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31227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简易中医疗法09-1(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简易中医疗法第一节 概述v传统中医的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分 为砭(bian)、针、灸、药四种方法。“砭” 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 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药为四种方法之末,主要可能是这种方 法需要各种不同的药材,不是随时随地都 能具备的,因此最早被列为治疗方法中的 下策。 一、调养血气的一式三招 1.敲打胆经本经穴 瞳子髎、听 会、上关、颔厌、悬颅、 悬厘、曲鬓、率谷、天冲 、浮白、头窍阴、完骨、 本神、阳白、头临泣、目 窗、正营、承灵、脑空、 风池、肩井、渊腋、辄筋 、日月(胆募)、京门、 带脉、五枢、维道、居髎 、环跳、风市、中渎、膝 阳关、阳陵泉

2、(合)、阳 交、外丘(郄)、光明( 络)、阳辅(经)、悬钟 、丘墟(原)、足临泣( 输)、地五会、侠溪(荥 )、足窍阴。(44个)2.早睡早起根据我们的经验,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 ,是从下午六点到午夜一点四十分左右, 而且人体必需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要点: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 有八个小时睡眠。目的:敲胆经的功课使人体可以生产足 够的造血材料,充足正确的睡眠则提供人 体足够的造血时间,两者具全人体的造血 机能就能够正常工作,血液总量就会逐渐 增加,气血能量也就逐渐提高了。 3. 按摩心包经说明:如图,在心包 经的穴位进行按摩 ,在图中所标示的 位置附近寻找穴位 ,找到了穴位,稍 用力压就

3、会感到明 显的痛感就对了。 每天在每个穴位按 摩2-3分钟。 v手厥阴心包经预防 和主治的疾病 心血管系统:心慌、 心动过缓、心动过 速、心绞痛、心肌 缺血、胸闷。 其他:恶心、呕吐、 抑郁症、中署、休 克、小儿惊风、胃 痛胃胀,经脉所过 的关节肌肉痛。v除了心包经之外,应再按摩任脉的膻中穴 (两乳之间)和膀胱经的昆仑穴(外侧脚 踝后方腱前凹陷处),其中昆仑穴的按摩 应在按摩心包经之前实施,这样比较容易 将心包积液排出。v按摩膻中穴作用:心情郁闷,胸中有闷气 无法发泄,本穴具宁心神,开胸除闷,降 气平胃等作用,此外,对呼吸系统及神经 衰弱具特殊效果。 二、疾病诊断治疗原则v阴阳是诊断的总纲。疾

4、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 在里(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 ),寒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 :实证(阳)虚证(阴)。总之,阴阳可 以概括疾病的属性。v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针对阴阳盛衰,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 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 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 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 状态。 v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 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 属阴。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 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临床具体用法: 阳虚和阴

5、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 ) 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 ) 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 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 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 补) 第二节 常见病症的诊治 感 冒v症状:感冒是感受外邪所致的以鼻塞、流 涕、头痛、咳嗽、恶寒、发热等为主证的 外感疾病。如病情较重,广泛流行者,称 作时行感冒。病因总由正气不足,六淫侵 袭所致。病理在于营卫不和,肺失宣肃。 v中药治疗:治疗采取解表祛邪的原则。体 虚者,又当扶正祛邪。 v一、风寒证 主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疼痛,鼻塞声重,时流青涕, 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

6、脉浮或浮 紧。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9克,防 风9克,羌活12克,前胡12克,川芎 12克,柴胡9克,白芷9克,细辛3克 。如表寒重者,可加麻黄9克,桂枝 10克;如咳嗽多者,再加杏仁12克, 白前9克;外塞里热者,加石膏30克 。 v二、风热证 主证 身热重,微恶风,头胀痛,咳痰黄粘 ,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流黄浊涕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加减:银花18克,连翘15克, 竹叶15克,荆芥9克,牛子12克,薄荷5克 ,桔梗12克,桑叶18克,菊花15克,甘草 9克。如咳痰黄稠量多者,加川贝12克, 瓜菱皮20克,桑白皮18克;时行热

7、毒症状 明显者,加大青叶18克,薄公英15克,知 母18克;如秋令感受风温燥邪致病,伴咳 呛痰少,口鼻干燥,去荆芥,加南沙参18 克,花粉18克。 v三、暑湿证 主证 身热,微恶风,肢体痰重或疼痛,头 昏重胀痛,咳嗽痰粘,心烦,口渴,或口 中粘腻,胸闷,泛恶,苔薄黄腻,脉濡数 。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0克,厚朴9 克,银花18克,连翘15克,菊花15克,羌 活9克,桅子15克,川贝12克。藿香10克 。如暑热偏重者,加鲜荷叶40克,黄连15 克;里湿偏重者,加苍术12克,半夏10克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8克,木通10克。 v四、体虚证 (一)气虚感冒 主证 恶寒发

