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30546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国铜器综考徐少华关键词:邓国铜器邓国历史文化,邓,是先秦时期一个颇有影响的古族、理,进一步认识邓国历史发展与文化演变的古国。西周以来,邓立国于南阳盆地南缘、基本脉络,弥补文献记载的诸多缺环,为今汉水中游北岸,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后的深入研究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置,是周王室控制“南土”的重要辅助力量”丄、 之。关于古邓幽历史、麵与族属,巳一 、西周早期的邓器及有关问题有多位学者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资料作过有关邓国尤其是具有铭 文的青铜器,传系统分析和讨论,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世与近年来先后出土的共有几十件,加上一为进一步研究邓国的历史与文化奠定了有些虽非邓国器物,或因婚姻、同盟关系而与利的基础

2、。随着近些年田野工作的进展,又邓密切相关,以及虽无铭文记载、但出于古有多批与邓相关的考古材料面世,较大改变邓城遗址周围,从时代、墓葬分布来看可判了此前探索中资料不足的局面,使早先的若定为邓国的遗物等等,就更加丰富。对这批干模糊认识逐渐清晰明了。本文在巳有研究确切、可信的实物材料加以分期排比、认真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有关邓国的青铜器加以释读,有助 于了解西周至春秋时期 邓国历史综合、系统的考析,以期通过实物资料的整发展与文化演变的基本信息。作者:徐少华,武汉市,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总徐少华:邓国铜器综考传世邓小仲方鼎,早年曾为刘体智所收出土件邓仲:春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亦见于牺尊,其中件完三

3、代吉金文存与殷周金文集成。整,件仅存尊盖。该器因锈蚀严重,铭文有几处纖不清,器作兽形,头上释读为行字。之后,欧洲臓中国青立双角与两耳,曲铜器遗珠发表了收藏于苏黎世利特堡博物颈,四蹄足,身有馆的件醜方鼎,其翻純文赠、格双翼。顶立局与台北故宫臓的雜致,应为同人所虎,纟有龙,作的同组翻。该灘长方体,折沿,方尾部为曲龙。兽唇,两立耳,四柱足。口沿下饰周带状立背上有方孔,?羽兽耐腹部素面,四隅有平滑的扉棱,上有盖,盖钮为外底有交叉的带 状范痕。腹内壁有铭文行大鸟。盖周缘有字:登(邓)小仲获得,弗敢取,用作厥周双身龙纹,器身图二邓仲牺尊铭文拓本文祖宝鼐障,用蹲厥圃于口宫图一 )。通体饰兽面纹、夔纹、雷纹。

4、器与盖之内铭文第一字上从“豆”,下从两手,当从底均有铭 文行字:登(邓)仲作宝蹲彝“豆”得声,各家皆释为“登”,即古邓国之(图二)。“邓”,可信。会双手奉豆向前祭享之意。“邓 仲”与上述“邓小仲”一样,是器铭载邓小仲或因赠馈或战争而有所获邓国名“仲”的贵族。根据墓葬 布局、人得,不敢丧失,故为其文祖制作祭器。铭 文骨鉴定 与相关器物特征,发掘 者认为该墓第四行第四字似为“福”。邓小仲,当是邓(为某代井叔(的妻室墓,国、邓族名“小仲”的贵族。年代当在西周中期偏晚的共懿时期,而两件关于这两件方鼎的时代,上述诸书皆定邓仲牺尊则作于西周早期的康昭之世。从为“西周早期”。若从铭文字体进一步分析,如康昭时

5、期的邓仲牺尊出于共懿 时期的井叔妻“宝”所从之“贝”、所从之“鼎”等其制室墓中的史实推测,“邓仲”可能是早先嫁作年 代应以于井叔家族的邓国女子,两件牺尊作为井叔康昭之际为家族的传世重器,于其族内传承了几代以宜。若推测后,在餅叔夫人死后,葬人墓中。邓仲牺大致不误,说尊的出土,細西周早期 邓人与关中地区井明邓国、職叔家族的婚姻关系。于西周早期据传世盂爵铭载:“隹王初果于成周,即有较高的王令盂宁邓 伯 ,宾贝,用作父宝障彝”经济、文化水言周天子初到成周就派大臣盂前往安抚邓准,政治地伯,删当时周、邓之间有着 密切的关雜 位也不会太来,铭称“邓伯”,或与宣王时封于南阳的低。“申伯”类似,“伯”既为行辈称

6、,亦是当年,时经理方诸侯的“侯伯”之意,可见邓陕西长安张在周王室有较高地位。家坡西周井孟爵的时代,郭沫若先生定为昭王初图一邓小仲方鼎铭文拓本叔家族墓地年,刘启益先生同意此说,陈梦家先生认总考七年 第期为“属于成王时代”,唐兰先生则说是康周即命盂前往安抚。王初年。比较各家说法并结合铭文构架与我 们认为,盂爵与中甎之邓,皆为南阳笔画分析,唐先生的观点似更加合理。爵铭盆地的饅姓邓国,是周王室控制南土的中坚之“邓”,与 邓小仲方鼎及邓仲牺尊铭之力量与重要诸侯,并与周王室有着 密切的关“邓”应是同一国族,与周王室有着某种特系往来,因而周天子初到成周即命盂前往南殊的关系。土安宁邓伯就不难理解了。长安张家坡

