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6322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的案例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媒介逼视和道德绑架裴习华 2014210019 媒介逼视的界定媒体抓住某一热点新闻事件, 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臆想,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持续大量的跟踪报道、渲染、炒 作, 把真相和理性抛诸脑后, 置媒介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就是典型的“媒体逼视”。(李钰 南京师范大学新 闻与传播学院)媒体逼视是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这种行为给被报道的个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同 时也造成大众传媒的功能失调!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陈力丹)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涂画发上微博012013年5月24日晚11点,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微博上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 用中文刻上 “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并评

2、论道:“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对 埃及导游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 王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我们试图用纸巾 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据“空游无依”透露,他是5月6日在埃及卢克索旅游时拍下这张照片的。看到浮雕上的那些 字时,“空游无依”说他们一行人“都觉得特别羞愧”,“我留存此照并发布在微博上是想提醒大 家不要轻易毁坏文物”。“空游无依”在微博上和网友交流说:“这不是刻的,像是用粉状石块 之类东西随手写上去的,用水应该能洗掉,但文物最怕水,我不敢。”他说:“我

3、是读写汉字 的人,我看见了这个,所以觉得伤心,不想黑谁。”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引发关注2这段微博和照片立刻成为网络最热议题。在微博发出24小时的时间里,评论达11000多条,转发达到83000多条,而网上 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有网友说:“去过卢克索神庙,相当震撼!卢克索正常气 温也有40多摄氏度,矗立在沙漠里那么干燥恶劣天气条件的地方几千年能保存到现 在已经十分不易了!这么神圣的地方居然发生这种事情,几千年的文物被你这几个 字给毁了,一定要严惩!”也有网友留言:“强烈建议埃及使馆报警或采取相应法律程 序进行索赔。”还有网友写道:“亲爱的游客们,别忘了,出去时,你就是中国!”网上潮水般涌来的评

4、论留言是“空游无依”没想到的,他在25日下午3点30分发了条 微博,称:“所发乃所见,没想到会这样”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当事人被人肉325日晚的新浪微博时事热搜榜上,那个留下“到此一游”大名的“丁锦昊”已排在榜单 的首位。而更有媒体报道,通过人肉搜索,已查出其为南京的一位中学生。要求其“ 道歉”的呼声现已呼啸网上。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素质形象不佳被人诟病,日前就曝出中国游客假冒新婚夫妻 骗取马尔代夫旅游折扣的糗事。埃及神庙浮雕上被刻的“到此一游”,再次将中国游客 的“素质”推到公众热议话题的平台。当事人父母道歉3“丁锦昊的父母站出来道歉了。”2013年5月25日晚11点左右,现 代快报记者李绍富在

5、微博上率先披露了此消息。他表示,孩子的父 母已经道歉,并希望能给孩子改错的机会。李绍富透露,因当时孩子并未知道自己的“题字”行为已经引起轩 然大波,故而见面的地点选在了丁锦昊家附近的一处地方。但当家人 25日再次向丁锦昊说起“题字”的行为,他还是流下了眼泪。持续发酵4丁锦昊父母的公开道歉并没能平息广大网民的愤怒,继丁锦昊出生年月、所上小学等个人 信息曝光后,其目前就读学校、父母单位、家庭状况等更多信息正在被网民搜索。除要求丁锦 昊直接道歉外,更有网民对其埃及之行是否与公款旅行有关表示猜疑。更指称丁锦昊所在学校正在研究是否对其予以处分。对此,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办公室齐 主任明确表示,校方和教育部

6、门不会对丁同学进行处分。比起更多的批评和指责,校方呼吁广 大网友对孩子多一份宽容,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记者通过朋友试图联系采访当事孩子的父母,但是遭到了其父母的拒绝。知情人称,很多 记者去丁家堵门,吓到了家里的老人,影响到丁家正常的生活。网友称人肉因感觉耻辱前日,搜索出丁锦昊身份的网友“蜡笔小球”,在微博上还公布了当事人的出生年月和曾经 就读学校等个人信息。“蜡笔小球”认为自己所做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蜡笔小球”称自己也是南京人,觉得很耻辱。昨日下午,网友贴出照片:丁锦昊曾就读的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官网被黑。打开该网站后, 跳出一个弹窗,显示“丁锦昊到此一游”,点“确定”后才出现