8、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 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 治法 益气解表。 方药 参苏饮加减:党参30克,黄芪25克, 苏叶9克,葛根10克,橘红10克,前胡9克 。如气虚较甚者,黄芪用35克,再加白术 25克;若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可常服 补中益气丸。 v(二)阳虚感冒 主证 恶寒重,身热轻,头痛身痛,语声低 微,四肢不湿,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 助阳解表。 方药 参附再造丸加减:党参30克,黄芪25 克,制附子12克,桂枝9克,防风6克,白 芷9克,甘草9克。 v(三)阴虚感冒 主证 身热头痛,微恶风寒,干咳少痰,口 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 滋阴解表。 方

9、药 加减葳蕤(weirui)汤化裁:玉竹12 克,麦冬15克,白薇9克,桑叶15克,薄 荷9克,枇杷叶12克,桔梗10克,豆豉25 克。如表证较重者,可加荆芥9克;若另干 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12克,瓜萎18克。 v(四)血虚感冒 主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面色不华,唇 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 而无力。 治法 养血解表。 方药 葱白七味饮加减:生地18克,当归20 克,柏子仁15克,葛根10克,豆豉18克, 葱白2棵,生姜5片。如恶寒重者,可加荆 芥、苏叶各9克;身热重者,加银花18克 ,黄芩12克。 v【单方验方】 一、葱白(带须根)8棵,生姜5片,橘皮 6克,水煎后加红糖30

10、克,热服,每日1剂 。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二、银花15克,薄荷3克,鲜芦根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热感冒轻证。三、 薷香10克、金银花15克、扁豆花10 克、川朴6克,水煎服,适用于署湿感冒者 。咳 嗽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 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中医 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必须详审 病机分型辨治,才能尽快地治愈。用中成 药时,必须证、药相符才能功效显著,否 则无效甚或加重病情。我们现在说说以咳 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 学中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 张症、慢性咽炎等。 一、一般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11、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 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分七个证型 。 1.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 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 ,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v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 、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 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 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 青龙合剂(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忌吃生冷油 腻食物。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 2.风热犯肺。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 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 干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等。治宜

12、疏风清热、宣肺止咳。v可选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贝母、 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 、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每次服1丸, 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 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 散)等,也可参考选用。寒咳、胃寒呕吐及 糖尿病患者禁服。 3.风燥伤肺。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 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 、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 而干,脉细数等。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 咳。v可选用秋梨膏(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 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每次服15克, 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 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

13、忌食辛辣香燥、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 戒烟。 4.痰热郁肺。咳而气喘,痰多色黄黏稠,不 易咯出,口鼻气热、口苦咽干、咽痛喉肿 、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等。治宜清 肺泻火、化痰止咳。v可选用二母宁嗽丸(由浙贝母、知母、石膏 、黄芩、栀子、栝楼皮、桑白皮、五味子 、陈皮、茯苓、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 ,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 有清气化痰丸、羚羊清肺丸等,可参考选 用。 5.痰湿蕴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 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 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 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止咳。v可选用千金化痰丸(由法半夏、茯苓、陈皮 、白附子、

14、白术、枳实、胆南星、海浮石 、当归、知母、天花粉等组成),每次服6 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 的还有二陈丸、橘红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6.肝火犯肺。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滞咽 喉,只咳不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 胀痛、咳时引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舌红 、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宜清肺泻肝、 顺气降火。v可选用黛蛤散、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 皮、黄芩、山栀子、丹皮、青黛、海蛤壳 、粳米、甘草等)。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7.肺阴亏耗。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 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 、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 细数等。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v可选用养阴清肺丸

15、(由生地、玄参、麦冬、 川贝母、白芍、丹皮、薄荷、甘草等组成) ,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 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 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v如果咳嗽日久不愈,痰少色白清稀,伴有 气喘、声低无力、疲倦畏风,自汗心悸、 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易患感冒,舌淡苔 薄白,脉细弱无力等,出现肺气虚的,治 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可选用人参保肺 丸(由人参、五味子、杏仁、玄参、枳实、 砂仁、罂粟壳、麻黄、甘草等组成),每次 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 相近的还有补肺丸、利肺片等,也可参考 选用。 二、在选方用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注意分清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

16、,起病 急、病程短,常在天气变化受凉后突然发生,实 证居多。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慢,常反复 发作,病程长,邪实正虚居多。 2.注意辨别咳嗽声音及发作时间。咳声高扬者属实 症,低弱者属虚症。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 者,为外感咳嗽;病势缓而病程长者则属虚症。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 ,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咳嗽加重或夜间有 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 卧咳嗽加剧,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 寒症。 3.注意辨痰的颜色、性质及数量。痰少或干 咳无痰者,多属燥热、阴虚症;痰多者,常 属痰湿、痰热或虚寒症。痰白而稀薄者属 风、属寒。痰白而稠厚者属湿;痰黄而黏稠 者属热。 三、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 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及时 诊治。若有久咳自汗者,可酌选玉屏风散( 黄芪、白术、防风)、生脉饮(人参、麦冬 、五味子)服用。 v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先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 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吸烟等不 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