学科的内在联系把各个翻译学科群内部6 知识序列化、模块化和层级化的课程体系,以期解决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课程体系不够完整, 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教学内容落伍,不利于宽口径培养人才等问题。 对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社会翻译实习以及创新实践三个模块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联系和功能,进行综合设计和有效应用。翻译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可以通过各类翻译教学活动来实现;社会翻译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翻译实务能力,是要在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翻译教学实习、翻译项目管理、 社会翻译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创新实践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竞争和创业能力,是学生所具备足够的翻译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升华。通过各

13、种科技活动、竞赛活动来实现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两个贯通两个贯通:课程建设必须为创新奠定知识、认知和创造的平台,特别要重视课程的基础性和通识性。 科学的课程体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即形成翻译课程群建设与翻译教学改革的“H”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干,将翻译实践教学在纵向上把基础课英语、高级英语、视听说、翻译学科门类课程的翻译实践教学大纲上下贯通,横向上将翻译课程群与翻译教学的理念、翻译教学的模式、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上下贯通。根据翻译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若干个关系密切、互动性强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结构的翻译课程群的集合。 三个结合三个结

14、合:即把翻译课程建设与翻译教学改革相结合,把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把课前、课中、课后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翻译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翻译课程群信息化设计与实践。同时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实践能力锻炼阶段、创新能力培养阶段。 7 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兴趣;实践能力锻炼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实践情感和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创新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

15、技能、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大保障四大保障:一流教学设施和环境的支持;雄厚师资力量的支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先进教学管理的支持,确保了翻译课程建设和翻译教学改革的高效运作和实施。 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环境是保证翻译课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为此,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首先,为高翻班配备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互联网端口、计算机和空调等设备。其次,专设专用的同声传译训练室,作为高翻班专门的口译教学和训练。购买相关的软件,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构建了基于 Moodle 的翻译课程群学习平台。 建设好教学创新团队、改革教

16、学方式方法是新课程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翻译课程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这必然对师资力量提出高的要求。本项目的教学团队主要由三个方面的专家和教师组成: (1) 国外大学的翻译学教授以及某些国际翻译组织机构的专家; 我们聘请了国际著名的翻译研究学者 Mona Baker 教授作为兼职教授; (2)在国内外作过访问学者或在国外拿到学位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生; (3)在具有一定成就的和翻译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或翻译公司、翻译编辑和译审。 8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依托广交会和华南改革开放的优势,积极与各级组织、公司搭建翻译实践活动和翻译项目, 进行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或社会活动的模拟仿真;通过进行科研活动、科技竞赛、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先进教学管理的支持。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教学管理方面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计划管理,监测教学运行状态,不断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基于 Moodle 的翻译项目和练习的管理与评价。项目的教学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学生选课查分,下载上传文献,同教师以及主管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