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262817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6 雪雪鲁迅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忙碌(lu4)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嘻笑(xi1)褪尽 (tui4) 朔方(shuo4)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溶。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

2、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 者以鲜明的形象, 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 本文文字精辟, 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 1925 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 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 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 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 “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 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

3、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 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 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 1 至 3 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4、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 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 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 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 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 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 衬托雪的美丽。 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 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 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 仿佛听到吟唱的春

5、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 用。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 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 拍手”、“点头”、“嘻 笑” 这些充满活力的词, 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 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 纯洁的心灵, 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 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 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

6、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 的抗议。 三、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 虽是回忆, 却是展望。 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 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 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四、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 4 至 6 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

7、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 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 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 了生命力的枯草。 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 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 在恶劣

8、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 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 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 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 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 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

9、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 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 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 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 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 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 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 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 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

10、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 1 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 幸。 第 2 题,作者赞美

1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 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 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 3 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 自由的精神, 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 “雨的精魂” , 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 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

12、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 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 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 是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 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 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 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