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9900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8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 深层次整合何克抗Email: http:/ 深层次整合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三、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 层 次整合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广大中小学老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例如,有少数老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一种 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只是 因为大家都在应用信息技术或是上面号召应用信息技术而不得 不应用信息技术;还有不少的教师只把信息技术

2、与课程整合仅 仅看作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 技术的一种方式,不了解其内涵实质;更多的老师则是把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 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 的整合,实际上是对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途径与 方法根本没掌握。归纳起来,这些错误认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方向)不清楚*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本质)不了解 *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不明确下面的报告内容就是要对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 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什么

3、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人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众所周知,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 4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4、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 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教学结构改变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

5、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见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 5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CAI仅仅是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所以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下面回到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6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 深层次整合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

6、“瓶颈”问题 2、敢问路在何方?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 4、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途径 5、通过教育创新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 合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7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 次整合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硬件设施高速增长校园网数量四年增长十多倍;校园网带宽速率也有大幅提升。8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 “瓶颈”问题 (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应用状况令人担忧 80%80%以上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没有

7、其他的教以上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没有其他的教 育教学应用。育教学应用。 在其余在其余20%20%已开展必修课以外的应用中,有一部分用已开展必修课以外的应用中,有一部分用 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图书馆,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图书馆, 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等);另有一部分用等);另有一部分用 于辅助教学(而且大多停留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多停留在CAICAI的应的应用水平)。 真正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实现教育深化改革(即真正围绕改变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 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这一目标来

8、进行整合)的的 学校不到学校不到5%5%。9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 “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校园网建设需要很大投入(少的几十万,中档的 一百多万,高档的二三百万以上,有些学校投入更多 )。“大投入应有大产出,高投资应有高效益”。学校的产出是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效益应体现在 各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而目前的实 际状况与上述目标有较大的距离: “大投入没有大产 出,高投资并未体现高效益”。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环 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建设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 课程,而没有能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没有能导致中 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9、更不用说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瓶颈”(关键所 在)。10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 “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当然,信息技术课作为必修课开设,无 疑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是大有 好处的,但是“校校通”工程(尤其是校园网 工程)的大量投资若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课 ”这一门课的效益上,那样的效益就未免太低 了(如果只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每所学 校建一两个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就够了,不必 花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去搞校园网)。1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教育信息化

10、深入发展进程中 “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以,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 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中小学各学科 的教学质量,实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 展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需在提升 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狠下功夫。这个问题即如何信息运用技术环境(尤其 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中小学 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不仅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健 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 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从2003年12月召 开的ICCE国际会议的主题“ICT教育应用的第二浪潮(Second Wave)从辅助教与学到促进

11、教育改革”,也可看到这种 变化趋势。怎么办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出路在哪里?1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敢问路在何方?解决上述问题 (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环 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 提升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的办法、 出路在哪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 课程的有效整合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 ,有效的整合又该如何实施呢?有关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科学理论又在那里呢?(1)向发达国家学习(2)从实践中自主创新1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敢问路在何方?(1)向发达国家学习先看理论研究在众多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教 育技术CE

12、O论坛就研究水准与权威性来说都是最有代表性的, 其第3年度(2000)的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 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 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 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 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 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 科课程相整合。” 将数字化内容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相整合)这是美国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 ”的比较权威的论述(它涉及整合的目标与本质: 目标很清楚;本质则涉及数字化学习环境

13、的创建, 这种观点也很有见地)14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敢问路在何方?为了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的整合,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第3年度(2000年 )报告还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的步骤方法如下: 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步骤 2: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步骤 3:依据步骤 2 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这样的步骤方法不涉及“整合”的指导思想, 不涉及“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 。就事论事,我认为对老师们没有多少帮助。 15北

14、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敢问路在何方?(1)向发达国家学习再看现实情况美国现任教育部长的看法;西方学者的主导意见(“美国与中国不同,中国似乎非常 重视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而美国更多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 具,主要应用于课前、课后以及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 之间的交流合作。”见中国电脑教育报教育信息化专刊2004年8月 16日关于美国著名计算机辅助学习专家David G.Brown博士的观点的报道 ); Just in time 和 WebQuest的启示;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团的观感与困惑。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在中小学建立了信息技术环境(1999年美 国就实现了网络年)为实现信

15、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并未因此而提高这就证明西方的上述整 合理论还有缺陷,还未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西方的先进经验要借鉴,但未必拿来就能用,路还要 靠我们自己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还得靠我们自 己去探索。16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敢问路在何方?(2)从实践中自主创新我们中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 解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

16、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 简而言之,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 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 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 、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17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敢问路在何方?(2)从实践中自主创新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协定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如前所述,教学结构改变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