7、井叔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之一的中甎,妻室墓所出邓仲牺尊,当是嫁往井叔家族的记载周昭王南征之前派大臣“中”到南方各邓女遗物,只能说明“邓仲”夫家所在,不地视察,为周王安置行帐,并言“中省自能作为邓国亦在关中地区的证据。方、邓”。唐兰先生认为“方当即方城”传世有 件邓公簋,以前未见于记载,邓即位于南阳盆地南部的古邓国。由此可后被集成所收录,有铭文行字:隹十确证邓国是当时周王朝在南土的重要诸侯与又四月王在侯口,登(邓)公作旅簋。据点之一,与左传昭公九年周大夫詹这件簋未见器形,不知出自何处。其时代,桓伯所言“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集成断为春秋早期,吴镇烽先生认为是邓,吾南土也”和国语郑语周太史史西

8、周晚期,值得讨论。从铭文格局来看,伯语“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布局较规整,笔划较粗,文字结体古朴,如邓、陈、蔡、随、唐”的史实相互印证。“十”字仅一竖笔,上下尖细,中间粗壮;此前,曾有部分学者认为邓小仲方鼎、“王”的下面一横呈三角形;“在”字下部邓仲牺尊与盂爵诸铭所言之“邓”在关中,为倒三角形;“公”下面的“口”作扁圆若然,则西周 时期就存在两个邓国,一在南状,上面两笔为倒八字形。此类现象,多为土,即南阳盆地南端的今湖北襄阳市古邓城西周早期至中期前段的作风,不应晚至穆遗址,为熳姓邓国;一在关中,属西土范共以后。“王在侯口”,可能与师俞鼎“王围,具体地望与族姓不明。如果我们认真分如上侯

9、”、不栺方鼎的“王在上侯位”之事析,关中之邓的说法未必确实。有一定联系 。“王在侯口,邓公作旅簋”首先,传世文献中并无关中地区曾有古表明“侯口”与“邓”相去不远或有内在关邓国或邓族存在的任何信息,就目前的考古系,结合中甎“中省自方、邓”的记载,或资料而言,也无法确认关中邓国的族属与地许昭王南征时曾在邓地或附近的“侯口”驻望;而南土之邓不仅文献记载明确,且为一跸,因而邓公为此作器铭功。系列的考古材料所证实,其族属、地望与历此“邓公”,当与河南平顶山、湖北襄史都比较清晰。樊出土的邓公簋及邓公牧簋所载“邓公” 一其次,中甎记载的方、邓之“邓”为南样,亦应是南土邓国之君。铭称“邓公”,土之邓国,诸家皆

10、无异辞,盂爵所言周康王一方面说明邓国的实力,另一方面亦反映出初祓于成周即令盂前去安宁邓伯之“邓”,西周早中期之际,王室的力量有所减弱,对应与中同例,亦是南土之邓。我们试想,诸侯的控制也不如成康时期那样严格,以至假若此邓位于关中,而以宗周或关中为根本僭越之风兴起,由此或能看出“昭王南征而的周天子可随时派人去安宁邓伯,没有必要不复”的某些背景。到了成周之后又命盂返回关中去安宁邓伯。匸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此邓伯并不在关中,赃二、西周中晚期的邓国铜器距成周较近的某一地区,因而周天子初到成西安市文物中心曾收藏有件邓公鼎。总徐少华:邓国铜器综 考该器作立耳,口微敛,折沿,方唇,腹较折沿,方唇,腹较浅,底近平

11、,三足上部略深,下腹略 外鼓,底近平,三兽足。中腹粗,颈部有一周窃曲纹,与陕西岐山董家村有一周带状变形夔龙纹,三足 膝部有以小所出件卫鼎相近而略晚,亦属于西周中期扉棱为中隔的兽面。腹内有铭文行字:登偏 晚的作风,说明周先生的判断是可信的。邓)公作旅障鼎【 。该鼎的时代,原被定应国为周武王子的封国,故 都在今平顶山为西周中期,吴镇烽先生考订为西周中期市西的溃阳镇一带,周先生已有详考。此组的前段从其腹部较深,下腹略鼓,底近器铭之“邓公”,学术界一般认为乃南阳盆平,三足较矮,以及中腹饰带状变形 夔龙纹地的邓国之君。西周孝夷时期,邓公嫁女与等特征来 看,与陕西岐山董家村所出件卫姬姓的应国联姻,表明当时