7、网页内容。昨晚,记者再次试图打开 该网站,发现已无法访问。媒介逼视的形成较高的报道频率01涉及被报道者的私人内容02一边倒的消极报道情感03较高的报道频率2013年 5 月 24 日晚网友发布了有关此事的微博,称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 有人用中文所刻“丁锦昊到此一游”字样,“空游无依”表示这是“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 无地自容。” 由于社交化媒体基于关系网络所形成的互动性极强的裂变传播方式,短 短一天时间内,至 5 月 25 日晚 11 点,关于这条微博的评论已达 11000多条,转发 达到 83000 多条,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如此高的报道频率使得丁锦昊逊色成为网络热门关键词。涉及

8、报道者的私人内容在关于“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后续发展中,除了 25 日丁锦昊的父母主动联系都市快 报发出道歉声明,希望能够得到改正机会的相关报道外,网络传播中草根传播者已 然蠢蠢欲动,通过身份通网站、 查询笔迹等渠道层层逼近,最终将丁锦昊的个人资 料精确锁定,包括小学、 初中教育信息等,甚至有网友发出“丁锦昊父母都是干什么 的? 是不是有钱人?”的疑问。一边倒的消极报道情感丁锦昊的涂鸦行为被置于国民素质这样一个大的议题之下,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不 文明行为一直以来都牵动着国人的神经。 丁锦昊的“到此一游”引发了网友关于国民素 质的再讨论,而在网络传播这种社交性极强的环境中,“一边倒” 的舆论态势当中

9、不乏 偏激的语言暴力,尽管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有部分传播者意识到议题关注焦点的变形 从对国民素质的关注转向对私人领域的侵入,但是“网络暴民” 的情绪使得意见表 达平台成为一个“壁垒化的论坛”,任何异见都视为是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在“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中,较高的报道频率、 涉及被报道者私人内容以及消极的 报道情感等都成为对被报道者丁锦昊造成媒介逼视的因素。 在事件揭露过程中,以“ 人肉搜索”为主要方式的媒介逼视对于未成年人丁锦昊个人隐私的侵犯、 对其成长的 负面影响,乃至媒介逼视对传媒业本身的异化,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媒介逼视造成的影响011、 媒介逼视会给报道对象带来负面影响丁锦昊

10、作为涂鸦者的行为,因为关乎到文物保护和公民道德问题,所以是一 种社会行为,但是其生活学习的场所无关乎公共利益,属于私人领域。 作为网 络传播时代媒介逼视的主要方式的人肉搜索,常常和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 论”联系在一起。 戈夫曼认为,人的活动分为“前台”和“后台”。 丁锦昊的涂鸦行为发生在公共场 合,因此属于“前台”,其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理应受到公众的谴责。 但是在人 肉搜索中,当媒体将原本属于后台的私人行为例如生活学习的状况等展示给公 众时,这种情境的打破就会使报道个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体验。 尤其是在网 络传播中,媒体新情境可以轻易聚集起海量观众,并且具有“舞台化”效果。 这 种关乎社会

11、道德的议题很容易形成 “得势舆论和得势感想的暴虐”,社会作为集 体凌驾于个人之上,剥夺了阿伦特所谓的 “私人拥有的可以藏身的地方”,这种 对私人领域的过度侵犯会将被报道者卷入在正常情境中不应该承受的巨大压力 之下。022、 媒介逼视会造成大众传媒功能的失调拉斯韦尔提出传媒的三大功能是传递信息、 引导舆论、 社会传承。 在网络传 播时代,由于传播者的去中心化,相比较于传统媒体缺少把关环节,因此在信息的 提供方面时效性更强,但是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仅有广度而缺少深度,网络传播引导 舆论的功能弱化,网民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将严肃题材娱乐化,表现在涉及到公 共道德的问题上常常站在道德制高点通过对“过失者”

