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26444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届全国教师优质课大赛”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打印或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 识别错误)作者姓名 李成民 性别 男职务职称 中高出生年月日 1953.1.7论文题目 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分类 论文工作单位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单位电话020-87210330邮政编码 510520 家庭电话 020-87210330 移动电话18926208605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 23号华美学校中学部电子邮箱 Lichengmin111126.con论文内容摘要(200 字以内)内容提要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主要方向就是坚持开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四个必修和六个选修课程,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证。关键词: 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浅谈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主要方向就是坚持开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四个必修和六个选修课程,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证。关键词: 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就是坚持开展以人为本,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极其丰

3、富,它在保留和更新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文化生活。在规定了四个必修模块的同时,又推出“经济学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六个选修模块。这些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物质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要高瞻远瞩,实现自己身份和理念的转变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

4、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美国专家托兰斯说:“内在动机原则是创新精神和实践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由此可见,创造精神的发展是在

5、宽松、舒畅的氛围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育学习环境,真正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过时的评价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进行创新学习。 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政治课教师,首先要高瞻远瞩,明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大局出发,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不要把教材的讲授作为目的,而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研究性活动,把书本抽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其精神运用在自主学习,自觉探究,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实践中,从而将不变的课本

6、知识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其次,教师要实现身份的转变,即应由过去单向知识传授灌输型身份向学生智慧的启发型和获取知识的指导型身份转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畅所欲言,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各抒己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点滴成功并产生积极的切身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增强探索创新的学习积极性。要因材施教,努力在课堂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积极鼓励不爱发言和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进行上台表演活动。总之,要不断通过点燃和褒扬学生的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乐学情趣古人云

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情趣是每个人探求知识的心理趋向,是创新精神的动力、事业成功的先导。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乐学的情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是内容相当丰富的学问,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认为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思维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把学生置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课程新教材中的材料,加上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备课与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典

8、故、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富于哲理的寓言故事、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歌曲、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充分揭示学科知识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动脑筋思考问题,为思维的创造性形成背景。 例如:我在讲公开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首先出示投影中的四个画面(雷锋画像,毛主席接见铁人王进喜画面,任常霞画像,抗击非典英雄钟南山)让同学们将自己了解到的这些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进事迹作交流。杨硕同学发言说:“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

9、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刘嘉伟同学说,铁人石油工人的诗 王铁人文化不高,他自己说“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但他仍以诗抒发了当代石油工人特有的粗犷和豪迈: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张浩翔同学说“ 任长霞,40 岁,汉族,党员,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

10、书记、局长。40 岁正是人生最壮美的季节,然而,她却猝然倒在了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她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 20 多项荣誉称号,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的神圣职责。 王雅妮同学发言说,2003 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大家纷纷举手发

11、言,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可见,不断创设乐学情境,就能引导学生专心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鼓励学生独创和标新立异,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独创性是创造力的本质特征之一。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和思路去探索问题,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进行试验;使他们在自己思想认识和行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同时,不是感到不安,而是感到自豪。简单说来,就是使学生勇于独创,敢于标新立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要在转换角度上下功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问题另辟新径,善于多

12、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必然会得出新异的结论。 例如在高二哲学讲“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时,我依据这一原理对“西部大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进行了一些分析,然后指导学生从“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角度分析其原因;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矛盾的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 等角度分析国家针对世界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等等。这样,使学生学会辨证思维,变通和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我讲“思维的哲学”。古罗马塞内加致鲁西流的一段经典论述:“不懂哲学,人的灵魂就会染病,虽有强壮的身体,但绝不会健

13、全。” 没有哪门学科能像哲学这样,从思维的极限上解放人的头脑。正如哲人们所说(黑格尔)“哲学是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反思性)”。(马克思)“哲学是破晓啼鸣的高卢雄鸡(预见性)。我们有一位阔别五六年的朋友,忽然有一天相见了,那时,我们会觉得他与以前有种种不同。或是苍老了,或是进步了,或是成熟了等等。再看我们生活的城市,商店、工厂有的已经倒闭,有的繁荣起来,有的不死不活的支撑着门面。许多事情,凡此种种,它表现在我们眼中的情形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一切事情都和以前不同了,都变了。我们感觉到时间的流去是不可抗拒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事物新成长起来,发展起来,一些事物被摧毁,被消灭。我们看见任何事物都

14、没有永久长驻的可能。过去了的,我们都不能再挽回,于是,我们都深深地感动、叹息,在我们的头脑里,很强烈的浮现出一个“一切皆变”的观念。这就是世界观,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这时,我们在无意中,就有了一个哲学思想。哲学上告诉我们,“万物皆流转”“一切事物离不开运动”。这与我们友人久别重逢时得到的人世变迁的感想是有着同样的来源,同样的性质的。在一家餐馆的牌匾上这样写道:“请到我的餐馆里就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里,就体现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全面的看问题,也展现出了经营者的智慧。奥柯玛公司的广告词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体现了哲学上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例:根据已有的条件要求:画出图形,标明主题。条件:这是创新精神和思维之花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