12、邓国与周王室及鼎和扶风庄白所出伯或鼎近似,属于西周中原列国关系密切。如果此组邓公簋的国族共王前后的风格,吴先生的观点值得信从。明确无疑,则上述时代较早的邓公簋、邓公世纪年代末至年代初,河南平顶鼎铭之“邓公”亦应是南土的嬡姓邓国之山市 郊原溃阳镇西门外义学岗一带在相距不君。邓公鼎见于陕西,或因馈赠、婚姻,或远的范围内先后出土了件邓公簋,形制、者 流失的原由。纹饰皆一致,应为同一座墓葬所出。该器有传世有件复公子簋,早年曾为捃古盖,盖顶有喇叭形捉手;器身敛口,鼓腹,录金文和三代等书所著录,后一并腹部有一对兽首衔环,圈足下附三足。盖面收入集成皆有铭 文行字:復公与器身皆饰瓦纹,盖沿与口沿各有一周窃曲子

13、伯舍曰敗新,作我姑登(邓)孟媿媵簋,纹,圈足饰斜角云纹。盖内与器内底均有铭永寿用之。按“復”即复,复公子,以铜器文行字:登(邓)公作应饅毗媵簋,其铭文的行文惯例,第一字应是国名或族氏之永宝用】(图三)。这是一组邓国 国君为其称,当即复国之公子,字伯舍名败新。这三女子嫁往应国所作的媵器,“应”为其夫国,件铜簋,是复国公子伯舍为其大姑“孟媿”“嬡”为邓国族姓,“嬡毗”则为其女之字,嫁往邓国所作的媵器,“邓”为夫方国名,该墓可能是应国夫人镘毗之墓。这组器物的“孟”是排行,而“媿”为复国族姓。出土,证明有关史籍记载和前人考证古邓国件复公子簋的时代,周永珍先生曾论为嬡姓的史实是正确的。述说,“器形、花纹

14、近师酉簋, 为西周这 组邓公中晚期器”;集成等皆定为“西周晚簋的时代,简期”从铭 文风格来看,较上述平顶山市报定 为“西周郊所出邓公簋略晚,约在西周晚期偏早的夷时期”,周永厉时期。珍先生通过进由器铭可知,西周时期存在一来自北一步的分析比方的媿姓 复国,并与邓国联姻通婚。古复;较,认为属于国,我们认为当在淮河发源地、古大复山之:西周中期 偏晚阳、两汉复阳侯国所在的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丨的孝夷时期二三十里的固庙村一带与南阳盆地南端年,与的邓国相去不远。!件邓公簋同出西周中晚期,邓国一方面嫁女为应侯夫有件铜鼎。人,不久又娶媿姓复国的女子为妻,说明当时图三邓公簋铭文拓本该鼎为立耳,邓国的对外联系与姻亲关系

15、是比较广泛的。总者士年第期大系曾收录有件邓器,其中件(曼,通饅)所作的用器,亦可能是婚嫁媵邓伯氏鼎作平折沿,两立耳略外侈,中腹圜器。邓女适监故称“监曼”,与平顶山近郊底,下附三兽足。颈部饰一周重环纹,中腹所出邓公簋铭之“应饅毗”同例,其可能是饰一周凸弦纹。腹内壁有铭文行字:隹邓孟之女。监,据传世叔硕父鼎铭:“新宫登(邓)八月初吉,伯氏、姒氏作爾鏝昊铼叔硕父、监姬作宝鼎”以及近年南阳所鼎,其永宝用图 四)。鼎为 伯氏、姒氏出南申伯太宰簋曰:“作其皇祖考夷王、监为“饅昊”所作的用器,“伯氏”当为邓之伯噂簋”、应是姬姓,属于周王族。壶出宗枝,即某位邓伯的后代;其妻姒氏,当为陕西,或与监之所在相关。该

16、器的时代,周夏后的杞、缯之女适邓者;“饅昊”,应是永珍先生定 为西周 晚期。从其壶盖的形制、伯氏、姒氏的女儿。器出于陕西,或与“饅纹饰以及铭文字体观察,所言当是。昊”的夫国有关。该鼎 的时代,大系未年月,湖北襄樊市文物管理处从作说明,集成定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废品回收公司选拣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期”。其形制和纹饰,与周宣王时期的毛公件侯氏作孟姬簋,器内底有铭文行字:鼎相似,尤其是与年陕西扶风任家村侯氏作孟姬蹲簋,其万年永宝。该簋失所出梁其鼎基本一致 。梁其鼎,陈梦家先生断盖器作敛口,鼓腹,圈足下附三足,兽为夷王时期,唐兰先生认为是厉王时期】,形双耳有垂珥。器口沿和圈足饰窃曲纹,腹王世民等先生认为在西周晚期偏早,即夷部饰瓦纹。年,湖北襄阳邓城故址北边厉时期。邓伯氏鼎与之接近,时代应相去不的蔡坡墓地出土了件同形同铭簋。两器远,应为厉宣时器。形制、花纹、铭 文字体完全一致,应是同人如果以上分析不误,则在西周晚期厉同时所作,也均应出自蔡坡墓地,为同一套宣之前,邓伯氏曾娶北方夏后的姒姓女子为礼器中的两件。这两件侯氏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