12、的私人信息的披露,以一种戏 谑加谩骂的方式,将其置于舆论暴力之下作为惩戒方法。 但是,受众的注意力是有 限的,对私人领域“过度”地关注,必然会导致对涉及到公共问题本身的思考减少。 由于媒介逼视热衷于对私人事件的细节渲染,着重营造“舞台化”效果,因而容易忽 略私人事件背后的公共利益。道德绑架0102这是指新闻报道中不遵守新闻从业准则,意识形态挂 帅,以“道德”名义扭曲基本事实或具体情节。(陈力 丹)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 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覃青必 )电白旦场镇青福村一18岁少女身患尿毒症,家贫无钱医治南方农村报4月13日报道:3月26日,一个以“

13、电白网民呼吁中奖1200万的幸运儿捐资救人幸 运了,请关注不幸吧”为题的网帖在广东茂名和电白等数个人气较旺的论坛出现,马上引来了网友的强 烈关注。3月19日,网友“冰尘”大胆建言:“我们找出买彩票中了奖的彩民,让其捐献25万,挽救一条生命 ,这样可以吗?”巧的是,3月21日,电白有彩民中得双色球第2010031期2注头奖,总奖金高达1200万多元。中奖 投注站是位于电白西湖时装广场的44162206投注站。有网友随即将这一消息发上论坛。“冰尘”看到后,特意让附近的网友前往投注站,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信息被验证后,“冰尘”马上召 集了几位电白的网友,制作易拉宝、横幅等,准备前往该投注站呼吁中奖幸运

14、儿捐资救人。网友到投注站拍照3月22日,大奖得主现身茂名市福彩中心兑奖。3月26日,“冰尘”等数个网友来到位于西湖时装广 场的第44162206号投注站,戴上口罩、摆好易拉宝,两个网友手拉求助的横幅,拍了几张照片后迅 速离开。3月26日晚,“冰尘”把图片和呼吁帖发到茂名在线等论坛,得到了网友们的支持,但也遭到不少 网友的质疑。部分网友不赞同此举 对此行为,部分网友并不赞同。网友“淡泊宁静”称:“捐款应尊重个人意愿,社会不能给压力;虽然是 横财,但也是合法收入,支配权利在自己。我认为买彩票本身就是支持了福利事业。”“事件是给中奖人附加了社会道德的压力,我们戴口罩等就是不想做得太出位,毕竟捐款是需

15、要自 愿的,最终抉择权在中奖者手里。”“冰尘”回应道。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这里所指的道德性,是说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 由和基本目标展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以道德的 理由而非其他理由进行,二是它要求完成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不是不道德 行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以其他理由进行绑架比如以获取金钱为理 由进行绑架,也可以胁迫他人完成与道德无关的行为,但这些都因缺乏道 德的理由和目标而不能称为道德绑架。当然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由和基本 目标展开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符合道德的,而只能说明它的初衷和目的是善 的,而由于手段的强制性与不道德性,道德绑架最终沦为一种不道德。第二,道

16、德绑架的公开性。道德绑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它不是私人间 的救助行为,尽管它往往由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引起。比如在刚刚举的事 例中,患者的哥哥在学校募捐,还只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而只有在 南方农村报 对此事公开报道并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后,才演变成道德绑 架。因此公开是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这种公开一般通过媒体 的报道来实现。公开是道德绑架形成舆论压力、 进而胁迫他人履行道德 的前提,没有公开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公开性成为道德绑架必不可 少的一个特性,没有公开性的救助行为,只能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而 不会演变成道德绑架。第三,道德绑架的胁迫性。道德绑架的胁迫性意味着道德绑架具有要挟性 和强迫性的双重特征。要挟性意思是道德绑架并不是直接的强迫,而是利 用被绑架者爱惜、顾虑其社会道德形象的弱点进行强迫,被绑架者之所以 受制于媒体的道德绑架,也并不是因为害怕媒体本身,而是因为害怕自己 的社会道德形象被媒体毁坏了。强迫性意思是道德绑架并不是通过尊重他人的意志自由、 以劝导的方 式要求他人履行道德行为,而是通过强制的不由分说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